实践创新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2018-01-02张周虎
文_张周虎
实践创新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文_张周虎
水城县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水城县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写进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产业链上建立团组织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及团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村级警务助理得到省市有关领导批示,可渡河跨省联村党委成为全省改革案例,相关经验得到六盘水市委周荣书记批示。
思想政治建设“精进不止”。
水城县坚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重点,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专题党课、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教育。2015年以来共开展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专题研讨12次、主题实践活动6次,县委主要领导上专题党课15次,每个班子成员上专题党课5次以上。
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规则议事、决策、办事,特别是对重大事项、重要干部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问题一律实行集体研究,2015年以来共召开县委常委会议160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41次。
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地开好县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坚决防止党内生活形式化、庸俗化,积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
从严管党治党“抓铁有痕”。
坚持常态化明责,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表率意识,层层传递压力,层层落实党风廉洁建设的“两个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坚持常态化管理,2015年以来共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00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64次;县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书记办公会议研究案件工作37次、深入基层调研党风廉政建设300余次、上廉政党课20次,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的良好氛围。
坚持常态化巡察,积极建立健全县级巡察制度,成立县委巡察办,组建了专职巡察队伍,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开展常态化巡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整改。2016年以来,累计巡察单位47家,发现问题和线索242件。
坚持常态化约谈,探索建立约谈制度,县委每年对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集中约谈,2015年以来县委主要领导共约谈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2000余人次,班子成员累计约谈各级干部12000余人次,各级各部门自行约谈干部职工40000余人次,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坚持常态化反腐,按照反腐无禁区、全覆盖的要求,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2015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腐败案件439件,处理干部461人,移送司法机关34人,重点查处了扶贫、住建、国土、交通、水利等领域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
坚持常态化问责,层层拧紧责任链条,紧盯不落实的事和不落实事的人,以从严问责促进干部执行力和落实力提高,2015年以来全县有261名干部因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等工作落实不到位被问责,204名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被问责。
干部人才队伍“激情无限”。
坚持科学选人,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的指示,要求把“有激情、想干事,有办法、能干事,作风硬、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高标准、高要求完成县、乡、村三级集中换届,特别是县乡两级换届高票或满票当选率达100%。
注重量才适用,树立了凭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按照老、中、青梯次配备和各专业相互搭配的原则,2015年以来共提拔干部375人、调整交流340人、转为重要岗位99人、改任非领导职务99人,充分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如今,水城已基本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情创业的良好环境,只要想干事,就一定有机会、有平台;只要会干事、干成事,就一定能得到重视和重用。
坚持科学引才,探索创新和完善引才机制,紧紧围绕全县产业、全域旅游、公共事业等的发展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15年以来共引进各类急需人才214人、公开招考各类人才2979人,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强化能力提升,坚持把提升干部素质放在首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全域旅游、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等工作重点,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2015年以来投入干部教育培训经费165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90期,培训干部15900余人次。
基层组织建设“活力迸发”。
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按照“支部是堡垒、党员是先锋、产业是支撑、富民是关键、小康是目标”的要求,着力打造村级党委,将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好、村内产业聚集,非公企业较多的村升格为村级党委,进一步拓展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发展功能。目前,已在倮么村、米箩村、百车河村等42个村设立了村级党委。
水城县着力创新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将村干部作为国家干部来管理,招聘341名大学生到村任文书。图为村文书集中培训现场。(水城县委办供图)
着力打造联村党委,选择地域相邻、功能互补、产业集聚的村联合成立联村党委,形成了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良好格局,村级组织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县建成联村党委10个,其中跨省区联村党委1个,跨市区联村党委1个。可渡河联村党委是全省首个跨省联村党委,目前运行良好,在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致富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市委书记周荣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着力创新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按照“岗位公职化、管理制度化、责任明晰化、报酬工薪化、办公现代化、服务便民化”的要求,将村干部作为国家干部来管理,招聘341名大学生到村任文书,直接从优秀村干部中提拔科级干部6名、招录乡镇事业编制干部3名,10名村文书走上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岗位。
着力打造团建品牌,以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为载体,积极探索在全县全面推行村文书兼任团支部书记,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良好氛围,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批示肯定。
村级集体经济“百尺竿头”。
注重盘活村集体资金,将上级支持村级发展的各类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进行盘活,采取“三变”入股的方式,与村内的企业合作发展,按比例分红。目前,全县累计入股村集体资金1459万元。
全面盘活村集体的土地、果园、厂矿、荒山、荒坡、林地等各类资源,采取“三变”入股模式,引进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实现以资生财。目前,全县累计入股村集体“四荒”地11.61万亩、村集体林地5.11万亩、村集体草地0.31万亩。
注重壮大实体经济,积极支持各村成立劳务公司、建筑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村集体公司,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发品牌产品,努力形成村级支柱产业,实现强村富民。目前,全县共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208个。
(作者系水城县委办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 / 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