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间的联系
2018-01-01崔聪颖
摘要: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我国的人民经过千年的时间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传统的医学科学。中医学中包含了疾病防治与治疗的方法,包含了人的生理和机理以及各种草药的功效等等。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有其对应的文化环境,中医学在我国得到的发展与传承,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众多的传统文化当中,给中医学发展带来最大影响的有中国的佛教文化、古代的哲学以及儒家文化等等。下面笔者就将从这些个传统文化入手,来分析我国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之前的关系,追寻中医学的本原,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我国中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医学;儒家文化;佛教文化;
一、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佛教所采用的是辩证的思维方式,佛学的理念会对各种绝对的思维和理念进行批判,因而佛学是反对各种偏方来进行治疗的。佛学提出,不同的病症所对应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但同时,佛学还会用辩证的方法进行论治。通过阅读古籍笔者发现,多本著作中有提到“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因地制宜”等观念,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观念,我们都能够看出,以人文本的思想是贯穿佛学治疗始终的。
如果从佛教的哲学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将生命看做是丰台的存在,它否认了机械化的世界观念,认为人应当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佛家将一些事物看作是因果轮回的结果,每一个现象的出现都是有本有因的。万物的聚合都是因为缘,有缘则合即生,无缘则散即灭,世事无常,世界始终在发展变化当中。而这种“因缘的聚合”的说法在中医学看来其实就是“气的聚合”。中医学中说的“气”,是中医学的一个根本要素,也是中医学的根基。
中医学认为,气的特点就是重道轻器,而其实万物存在的最基本的一种物质。所以我国的中医学关于气有“五行”的说法,而佛教也同时有“四大”的说法。所谓“五行”,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而“四大”指的便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从佛学的角度来看,这“四大”一旦有一方面出现了不调的现象,就会引发人的身体产生病症,而中医学则认为“五行”之间有一行缺失,就会导致人体的病灶出现问题,通过阅读孙思遂的《千金方》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说法:“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气不调,百病生,四神同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而《佛医经》中也提到“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从这些古籍著作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佛学思想对于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也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中医学理论建构过程的脉络。中医学十分重视生命的和谐发展,这与佛教的反对极端,提倡圆融,提倡回归自然平衡的是相一致的。
二、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的关系
想要分析中医学与古代哲学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需要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进行分析。从中医学理论的总体情况来看,其中好狠了方、法、药、理几个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中医学诊治的基本方法、理论和规律。从中医学的总体思想来看,中医学是从从人的整体展开分析,将五行、气、阴阳等学说作为理论方法,将精力、血、、津液以及肺腑静脉作为基础的生理病理。治疗的方法同时是用辨证论治,非常的具有独特性。
通过分析中医学的各种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理论的建立与延伸和五行、气、阴阳等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代表了我国中医系的基本特点,同时也是我国中医系理论中的最高层级。而这些理论的核心,却又与我国的古代哲学息息相关。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学说,这个经典的中医学理论,是人们不断的对自然以及社会进行观察得出的结果。也是借由这个理论,我国古代开始有了最为朴素的辩证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学说。《易经》和《内经》是我国中医系最为经典也最为基础的两本著作,两本著作是同一时期产生的,而且其中讲述的都是与阴阳学说相关的内容,但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自然哲学。《易经》将全部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动静、刚柔以及阴阳关系进行相互的连接,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而《内经》更是指出,人类想要维持身体的健康,最本質的是要维持认同的阴阳平行,同时还将五行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运用类比的方式对事物进行分类,并找出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举例来说,《难经一匕十五难》一书中有论点表面:“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这其中的内容就很好的阐释了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五行之间相互的制约与平衡关系。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文则说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该观点则是阐述了阴阳之间的平衡与作用关系。在中医学中,不论是阴阳或者是五行,都不是代指特定的事物,而是指事物的某种特性。
从上述的例子中不难看出,中医学中最为基本的两种理论与古代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与医学之间一直是相互的渗透,相互的影响的。现在中医学明确指出,在认同的各种器官中,肺的属性是金,而肝脏则是木,肾代表水,心脏的属性是火,脾的则是代表土。中医将人的五大器官与“五行”相结合,之后又按照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研究人体器官之间的关系,研究器官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从各个层面来看,中医学理论的建构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建设都是紧密相连的。中医学中有大量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因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性。
三、中医学与儒学之间的关系
提前春秋战国,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百家争鸣。在众多的思想文化当中,属儒家的最为出名。而儒学思想也给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与理论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古人有言“儒不必医,医必须儒”,从此我们便能看出儒学思想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两者间的密切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儒学思想其实是一种政治学说,它所关注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仁、义、礼、志、信”、“君臣关系”等理念,这些伦理思想的诞生给中医学的理论建立产生了影响。中医学会将人的各个器官与君臣之间的关系连在一起,《黄帝内经》中就有一言说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等等。从这些描述当中,我们就能够看出儒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之深,涉及之广。
参考文献:
[1]楼宇烈.中国的品格[J].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52-.58
[2]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
[3]王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J]北京中华书局,1993:168-169
[4]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63,117
[5]刘长林.中国象科学观[J]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805-806
[6]晋·郭象.庄子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11:391
[7]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北京汰民卫生出版社
[8]清·唐容川.本草问答评注.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91:1.
作者简介:
崔聪颖(1981-),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单位:陕西怡悦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专业:中药学,研究方向: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