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

2018-01-01刘淑贞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小麦

摘要:小麦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主要用作食用,少数作为饲料使用。该文以滨州市滨城区的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和病虫害防治为研究对象,重点提出了小麦种植的关键技术点,和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刘淑贞. 山东省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9):58.

一、小麦种植技术优化的关键点

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增效,创建小麦经济作物优质种植带十分重要。目前小麦种植栽培已经全面进入机械化,提升了小麦的种植效率。在机械化种植的前提下,对小麦种植的各项关键点进行优化,有利于实现增产增收。

1、科学选种

小麦的品种奠定了其是否能够获得高质高产的基础。小麦品种众多,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种子的外在条件,要保证种子的颗粒饱满,高纯度,其在发育过程中比较容易生长;二是根据地区特点进行品种选择。滨城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特征较强。海拔低,全年日照充足,适宜大部分小麦品种的生长,但是年平均降水量较少,易发生干旱,有黄河过境,流量1500 m/s,存在瞬时风力过大。滨城地区多发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因此所选小麦品种需要耐旱、抗倒伏、抗病性好。目前比较常见的小麦品种包括黑马2号、滨州4002、山农20等。

2、优化耕作

选种后,就需要针对品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耕作。以黑马2号的耕作为例。黑马2号是滨州9001和H4589的杂交品种,经过水旱轮选,确定为良种。该品种为半冬性麦种,符合滨城区鲁北的气候特点,可以正常进行越冬。返青早,苗势旺,分蘖能力强且均匀,成穗率高,可以通过自身调节穗数和穗重。因此在进行播种时不宜过早和过量播种,宜采取精播高产培训体系来避免群体过大的养分过度消耗,降低过冬安全以及倒伏的发生。每亩地播种量控制在5±1 kg为宜。

黑马2号的持肥能力强,在施肥时,应以一般耐肥品种的65%左右进行投入。按照底肥、加种肥、追肥三个层次进行施肥,并配合灌溉,避免肥力过强发生烧苗。同时为了合理规范种植,保持土壤的良性,一般在连续种植3年小麦的土地上,需要更换其他作物进行为期1-2年的种植。若前茬为棉花等倒地晚茬麦,播期晚,泥土块多于细土,需要采取独秆栽培体系进行耕种,若为玉米等旱田的正茬麦则以精播、半精播为佳。根据小麦的生长周期进行浇水灌溉,一般来讲,小麦抽穗开花时期到灌浆成熟时期的土壤持水率不应低于70%。

在进行耕种前,应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深松整地,保持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优化土壤的结构体系,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将影响小麦的产量。另外,重视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有助于提升小麦的产量,获得高质量产品。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小麦病虫害的预防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进行。通过科学育种,科学监测和预报,实现优选优育,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育种的过程包括日晒、拌种等关键步骤。根据滨城区的日照条件调节晒种时间,借助太阳光波中的紫外线来消灭种子表面的菌源,提升种子内部酶的活性,保证其透水性和透气性,从而提高种子的出芽速度和成活率。滨城区全年的日照时间超过2200 h,属于长日照时间地区,适合对小麦进行晒种。并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选择优质药剂粉锈宁EC乳油的药剂进行种子浸泡,其持药性可达90天,且对种子无伤害。

为了提升病虫害的预防效果,应以滨城区的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基础,建立全年的病虫害预报系统,为农民提供全面的病虫害发生预报和防治办法。春季是大量病虫害的复苏时期,若没有做好提前预警,很可能加重病虫害的影响。

2、小麦病虫害的治理

滨城区常发生的小麦病害有纹枯病、白粉病,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

(1)纹枯病

发生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其病状肉眼可见,尤其以小麦的抽穗前爆发最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冬季气温低,病菌停止活动,随着温度的提升,病菌重新开始活动,在进入拔节时期,感染病株病状加重。虽然抽穗后病菌扩散减缓,但是仍往茎秆发展,最终造成枯白穗。除了进行科学育种、施肥、灌溉,并进行定期除草和打捞杂物等作业外,可在病菌侵入茎秆前,选择使用11%的井岗霉素配比己唑醇600 g药剂进行喷洒,喷洒周期以一周为宜,并观察病情进行二度治理。

(2)白粉病

发生于幼苗到抽穗时期,侵害麦叶、麦茎及麦穗。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形成早衰,形成减产。根据其发病的时间,以春季的防护治疗为主。该病扩散能力强,病株率达到10%以前开始用药,每公顷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进行治疗,为了减少抗药性,可交替使用。

(3)蚜虫

对小麦的危害主要爆发在抽穗后至灌浆期,并在乳熟期麦蚜虫害达到最高峰。蚜虫爆发期间,使用抗蚜威、虫螨克、快杀灵、吡虫啉等进行虫害防治。减少强抗药性的常规农药的使用,且由于蚜虫体态柔软,拥有大量的昆虫天敌,可适当对益类昆虫进行保护,进行天然的去除。

(4)小麦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是滨城区常见的虫害,喜干旱环境,它導致被侵害植株矮小,发育不良,严重者导致植株干枯死亡。常用的治疗方法为2.0%天达阿维菌素或15%哒螨灵乳油20 mL/亩配30-45 kg水进行喷洒。 除此之外,根据试验结果,新型植物型农药830的去红蜘蛛效果良好,对作物无不良影响,且对其天敌七星瓢虫的杀伤力小,有利于生物防治的进行。

三、结语

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促进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和病虫害防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地区小麦增产,实现农民增收,维持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小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时,应坚持以地区为依托,科学选种、育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办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