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不同影像技术联合应用
2018-01-01柴晓昕齐玲俊
柴晓昕 邱 雨 齐玲俊
脑静脉窦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1%左右[1]。引发患者出现脑静脉窦血栓的原因有炎症、口服避孕药、妊娠、围产期以及肿瘤等,以头痛、意识障碍、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视乳头水肿、复视、癫痫样发作、偏侧肢体无力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所以临床上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诊断时,经常会出现漏诊或者误诊。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诊断,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率,为了研究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不同影像技术联合应用价值,我们选取了本医院接受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和治疗的患者41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本医院接受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和治疗的患者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2.8±2.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静脉窦血栓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意识障碍、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视乳头水肿、复视、癫痫样发作、偏侧肢体无力等,患者出现脑静脉窦血栓的原因有妊娠、肾病综合征、感染、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颅CT、MRI平扫、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增强扫描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使用FHILIPS Achieva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矢状位和横轴位MRI扫描。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使用s3D_PCA_SAGSENSE;s3D_CAROTIDS法,磁敏感加权成像使用SWAN方式扫描,增强扫描使用Gd-DTPA作为对比剂[2]。对所有患者的静脉窦血栓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原因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诊断。
2 结 果
4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共发现58处血栓,包括上矢状窦血栓19处、直窦血栓7处、左侧横窦血栓8处、右侧横窦血栓10处,左侧乙状窦血栓6处,右侧乙状窦血栓8处。31例患者经CT平扫能够直接观察到血栓征象,表现为条索状高密度影。MRI平扫不同时期的血栓信号表现差别较大。间接征象包括静脉淤血性脑梗死25例(60.98%),CT平扫可见低密度影,MRI扫描可见长T1、长T2信号改变。9例(21.95%)患者间接征象表现为淤血性出血,CT平扫可见不规则的高密度影,磁敏感加权成像可见脑内出血灶,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发现大脑皮层浅静脉明显增粗、增多,对患者进行CT或者MRI增强扫描均能够发现静脉窦血栓处呈明显的“空三角征”。
3 讨 论
脑静脉窦血栓是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比较高,由于脑静脉窦血栓在临床上的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经常导致患者出现漏诊或者误诊,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会造成较大的威胁[3]。
脑静脉窦血栓在影像学诊断中主要表现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诊断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主要包括头颅CT、MRI平扫、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增强扫描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等,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上述征象在头颅CT以及MRI上都能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示,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诊断时,联合使用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率。临床上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诊断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明确显示出患者被阻断的静脉窦范围及动、静脉循环时间等,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诊断的金标准。上矢状窦、横窦以及乙状窦等都是脑静脉窦血栓比较常见的发病部位,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血栓经常会顺着血管的方向延伸,也可能在单支静脉窦内呈现出空间性连续分布。临床上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检查时,CT检查以及MRI检查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式,临床上经常使用CT检查以及MRI检查来代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检查。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使用头颅CT检查方式能够清楚地看到患者脑内血栓的形态,在患者脑部呈现出三角形或者条状高密度影。根据MRI检查能够对患者的血栓形成时间进行初步诊断,判断患者的脑静脉窦血栓是处于急性期还是亚急性期。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诊断时,不同时期的患者会呈现出不同的MRI影像学差异,静脉血流的伪影也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能够直接显示出患者被阻塞的静脉窦。对患者进行CT或者MRI增强扫描均能够发现静脉窦血栓处呈明显的“空三角征”。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患者脑内的出血病变表现十分敏感,能够在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发病早期发现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出血的间接征象,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断过程中能够对CT以及MRI诊断形成有效的补充。
综上所述,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诊断时,联合应用不同的影像技术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降低误诊率或者漏诊率,提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