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01-01杜龙飞田兆君银亚飞

安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智慧

杜龙飞 田兆君,2 鲁 义,2,3 银亚飞

1.湖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2.煤矿安全开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3.南方煤矿瓦斯与顶板灾害预防控制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现如今,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为主要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迎来了“数据分析、数据决策、数据管理”的新时代[1]。但是,现如今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是接下来亟待努力的方向。

1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相关概念及特征分析

1.1 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

大数据具有以下四个典型特征[2]:

(1)数据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

(2)类型繁多。其涵盖网络日志、图片、文字、视频等,这对于数据的处理、分析提出了较高要求。

(3)价值密度低。信息的大量涌出导致信息冗杂,如何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归类、处理”,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4)速度快、时效高。现有技术对于处理海量信息已经落后,如何改进、升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出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新技术是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1.2 智慧城市概念及特征分析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运用新一代高新技术,譬如数据挖掘、信息管理、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城市具备现代化管理的各项功能,从而对城市内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智能化管理,为公众提供更安全、更智能、更快捷的生活,从而保证城市安全、有序地运行[3]。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四个典型特征:以前沿科技为主导,大胆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以互联网网络安全为支撑,构建覆盖整座城市的互联网架构;以大数据为基本要义,搭建数据互融、互通、互享的大数据平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人与城市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1.3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概念及特征分析

公共安全指“公民个人、企业和社会进行日常生活、工作、交际所需要的外部安全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其中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共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等”[4]。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和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对紧急情况的提前预防和预警、发生之时的应急处理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善后与安置工作[5]。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具有以下两个典型特征[6]:

(1)具有显性与隐性并存的特征。显性特征体现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作战,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进而将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地降至最小。隐性特征体现在常态下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更加侧重于事故发生前的预防、预警与控制,如果事故发生前未做到及时预警与反馈,其前期相关工作的作用效果就无法体现。

(2)具有阶段性特征。公共安全问题的产生伴随着孕育、发生、发展、衰退、消失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特征。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1.4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概念及特征分析

大数据时代视域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是应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云技术等,以便相关部门能够针对相关要素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并整理出应对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的大数据体系。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潜在危险源的发展动向,进而做到事故的预警、分析、处置等,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综合应对能力。

大数据时代视域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具有以下四个典型特征[7]:巨大的数据资源。大数据时代视域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涉及医疗、消防、公安、交通、自然灾害等等,数据量巨大且数据类型繁多;快速的数据处理。大数据技术,是紧紧围绕数据信息资源,以“数据处理”为主要的工作方式。在需要做出分析与决策时,它能全面收集信息,并进行快速的数据处理;极强的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将相关性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得出适应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领域的有效信息,这为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提供技术性的支持;广泛的社会参与。大数据时代,信息传递的主力军已从媒体转向社会大众,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隐藏的海量信息挖掘出来,为应急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

2 加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筹建智慧城市能够全方位、实时、动态地获取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信息,统筹规划城市110、119、120 3个报警平台,统一指挥、协同作战[8]。应对危及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须做到事前精确预警,事中高效处理,事后妥善安置。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相关部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且对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财产不受损失、环境不遭破坏、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一线城市都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目标。但困于传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出的“智能化”“数字化”“协同化”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以下从3个方面进行具体叙述:

(1)现阶段信息收集分类上,做不到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覆盖智慧城市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据此建立了涵盖事故监测、预警、分析、处置的一整套系统,但这种系统的主要缺陷是信息分布于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公共安全信息系统标准不一,完备程度参差不齐。

(2)当今的信息收集、管理上,存在政府多运作、社会参与度小的模式。公共安全实现的前提是以全方位、多层次、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这需要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库提供全面的数据。因此,公众已成为大数据的主要提供者。

(3)当今城市应急管理模式上,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通常采取“事后应对”的措施,而“事前预防”做的还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模式,一般是召集各部门领导、领域专家等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针对事故做出专业性判断,并协调各部门相关工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对策

为尽快使我国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与大数据时代相接轨,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需要从创建“网络式”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制定标准性的规章规范,加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完善大数据时代下的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这3个方面着手。

4.1 携手创建“网络式”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信息共享却十分困难。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正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该平台推动了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信息资源高效联动。为达到上述效果,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推进大数据技术平台建设。整合原有的部门和领导机构,成立综合性领导机构。完善城市居民基础信息汇总和空间地理信息普查,加快与城市公共安全基础信息库的融合。加快落实应急数据共享机制。在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支撑下,全面推进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与救援抢险、城市交通等的深入融合,使基础信息实现跨部门共享。

4.2 制定标准性规章规范,加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为从根本上解决标准不一这一制约数据处理的难题,需要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基础性数据建设,加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为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协调推进:一是制定基础标准规范。联合公安、消防、交通等政府部门,组成专门信息采集小组,对本地区的应急资源、救援物资等做出归纳,并使用标准统一的术语、标志进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加强日常管理中的标准化建设。日常管理中,使用标准、统一的应急管理术语、图形等,以便工作中做到沟通顺畅,提高工作效率。

4.3 完善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通过统筹应急管理部门信息资源、改革应急管理理念、协调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完善新时代下的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从而做到事故发生前的精确预警。须从以下3个方面具体展开:一是统筹应急管理部门信息资源。紧紧围绕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整合医疗、交通、消防等社会保障单位的信息资源,自上而下地协调多个部门,加快完善智慧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二是改革应急管理理念。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组织专项培训,将“协调性”“关联性”“智能化”的大数据管理理念融入到事故应急管理的教育工作中。三是协调应急管理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整合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的数据形成大数据库,以便于信息资源得到及时共享。

5 结论

(1)提出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现阶段信息收集分类上,做不到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当今的信息收集、管理上,存在政府多运作,社会参与度小的模式;当今城市应急管理模式上,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通常采取“事后应对”的措施,而“事前预防”做的还不到位。

(2)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措施。携手创建“网络式”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制定标准性规章规范,加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完善大数据时代下的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应急智慧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社会转型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