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办学理念重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阿坝师范学院修订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2018-01-01武,毛英,陈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系化重塑办学

向 武,毛 英,陈 林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目标、内容、方式的制度性、纲领性文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人才培养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技术性表达必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必须充分体现高等院校办学的理念,必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才能使人才培养方案凸显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的针对性、行动的一致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当前,国家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了应用转型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顶层设计、重塑办学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一、办学理念重塑

当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新的时期,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争论和探讨从技术层面越来越趋向于观念层面。教育理论的研究、教育观念的更新使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希冀通过办学理念的指导实现高等院校的办学使命。当前,学界关于办学理念的研究成果颇丰,就办学理念对于高等院校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还没有形成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统一化、标准化、固化了的概念。究其原因,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周期性使得统一化、标准化的概念难以形成,且统一化、标准化概念的指导力与处在复杂状态下的高等院校的需求不完全匹配,而且会造成同质化的、拷贝式的发展。然而,没有思想、没有理念的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发展,难以凝心聚智、难以形成发展的合力,更难以形成独特的大学文化。新办本科院校既要实现从专科形态向本科形态的转型,同时还需要实现应用型的转型,办学理念的引领至关重要。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重构新的办学形态,重塑办学理念,具体可以从理解把握办学理念的内涵、理念指导下的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重塑。

(一)理解办学理念内涵

理解把握办学理念的内涵,一是研究学校自适应生态系统,这个自适应生态系统由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办学条件、服务面向(区域和群体)、政策支持组成,这个系统的需求属性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从升格初的被动适应转向主动适应;二是办学价值、办学精神的共同理性认识,它或基于学校领导(校长)的敏锐观察,或基于公众(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反思,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形成并固化;三是形成共同的办学行动习惯,即具有体系化的行动方式和规则,这种办学行动习惯将构建新的大学治理体系,并引致一种均衡的办学状态或秩序。

(二)办学理念重塑的思考

进行办学理念的重塑,首要的任务是研究学校升格以后自身适应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需求。地方高等院校在升格前后,由发展目标、办学条件、服务面向和政策支持所构成的系统使得地方高等院校会自动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和行为,以符合该系统的需求。正如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格之前都为传统的专科,必然形成专科的办学思维和习惯。因此,在升格为本科以后,基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改变、服务面向的调整、政策支持的变化会形成新的系统需求,这就迫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认真分析新系统的特征和需求,从而主动去适应系统的变化。其次,关于办学价值、办学精神的共同理性认识,无论其形成的途径为何,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共同”,即共同思考、共同学习、共同分享,这样才能在思想的碰撞中形成认识,才能在求同存异中固化认识,继而约定俗成[1]。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重塑办学理念时,需要构建的是一个“共同过程”,即通过这个过程实现共同思考、共同学习和共同分享,而不必单纯追求认识的结论。第三,重塑办学理念应产生这样一种结果,即在形成共同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体系化的办学行动方式和规则。这种体系化的办学行动方式和规则,既是共同认识的结果,也是主动适应新系统的产物。它所导致的均衡的办学状态或秩序不是由领导或公众的好恶所决定的,也不是事前设计出来的。因此,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重塑办学理念时,对于其可能导致的办学状态和秩序,不必刻意地设计,而应是通过办学行动方式和规则的形成去引致一种理想的办学状态和秩序。

(三)地方高校办学理念重塑

阿坝师范学院自升格为本科学院以来,一直致力于新的办学治理体系和办学秩序的构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召开了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通过广泛地讨论和深入地交流,对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及条件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的应用转型目标,初步提出了重塑学校办学理念的构想。同时,以“十三五规划”修订工作为抓手,将办学理念重塑作为阶段性的重要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广泛讨论,初步形成了实施“两评估、两转型”发展战略和“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坚持转型发展,坚持产教融合,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转型办学理念。适时召开了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大会一致同意应用转型办学理念和实施“两评估、两转型”发展战略,确定了“到2022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为合格的应用型本科学院;到2028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为部分学科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的“两步走”发展目标,确定了“面向阿坝、服务四川、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定位。

二、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对于高等院校来讲,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工作,是生存之基,是发展之要,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缺乏有效结合

近年来,在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方略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被视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2]。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3]。但如何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及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却是困扰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突出问题。虽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常被提及,也成为部分高等院校事业发展中的关键词,但很多高等院校把注意力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或创新的技术层面,忽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指导和观念更新,即没有将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有效结合,从而导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校自适应生态系统的需求不能有效匹配,其有效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无法得到检验,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率也较低。

(二)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途径的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体系化的改革,是系统化的工程,而非单一的模式设计,它涵盖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合作机制等诸多要素。这样一种体系化的革命,既需要把关于办学思想、价值、信念、理论等集合性认识充分结合起来,又需要基于“共同”过程实现科学的、合理的技术表达。因此,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首要的任务是落实办学理念,把办学理念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的表达出来,办学理念才具有生命力和指导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技术表达才有支撑,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过程,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对于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应基于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自适应生态系统特征和需求的分析,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使之成为带动其他要素改革的“纲”。其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应基于办学的状态或秩序。在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4]。虽然此后学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不断深化,但对其涵义主要限定在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过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等范围之内。目标、过程、制度、方式等可视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表现物,其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撑主要体现在技术上。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形成一种充分表达“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结构,这种结构会改变学校体系化的行动方式和规则,从而造就一种均衡的办学状态和秩序。第三,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目标驱动、动态调整是改革的常态,因为在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合作机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化要素呈现的是动态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常态化的、稳定的“共同”过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合作机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化要素进行动态调整。

(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阿坝师范学院在初步完成办学理念重塑以后,即刻着手启动人才培养改革工作。2017年7月,学校召开了教育教学改革战略研讨会,确定了“市场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瞄准“职业能力”、“以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基本原则”、“以重建人才培养理念,重构知识、素质、能力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原则。在《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确定按照“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潜力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原则,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计划、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和教师教育特色培养计划。同时,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化要素的要求,决定实施教学内容方法革新工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通过将办学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常态化的、稳定的“共同”过程的保障,结构化改革、体系化建设的良好态势已经呈现。

三、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案

(一)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案的链接

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既是关于办学价值、办学精神的共同理性认识,又需要构建体系化的行动方式和规则。这样一种认识的意义在于通过理念表达将关于办学的认识界定清楚,在学校共同体内达成共识,才能形成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原则,也才使办学理念具有指导意义。通过体系化行动方式和规则的技术表达,将办学理念有效落实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而促成共同办学行动习惯的养成,并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一致的办学状态或秩序。那么如何在形成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体系化的行动方式和规则呢?答案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因为人才培养方案就是高等院校体系化的行动方式和规则。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根本性的制度文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和规范,其核心要素和基本内容对各教学单位和教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行动指南和规则约束的重要意义。基于办学理念重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立足于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以体系化的行动方式和规则管理人才培养过程。

(二)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要求

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讲,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核心成果应该是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办学理念,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充分考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自适应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需求,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即要落地本土;二是在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上,要体现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原则,要与办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结合,形成符合学校自身适应生态系统特征和需求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5];三是在以课程设置、教学进程计划为核心要素的培养过程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则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以体系化的行动方式和规则的认识构建培养过程,以保障培养过程的科学、合理和规范,一以贯之。

(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与实施的系统化探索

按照系统化改革的思想,阿坝师范学院于2017年10月开始启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2017年10月25日召开的《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动员大会》上,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剖析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外在环境变化和内在基础条件,配合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及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从观念、目标、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进行整体改革。”的总体思路,确立了“创立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构建符合国家(国际)通用标准、具有学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确定了“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服务观念,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评估考核的一体化设计、培养过程的一体化实施、教学条件的一体化建设”的一体化设计原则。

在学校下发的《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体现“人才培养理念与学生人生可持续发展相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相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符合、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成长规律相符合”的原则,以及“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专业能力、职业能力、适应能力、人文素质与职业后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实践+拓展的‘1+1’全程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通过阿坝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可以得出结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深入分析学校自身适应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需求,主动适应系统的变化,主动重塑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并把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的“共同”过程,才能形成体系化的办学行动方式和规则,才能促成理想的办学状态和秩序,从而重构新的大学治理体系和本科发展形态,也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昕,孟舫.办学理念:大学发展的灵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11).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5-0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3] 教发〔2015〕7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EB/OL].[2015-11-16].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4] 教高〔1998〕2号.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EB/OL].[2015-06-0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s7056/199804/t19980410_162625.html.

[5] 陈晓阳.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体系化重塑办学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重塑未来
构建体系化试验安全管理模式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李沧:再造与重塑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