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导向型教学在动植物野外实习中的实践和应用
2018-01-01段仁燕黄敏毅吴甘霖程玮玮羊礼敏
段仁燕,黄敏毅,吴甘霖,程玮玮,羊礼敏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任务导向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分解具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法[1-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融合,有利于实践教学任务的分解和实施[2]。动植物野外实习是生物学专业本科教学必须进行的实践环节之一,动植物野外实习过程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3-5]。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任务导向型教学,由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具体的实习任务,通过任务分解,以实习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而如何将任务导向型教学具体应用到本科动植物野外实习过程中,成为生物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下面就具体讨论如何在本科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开展任务导向型教学。
1 实习前,布置实习任务
在进行动植物野外实习前,教师将野外实习指导教材发给学生,并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实习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先预习野外实习指导用书,了解野外实习的大致内容,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野外实习实践任务。任务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熟悉课本知识,还能通过与其他学生交流合作,掌握新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动植物野外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物种的采集、辨别认识与分类。对于动植物物种,许多学生一般只停留在课本或者日常生活的认识,对具体物种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等还不是很清楚。根据这些疑问设计实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相对固定,主要有黄山实习基地和鹞落坪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实习前先介绍这两个实习基地的气候、经纬度、地质、地貌、地带性植被等概况,结合以前实习收集到的物种数据,给出这两个地区常见的植物名录(含物种名称、科、属)、动物名录(含物种名称、科、属)和植被类型(常见植被,地带性植被,群落内的优势种、建群种),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这些物种的鉴别特征、小生境、彩色图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具体的任务,加深对物种的初步认识和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正确地识别类群、提高实习效率。
2 实习中,细化实习任务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特点来激发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兴趣,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就会积极研究动植物种类,从而将这些动植物种类熟记于心。在具体设计任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环境,设定任务。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的野外环境与采集环境来设置具体的采集任务。指导教师要预先介绍当天去采集的地点、该地点常见的植被类型、这些区域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类别;然后,指导老师根据这些特征布置当天具体的标本采集类群和识别任务。一般而言,植物的采集类群包括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动物的采集类群包括鱼类、浮游动物、昆虫、两栖类,其中,鸟类和兽类则采取观察和识别的方式完成实习任务。
2)小组讨论,分解任务。学生根据老师所布置的具体采集任务,了解所采集类群的识别特征、常见生境,讨论标本采集与制作注意事项,准备相应的采集工具,根据采集任务特点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
3)野外采集,实施任务。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根据采集任务有针对性地观测生态环境、采集标本,并记录采集信息。
4)归纳整理,完成任务。在完成当天的采集任务之后,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翻阅动植物志、动植物野外实习手册,仔细观察采集的标本,通过物种特征检索物种名称,并通过讨论将任务答案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得出最佳答案。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消除其他小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的疑虑。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通过任务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针对任务,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汇报观察和检索结果,要回答以下问题:①针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是如何分工的,其优缺点是什么;②针对具体物种,其主要观测特征是什么,其他类群物种是否有类似特征;③物种检索过程中,遇到检索结果不一致如何解决;④指出现有动植物分类方法的不足,能否提出新的分类思路。
3 实习后,总结评价实习任务
这一阶段主要是综合考核: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提出后续改进措施。通过班级讨论和指导教师评阅,综合评价任务,并根据完成任务的综合表现选出最佳的实习小组。此外,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评价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引导方式的合理性。
1)任务的难易程度。所布置的动植物标本收集、观察及检索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能否保证每组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导向型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检测智商,所以任务的难易程度应适中,保证多数同学可顺利完成。在设置任务时候,需要遵从任务的可操作性、主次性、连贯性。首先,我们设计的实习任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动植物野外实习的特点,确保任务的可操作性。其次,设计的实习任务应有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之分。实习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学生尽可能地采集较多种类的标本和通过查找工具书尽可能多地识别较多类群的动植物,并掌握常见动植物的典型分类特征。此外,所规定的具体实习任务要具有连贯性,任务之间具有承前启后的关系。比如,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首选提供主要的任务(通过采用不同的采集方法,获取到所要采集的动物或者植物标本);然后提供学生具体的任务,具体包括采集、记录和统计所采集地点的动物或者植物种类与数量;翻阅动植物志对动物或者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比对;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确定动物或者植物的种类。
2)引导方式的合理性。虽然完成任务的核心是学生,但是教师的辅助作用也很重要。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和提示来协助同学顺利完成任务是重要的环节,但引导的时间、切入点及引导的程度需要进行合理性评价。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过程中,若无法从工具书中获取物种信息,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方法,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选出最佳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及时交流、查漏补缺,对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环节进行引导。比如,在讲解分类检索表时,强调目前常用的植物学分类检索表主要根据法国科学家拉马克的二歧分类原则(非此即彼)进行编制,引导学生掌握等距式检索表和齐头式检索表的编制练习和检索使用。在植物标本识别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强调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观察,注重从植物的叶脉特征(识别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叶和小叶的区别(识别单叶和复叶)、叶着生方式(识别对生、互生、轮生、基生等)、花和小花的识别(识别花和花序)等方面进行引导。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表扬在完成实习任务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同时及时纠正学生不当的方法或错误的结果,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方法,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引导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感受完成任务的快乐。
4 任务导向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进行的任务导向型教学主要指的是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教师的引导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做任务的同时能够学习,而不仅仅满足知道答案。可见,任务导向型教学打破了一般教学方法的思维模式,让野外实习不再显得单调乏味,在保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6]。而在实施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中,在野外实习任务的布置需注意以下几点:
1)贴近自然,任务有趣。在布置实习任务时,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创造任务环境,给学生定任务目标,设置一定的悬念,将学生引入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热情以及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任务分解,分组讨论。布置完任务后,对任务进行细分,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分工完成任务,并进行交流合作。通过互评讨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纠正错误思想与方法。
3)任务合理,适当引导。任务的量和难度要适中,以学生能顺利完成为准则。而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提高实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