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淮南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

2018-01-01杨东坡淮南市人民政府

安徽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淮南科技人才

◎文/杨东坡(淮南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淮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八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2017年,全市共申请专利5381件,共授权专利2358件,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4.6件;安徽专利信息服务(淮南)中心获批成立,是全省第一个设在地级市的省级专利信息服务中心。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淮南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3家科技孵化器、17家众创空间、10家院士工作站、30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以及9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智慧城市和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稳步推进。全市创新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振了信心,也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提高思想站位,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行动自觉

当前,科技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全省各市都在追赶超越,淮南既面临赶超跨越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李锦斌书记指出,“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淮南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关键环节,切实开创科技创新的崭新局面

从发展实践看,淮南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必须突破重点环节,全面提升淮南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1.进一步培育推动创新发展的主体平台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企业,离开了企业,科技创新就是一句空话。要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要发挥好骨干企业的资金、技术、规模优势,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技术改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促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拓宽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空间。要加快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完善“1+3+8”科技孵化器体系,充分整合已有创新平台资源和市内外科技资源,以重大创新平台为纽带,加快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平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2018年力争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2家,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科研合作,打通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工业园区、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2.进一步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以改革的精神,坚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让资金、项目、人才等各种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要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加大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把工作重点向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评价倾斜,将创新主导权交给市场和创新主体。要及时清理制约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规定,在科研立项、项目建设与验收、项目审计等方面精简程序。要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坚持以市场检验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企业主体,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径选择、要素价格、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健全科技计划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验收等制度,建立完善统一的科技项目管理专家库,切实提升科技服务质量。要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大力发展科技保、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有效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事业。鼓励科技企业上市挂牌、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建立健全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创新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要改进政府投资引导方式,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和各类投资基金作用,放宽代偿条件和标准,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3.进一步打造推动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一个“唯”字,强调了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2017年,淮南市人才工作紧扣“出政策、强机制,建平台、聚人才,重激励、激活力”,突出重点,聚焦发力,不断加大人才引育管服力度,充分展示了“1+1>2”的综合效益,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新的起点上,各级各部门更要以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才尽其用。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引进机制,立足淮南战新产业发展方向,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切实以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和拓展事业吸引人才,以服务薪酬、利润分成、期权股权等分配方式激励人才,以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良好的待遇礼遇人才,加速各类人才集聚。支持各县区各部门和用人单位设立引才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才,2018年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为人才流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通渠道,加大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人员兼职兼薪、人才柔性引进等举措落实力度,真正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遵循科学研究规律,把握科技活动特点,适当延长相关人才的评价考核周期,鼓励从事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研究。把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尺,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进一步增强科技人员获得感。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切实落实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科技成果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下放、股权期权分红激励等政策,激发科技人员的持久创造动力,让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形成人人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争做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统筹协调,切实凝聚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进创新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共同责任,要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充分调动一切创新资源,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众志成城、合力创新的生动局面。

1.不断强化组织保障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注重工作理念的转变和创新,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出征,认真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抓好业务指导协调,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各相关单位也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县区、园区作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要深入实施好县区、园区发展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

2.切实推动责任落实

按照“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要求,一以贯之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完善科技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文件精神,及时兑现市里出台的扶持政策,用好市本级科技投入资金,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建立定期工作调度、专项督查制度,督查检查各级各部门工作推进和落实情况。要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以考核倒逼任务落实。

3.着力营造创新氛围

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弘扬创新创造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创新者梦想成真,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淮南蔚然成风。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科技创新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让一切创新智慧充分释放,让一切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猜你喜欢

淮南科技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