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
2018-01-01江宏玲
江宏玲, 周 成
(1.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巢湖五大淡水湖成员之一,其不单具备航运、渔业、农业灌溉、防洪防汛等多种功用,而且是合肥流域市等沿湖城镇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随着巢湖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开始流入巢湖,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干扰,水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探讨巢湖流域水体污染的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科学的防控对策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1 污染现状
1.1 水质变化
近年来,合肥对巢湖水污染进行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巢湖流域总体水质由原先的劣Ⅴ类转为Ⅴ类,湖泊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程度由中度转变为轻度。东半湖湖心水质优于西半湖,西半湖水质为中度污染,水污染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1.2 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
大量排放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农业领域氮、磷流失严重,导致直接或间接排入湖泊径流的有机污染物数目增多,造成水体污染物迅速增加。同时,巢湖作为一个大型浅水湖泊,是人类频繁活动的重要场所,多种类型的入湖污染物与沿流域广泛分布的磷沿体系,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蓝藻类在温度为20℃~35℃,加之这些有利的生长环境下(水体富营养化、兼适宜的水文水动力条件)迅速生长,再加上湖区狭窄,东南风盛行,导致蓝藻多集中于西半湖区的大量繁殖。
2 污染原因
2.1 工农业污染
巢湖流域的工矿企业数量繁多,其周边的城镇化发展迅猛,年排放工业污水及市政生活污水多达数亿吨,除少数经过处理可达到排放标准外,多数均直接排放至巢湖水体,导致排污量大、氮磷及有机污染物含量猛增,巢湖水体营养负荷日渐加重。同时,巢湖也是重要的产粮区域,利用率低下的农药、化肥及除草剂的过量使用,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另外,流域附近大大小小养殖厂种类繁多,其产生的粪便往往直接排放至周边的水体,也是巢湖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2.2 内源污染
当前,巢湖内部污染已成为新的关注点。随着水体污染负荷不断加重以及水土流失现象日益明显,湖泊底泥中积聚了过量的氮和磷,这些污染营养物持续不断地向水体中释放,而人工整治的速度显然远慢于其污染的程度,进而导致湖内氮磷污染浓度的加重。
2.3 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大力发展农业,巢湖流域周边的土地被广泛用于开屋建地,其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同时,巢湖建闸也会使湖中水体流动性减缓,水质交换周期增长,致使污染物大量沉积,与此同时却没有有效的措施和设置对其进行拦截,加剧了巢湖水体的污染负荷。
2.4 环境管理体系相对缺乏
现阶段可用于环境管理的营养物基准几乎为空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营养物基准标准体系。现行的标准中,只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涉及保护不同功能用水的营养物的标准限值,但是这些标准限值不能反映巢湖等水体之间的差异性,缺乏相应的约束力。
3 防治对策
3.1 总体思路
巢湖流域水体污染的治理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修复过程是长期而缓慢的,水体污染的成因也十分复杂,是内外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巢湖水污染问题需要从不同方面多角度着手,全面综合治理,从入湖污染源治理开始,至治理湖水内部,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及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等措施,实现巢湖水体“由表及里”可持续发展。
3.2 具体措施
(1)底泥生态疏浚。定期进行底泥疏浚,确定科学的清淤深度,可以有效去除其沉积物中的富营养物,具体措施是整治河道,预先设置好堆场,再将湖水受污染的底泥疏挖至其处,以防二次污染。
(2)治理入湖污染源。为减少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如建立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市政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厂的除污效率,从源头减少污染负荷;严格控制农业领域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其使用效率,做到科学合理地施肥用药;防止过量开采流域内磷矿造成的巢湖区域水土流失。
(3)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巢湖良性生态循环的必经之路。对于老企业要加快深度改造进程,对于新项目要提高其环境进入门槛;对于污染企业要关停并重组,集中整治工业污染,完成其全面清洁生产;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以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和升级,建立绿色的工业园区;推广生态农业的理念,改善农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
(4)推进防治与管理并重。综合整治巢湖水域污染,科学合理的方案对策固然重要,具体实施才是关键。因此,必须要科学管理,合理统筹规划。在巢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机制上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且责权清晰的局面,集中执法统一管理。
4 结束语
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巢湖流域的一个顽疾,治理其污染迫在眉睫。需要发挥社会多元力量,对湖泊及河道内外源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以改善整个巢湖流域水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从而保证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孔繁翔.巢湖富营养化的历程、空间分布与治理策略( 1984-2013年)[J].湖泊科学,2015,(5):791-798.
[2] 张谋贵,胡丽霞.巢湖污染治理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建设,2012,(6):64-68.
[3] 朱喜,胡明明,朱金华,等.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6,(1):120-124.
[4] 孟平,马涛.巢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及生态治理法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6,(1):120-124.
[5] 张磊,詹云霞.巢湖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3-5.
[6] 朱庆春.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9):97-98.
[7] 王化可,唐红兵.巢湖生态饮水对改善江湖交换关系的作用研究[J].中国水利,2010,(23):27-29.
[8] 朱喜,胡明明,孙阳,等.中国淡水湖泊蓝藻暴发治理与预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9] 徐国华.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2.
[10] 吴军伟,仰玲玲.巢湖水污染的一些思考[J].山西农经,2017,5(48):79.
[11] 聂隽,陈红枫.区划调整后巢湖水污染治理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巢湖水质管理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2,(4):35-38.
[12] 朱忠龙.巢湖湿地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低碳世界,2014,3:102-104.
[13] Landon N,Piegay H,Bravard J P.The Drome river incision(France): from assessment to management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8, 43(1-3):119-131.
[14]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15] 奚姗姗.巢湖水体氮、磷结构特征、环境效应与防控对策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