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朗读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地位与实践

2018-01-01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句读文选历史

(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自1920年代陈垣先生倡导在高校历史专业设置“史学名著选读”以及“历史名著评论”课程以来,中国历史文选就成为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最初创设时的目的是训练提高历史学专业学生阅读文言文和古籍的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已经不是本门课程的唯一教学目的,在“阅读”之后,学生更需要掌握和提升的是“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学习之后,能够应用各类文献资料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中国历史文选在历史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目前,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却存在着教学目标认识不一、教学时间逐年减少等现实问题[1],因此必须深化对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以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研究者大多从教材编纂、课程互动、多媒体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不同视角对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进行深入探讨[2],但从朗读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的则不多见。有鉴于此,论文即着重探讨朗读在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组织开展等问题,以就教于方家。

一、 朗读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学界对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虽还未统一,但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本课程致力于在学习和掌握古汉语语法知识、熟悉古书体例以及掌握最基本的文献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阅读古代文献资料的能力[3]。周祖谟先生在《谈治学的方法》一文中明确指出,掌握古代汉语就要读文,要多读、熟读、反复读,同时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比较古今异同[4]。对于中国历史文选的教与学,也必须高度重视阅读问题。朗读则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5]。因此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与朗读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朗读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强化朗读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关

学习中国历史文选必须要通过繁体字这一拦路虎。而根据有关调查可知,多数历史专业学生的古文基础一般, 当他们面对历史文选学习中存在的大量繁体字时, 易于产生较强的畏难情绪[6],而这一畏难情绪对中国历史文选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因此,很多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关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如充分利用课外作业、书法课等。在此之外,强化朗读教学也是方法之一。要朗读就要熟知文字作品,识文断字成为第一要义。在这一点上,朗读与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是高度契合的。对于后者来说,无论是课堂朗读,还是课外朗读,学生都必须去接触选文。对选文中的繁体字,尤其是多音字、古今字、冷僻字等,就要借助多种途径去查证、认知。在认识繁体字的前提下,对选文的朗读教学才能正常开展起来。对繁体字字音、字形、字义的辨识和认知越准确、越熟练,朗读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强化朗读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提升句读水平

高水平的朗读更能巩固并强化朗读者以及听众的语感,这是因为朗读者在朗读时处理好了语言表达中的停连、重音、语气以及节奏等问题。而停连、重音、节奏等又和中国历史文选学习中的句读密切相关。虽然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大量古籍都已被断句并施加现代标点符号,极大地便利了大家的学习和利用。但是,对于历史学专业学生来说,一味盲从标点本,而不训练和提升自己的句读水平,那是不行的。对于白文的句读、标点,是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的重点之一。句读的准确与否,与学习者对文本意涵、语法、逻辑、情绪等的认知密切相关,这需要调动学习者各方面的知识与情感,更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感。而朗读对语感的训练则是显而易见的。良好的朗读以及好的语感与扎实的语法等因素的有机融合,必能不断提升学习者对文献的句读能力。

(三)强化朗读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选文

韩进廉认为,朗读者的任务是代表作者说话,朗读者要把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朗读得好,朗读者不仅仅要把作品中每个字的声、韵、调清晰地读出来,而且还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理解。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应当既要顾及全篇,又要顾及作者的全人,更要顾忌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7]。这就是要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朗读材料,只有这样,朗读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而不至于脱离作品实际。我们对中国历史文选的学习也是如此。对于一篇选文,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能够顺畅地阅读,而应该是对选文、作者、古籍等有深入分析,并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认知历史。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时,或者当学生自主开展朗读时,学生对文选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就会对选文的相关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与掌握。这样便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由传统的被迫接受教师讲读而转变为自主学习。

(四)强化朗读教学有助于拓展教学时间

前文已经提到,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时间在目前呈现出总课时不断减少的趋势,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十分紧张,任课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割舍, 这必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课程教学内容却变化不大,且由于本课程涉及古代汉语、文献学等众多学科,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肯定是不够的,这时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外这一重要的教学平台。具体到朗读而言,这一教学设计就不能全然挤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是应更灵活地在课外开展,如朗读的准备、实践、评价等。而由朗读牵涉到的识文断句、选文分析、情感表达等亦可在课外这一平台进行。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时间,同时也使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

(五)强化朗读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培育良好的精神风貌

《吕氏春秋·音律》云:“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8],由此可知,朗读能够将作品所蕴涵的深邃思想、高尚情操与纯真心灵等可借由声音流入听者的心田,进而起到激荡情怀、陶冶性情、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中国历史文选所学习的选文流传千古,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怀, 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精神风貌的重要阵地。中国历史文选课应当通过饱含情感的朗读教学的示范和引领,日积月累,为培育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为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朗读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组织开展

前文已对朗读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作用的彰显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才能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学生乃至教学情境等的良性互动、密切配合。在中国历史文选的现实教学情境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和专业总会有众多差异,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即便如此,当我们要切实组织开展朗读教学时,以下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一)朗读原理的介绍。朗读看似简单,张嘴即来,但是事实远非如此,其实朗读涉及众多学科知识,学界有建立朗读学的实践[9],值得教师和学生认真探究。在有限的文选课堂教学中,大规模、系统性介绍朗读知识是不必要,也不可能的。但是简要的知识是应该交流的,这有助于日后朗读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按图索骥,自主学习,自主训练。

(二)朗读篇目的选定。中国历史文选虽说只是在典籍中全选或节选一部分篇章,但是因为作者、题材、文风、时代等的不同,其蕴涵的主旨可能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选定朗读篇目,原则上以富含人文精神、爱国情操等正能量选文为主。通过对这些选文的朗读,我们不仅学习了相关历史知识,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导人向善。选定好的朗读篇目应该提前向学生公布,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尤其是对选文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剖析。

(三)朗读形式的遴选。朗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如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对不同选文,我们可遴选不同的朗读形式。如果选文人物众多,且语言各具特色,那我们可以选择分角色朗读、对读等;如果人物较为单一,我们可以选择个别朗读;如果教学是分小组进行的,那我们可以选择集体朗读等。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四)朗读兴趣的培养。虽然朗读在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学生丧失了朗读兴趣时,再好的选文对学生来说也无异于天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中,我们应当适当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具有一定朗读素养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中国历史文选的学习中。对于基础较差或没有兴趣的学生,要积极营造氛围,培植其自信心,通过激励式教育,激发其朗读兴趣,提升其学习动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抱着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10]。

(五)朗读评价的引导。朗读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对朗读的评价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开展朗读评价,对朗读实践中存在的优点和问题进行恰当评价才能发挥其正面引导的效果,而这种评价应该以激励为主基调,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选的兴趣。

(六)不同课程的互动。由于中国历史文选属于交叉学科,因此与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等课程关系密切,而这些课程也或多或少都存在阅读或朗读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朗读教学活动中,必须多门课程有机互动,彼此配合,共同提高。

结 语

恰当而有效的朗读活动对于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它可以夯实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文献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知繁体字,稳步提升句读水平和文献分析能力,有效拓展教学时间,密切师生间交流,形塑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当然,以上所述朗读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组织开展问题难免因关注点不同而挂一漏万,同时也因较多阐述原则而导致具体实操弱化,这就需要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陈杰林,何根海.《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现状及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2(1):120-121.

[2]万雷.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7(33):75-76.

[3]何晋.新编中国历史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4]江蓉,乔默.怎样学习语言文学[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2.

[5][9][10]张颂.朗读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4,4-9,37.

[6]魏明伦.《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心理调查及教改的针对性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22.

[7]韩进廉.朗读漫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3:28-29.

[8](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M].上海:上海书店,1986:59.

猜你喜欢

句读文选历史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短句(主语+谓语)
“咬文嚼字”三篇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