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探究

2018-01-01陈选华

关键词: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

寇 杰,陈选华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轨迹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起步(1978~199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切入点,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先后将教育重点放在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基本路线、市场经济体制等问题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用“生产力标准”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思想教育问题上,党中央从组织和作风问题下手,要求党员不断学习、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社会文明领域则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二)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多元发展(1992~2002)

这一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不仅强调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且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等文件,将邓小平理论上升到同样高度。此外,在总结延安整风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还进行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义”的党性党风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新途径。在党员培育方面,提出“培养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坚持实践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在群众路线教育方面,则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全党的“三观”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稳步推进(2002~2012)

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还先后发布《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编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制定《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全面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科学发展观也是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十七大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2008年至2010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系列活动,使其基本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等领域,都在进行积极实践。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开拓创新(2012年至今)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局面。十八大后,党中央首先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国梦’教育”入手,提出了“在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办好党校教育、树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观、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等一系列新论断,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党中央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先后进行了“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整党整风和党员干部廉洁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严守红线、筑牢防线、夯实底线、把握界线”,同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趋势

(一)教育内容充实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根据时代变化,立足发展现实,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不断充实。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不仅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二是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1978年前后,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十九大后已辐射到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多领域渗透、多角度交叉的联动式教育网。三是原有内容的全球内涵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保持中国特色和民族性的基础上,树立全球眼光。

(二)教育形式多样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由“革命”向“建设”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也由单一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多维角度、多种方法、多重渠道的立体交叉型教育模式。党中央不仅号召各级党员干部通过上课、读书、看报等方式来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求在基层实践中树立良好学风、转变工作作风。此外,党中央将教育对象从党政机关扩展到高校、军队、社区及企业等,在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课题,建立了多支高素质理论教育队伍,紧跟时代潮流,运用新媒体、大数据等线上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这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都使得教育过程更具说服力、感召力。

(三)教育体系完善化

改革开放前,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多以正面灌输为主,单向度的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成效。改革开放后,党中央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党员、从党政机关到各级校园、从显性灌输到隐性宣传的教育体系。

其一,建立了完善的党员培训体系。从1978年至今,党中央已建立了各级党校、政治学院等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制定了全国党员培训规划,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定期培训,提交学习报告。其二,建立了系统的校园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从中央直属高校到基层村镇小学,各级学校从学科制定、教学规划、课程实施等途径入手,建立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校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使得学校成为新的教育基地。其三,是建立了完备的舆论宣传体系。在信息化时代,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舆论宣传工具,牢牢掌握了教育主动权。

三、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思考

(一)推进重点性教育与普及性教育的统一

就教育对象来说,要将领导干部的重点性教育与普通党员的普及性教育统一起来。邓小平同志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精,要管用”,要学会精准施策。首先,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直接影响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走向,须重点关注。要严格要求,使其起到带头作用。而对普通党员,则要采取喜闻乐见的大众化方式,使其主动接受、积极实践。

就教育内容而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点性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性教育相统一。要着重引导受教者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背景、具体内涵和时代价值,促使其不唯书、不唯上,乐于实践,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性教育,扩大覆盖面,使其内在精神遍地开花,武装、指导、教育全党。

(二)推进灌输性教育与接受性教育的统一

在诸如“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等这些涉及党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若离开正面引导,受教者只是自发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可能偏离既定方向、误入歧途。所以,在这些领域要坚持以施教者为中心,通过科学化、学科化的教育手段,配以多途径、多载体的教育方式,牢牢掌握教育主导权。

单一的强制灌输会使受教过程充满被动,教育内容难以被真正消化吸收。所以,要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受教者的心理需求,实施接受性教育。要创新教育形式,转“单向度传达”为“互动式交流”,及时了解受教者需求、调整教学方案,促使受教者在互动中增强自信,进行自我教化。要运用好语言艺术、行为艺术和载体艺术,提升教育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受教者主体性和自觉性。

(三)推进集中性教育与分散性教育的统一

首先要依托党校、干部培训学校等,不定期组织学习,加大集中教育、管理、监督力度,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其次要发挥好高等院校的教育基地作用,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运用高校特殊话语权和感召力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要通过建设科研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入时代内容,增强其学理支撑和理论价值。

在进行直接的集中教育之余,也要加强分散化的间接性教育,发挥隐性教育功能。可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数据库,精准统计不同群体的学习重点,并制定施教方案。除传统的张贴海报、宣传横幅等外,可运用微时代的微产品进行熏陶。同时要建立教育资源收集分析机制,运用计算机系统调查统计现有隐性教育元素的利用率和需要程度,以便为未来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