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究
2018-01-01单连春
李 永,单连春
(1.皖江工学院 思政部,安徽 马鞍山 243031;2.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1000)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要把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首先应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高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无疑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战略工程、铸魂工程和固本工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的要求。作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三观”,高校必须引导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专业素质。
(二)思政课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兴国必先强师”,并强调:“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3]因此,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重要的时代责任。“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了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要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脉搏和特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素质,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精彩地完成新时代赋予自身的重任。
(三)思政课本身发展的需要
思政课教学不仅向大学生讲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要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而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这就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笃行”与“体悟”。不少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上做了改革,举办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调整了相应课程的学分,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加聚焦教学内容、方法,思政课教学取得了成效。但是,思政课教学依旧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师资力量缺乏,大班教学状况没有得到很好改善;二是教学不够生动丰富,教学吸引力有待提升;三是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经费投入有待提高。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薄弱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适应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自身发展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必须提升其教学能力。
二、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现实困境
(一)部分思政课教师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当成一般的课程,不明确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思政课教师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既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做到“知” ,又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信”与“行”,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及时明确思政课教育目的,导致他们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明确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
(二)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办本科教育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教学为主,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在知识体系构建上,应用型本科高校以能力导向为核心;在队伍建设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强化“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教师培养。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整体不高,创新能力整体不强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中重理论传授轻现实分析等。思政课教学变成灌输和说教,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若干节课下来,大学生会对此教师的思政课授课失去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多年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心排斥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有的思政课教师完全运用、依赖多媒体,师生教学互动、情感交流不够,教师的理论联系现实的分析不充分。显然,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三)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中低职称教师较多、高级职称教师较少,年轻和年长教师较多、学术骨干教师和带头人较少,硕士学位教师较多、博士学位教师较少等问题。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层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认识不清晰,对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这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形成思政课教师定期的培训机制,因而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整体上不高。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他们想充分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师的教学技能有机融合,但往往力不从心。部分思政课教师仅仅满足于常识性的基础知识教学,拓展性学习研究能力欠缺,不熟悉自己所讲授内容的最新动态与重要思想观点,如此就无法充分地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一)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4]高校思政课,肩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高校思政课具有意识形态性、思想性、科学性等鲜明特征,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思政课的特殊性都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政治性;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勇于责任担当,主动思想引领,关注意识形态工作。
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功夫全面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决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理直气壮地研究、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示范者和引领者。
(二)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思政课教师实践中推进,更需要思政课教师理念上的契合。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思政课教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5]。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站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高度,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切实重视思政课教学全过程,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认真体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真懂、真信、真用、真行,进而实现知行合一。 “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 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6]思政课教师要及时转换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可以交替运用启发式、主题讨论、案例教学、经典诵读、影视观赏、情境教学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中,打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借助多媒体,形象地展现思政课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围绕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4]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检验思政课教学成效的根本标准。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学全过程,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觉。思政课教师做到立德树人,首先自身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政课教师要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重视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精准把握思政课涉及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持续拓展自身的眼界学识。
提高思政课教师以理服人的能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有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功底,又有适合自身的独到的教学方法做支撑,思政课教师才有底气做到以理服人。思政课教师在聚焦教学重难点时,既要分析“是什么”,又要分析“为什么”,还要提出“怎么办”,把理论问题讲清讲透。必须勇于触及大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勇于面对他们的提问、质疑,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客观地对待现实社会问题,理性分析诸多社会现象。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课堂驾驭力。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课堂驾驭力,一方面,方法上驾驭,另一方面,情景上驾驭。坚持以完善教学手段为抓手,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为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法攻坚”。思政课教师要做好“三备”:一备教师,围绕教师自身的特长设计教学方法;二备学生,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方法;三备内容,围绕思政课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情景驾驭上,以打造和谐课堂为重点,强化吸引力。教师讲究营造情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触动大学生的心灵,在和谐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升华思想、坚定理想信念,进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情境、有效管理课堂情境、积极活跃课堂情境,着力提升课堂“驾驭力”。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地学习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需要思政课教师持续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马克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让大学生在思政课中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