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与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01田青
田 青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是指借助设备将各种资源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播、还原的各类技术。以数字技术为支持,雕塑的创作更具针对性、计划性,教学活动则获取了延伸开展、多元化进行的空间。
一、现有雕塑创作和专业教学的不足
(一)资源缺乏
雕塑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相关教学工作则考验被教育者的思维发散能力。现有的雕塑创作和专业教学,面临的典型问题是资源缺乏。创作者以现有资源为对象,思路狭窄,被教育者的思路囿于教材,难以进行联想和扩展。如教师对教材中的二维雕像进行讲解,学生难以了解其立体模式下的艺术价值,也难以充分了解创作的细节和要点,教学成效难以保证。此外,雕塑创作的对象往往是立体化的,现有的二维资源,表现力都较为有限,教育价值也相对不够理想。
(二)实践模式单一
雕塑创作和专业教学与其他科目教育、艺术创作不同,更重视在实践中摸索和理解理论。如教师告知学生“通过雕塑力度的调整,可以加强对线条柔和性的把控”,“力度调整”看似明确,但在空洞的理论下往往难以理解。同样,传统模式下的雕塑创作,也面临实践方面的不足。雕塑家罗丹在进行创作时,完成一尊雕塑需要更改2 000多次。任何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导致雕塑比例失当,甚至降低艺术价值。单一的创作方式则限制了雕塑创作的灵活性,弊端明显。
(三)缺乏参照
缺乏参照,是指在进行雕塑创作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创作者和教师缺乏理想的参照物,影响创作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教师在讲述雕塑创造全过程时,很难在课堂阶段一一呈现所有细节,大量理论理解上存在困难,也较为枯燥。同样,部分雕塑创作者尝试获取理想的效果时,也只能借助草图和脑中的想象成果作为依托,整个创作过程缺乏参照,雕塑比例可能失调,也可能出现力度过大或过小,细节处理不当等问题,难以形成完美作品。
二、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和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提升资源丰富性
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多个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帮助,就雕塑创造和专业教学而言,数字技术的运用直接提升了可用资源数目、类别,使其更加丰富。如教学活动中,教师此前只能片面重视应用教材和校内的资源,学生思路和学习方向也因此被限制。数字技术强调信息的综合处理,而且借助计算机作为依托,可以将各类原始信息呈现给学生,也能将整合后的数字化资源集中进行展示,即便不依靠互联网,也能相对提升资源的丰富程度。如课堂讲解内容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传统的二维图片等资源,表现力有限,借助数字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终端,对大卫雕像的各个细节进行扩大,使学生了解细节处理的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直观性。雕塑创作时,创作者也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借助数字技术从不同角度展现模仿、创作的对象,进行更精准的刻画。资源丰富性的提升,是数字技术应用于雕塑创作和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基本优势。
(二)革新教学方式
雕塑专业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然而常规课堂教学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借助数字技术,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现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能够满足虚拟空间内的雕塑创作。教师可以在进入课堂前,将下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整理成数据包发送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利用数字技术,以虚拟现实软件为依托,进行简单的自主学习。进入课堂后,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基础,教学工作能够高效率的开展。学生接受理论的同时,继续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借助各类智能终端进行实践练习。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对雕塑专业学生的成长更具推动作用[1]。
(三)有利于创作调整
雕塑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类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家往往需要反复进行斟酌和修改,才能获取满意的作品。在雕塑创作的过程中,各类问题难以完全避免,如人物雕塑创作中左耳和右耳的位置,由于左耳和右耳需要分别进行创作,且创作过程中,无法对另一侧位置进行实时对照,可能出现偏差。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创作者可借助智能终端进行创作调整,随时进行对照,避免出现比例、位置失调的问题。此外,数字技术还具有理想的模拟能力,也有助于创作者预先了解雕塑的最佳方案,调整原有计划。
三、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一)数字化模型创作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雕塑创作的第一个环节是模型创作。一般而言,创作者会首先构思创作对象的概况,之后以二维草图的形式展示各个部分,合成带有立体感的图像,作为创作的支持,也有部分艺术家会进行现场创作。无论何种方式,都带有参照物价值不足的弊端。在数字技术下,创作者可以收集尝试创作的对象资料,将其一一代入虚拟软件中,逐步生成一个虚拟模型。模型一般是等比例缩小(少数为等比例代入)的,但可以借助数字解码技术进行缩放,了解雕塑对象各个部分的关键信息。美国雕塑家詹姆斯·布拉特曾在自传中回忆初学雕刻时的情形,早年的布拉特无法抓住人物面部特点,作品的立体感较差。借助数字化模型创作,布拉特了解了人物脸部明暗变化的处理方法,在雕塑创作的过程中,有意结合人物特点进行眉骨、颧骨的处理,人物雕塑的立体感也得到了增加。本质上看,数字技术下的雕塑创造依然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但强化了创作者对细节的把控能力,从而提升了雕塑水平。
(二)立体分析
立体感是雕塑不同于平面艺术的主要特点,即便浮雕,也会让观看者在瞬间获取立体感。进行雕塑创作时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创作者进行立体分析的能力。如目前常用的ZBrushCore简体中文版雕塑软件,该软件具有进行色彩多元解码的功能,可以通过明暗对比产生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立体印象。当创作者完成了初步雕塑后,可以通过软件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展示,也可以进行局部扩大、背景更换,使创作者在立体化的环境下分析作品的不足。如创作者创造了抽象雕塑,可选取某广场作为背景,进行分析,发现作品的线条过于僵硬,与广场的文化氛围不相匹配,可以在立体分析的辅助下,直接进行线条更换和修正,直到获取满意效果和设计方案。立体分析是数字技术应用于雕塑创作的主要优势之一。
(三)虚拟调整
虚拟调整同样借助各类软件实现。由于雕塑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令创作者不满意的环节,如果每一次调整都要进行雕塑创作,会导致精力的无谓消耗,借助数字技术,该问题得到了解决。如某创作者为居民小区设计雕塑,完成后,与产权单位进行交流,产权单位认为雕塑比例过大,创作者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直接进行等比例缩小,直到产权单位满意。由于调整过程借助计算机等设备虚拟进行,具有较高的效率,也具有灵活性。此外,创作者在进行雕塑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一些细节进行优化。如小型石雕的花纹变化、不同结构的比例微调等,只要能够获取足够的可用资源,这些调整工作都可以借助软件进行参数更改来实现,方便且高效。
四、数字技术在雕塑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一)资源调用
就雕塑专业教学而言,数字技术运用的基本方法为资源调用。如二维图片资源和三维图片资源的综合使用。教师尝试教授学生雕塑细节的把控,利用教材进行理论讲解,效果难以保证。借助数字技术,教师可以制作视频,并将二维图片和三维图片、细节处理方法等录入视频中。课堂阶段,借助数字技术、计算机设备进行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雕塑细节的处理手法。数字技术下的资源调用,还可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创作一个简单的雕塑,学生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各组雕塑作品信息录入计算机中,生成数字化资源,于下一课时进行展示,使各组学生的作品能够统一呈现在一个平行的显示空间内,便于学生通过对比了解自身雕塑创作的不足,学习其他组别创作的优势,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2]。
(二)教学延伸
教学延伸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思路之一,也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相契合,借助数字技术,雕塑专业教学拥有了良好的开展空间。现代学校中智能终端已经大范围普及,学校内也建有微机室并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微机室、智能设备进行远程学习。如教师准备向学生传授雕塑技巧,因知识内容较多,且存在很多难点,仅依靠课堂教育效果难以保证。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拆分为若干部分,精细到每个课时,借助数字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发送给学生,学生则能够利用课下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初步掌握下一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提升课堂阶段的时间利用效率。同时,各类课件本身是数字化的,便于携带,学生也能利用课间、午休甚至寒暑假时间,随时进行观看和学习,提升自身对雕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3]。
(三)拓展学习思路
学习思路的扩展,对于学生的长期成长具有积极作用。雕塑专业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片面传递现有知识和技能,而是以现有理论为基础,使学生具有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一方面教学工作更加直观,另一方面资源的丰富性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思路,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更趋多元化。意大利著名雕塑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在开设常规理论和实践课程之外,还会大量引入周边内容,借助数字技术,在每一课时主要知识传递完成后,给出数据库连接、相关资源连接,使学生能够接触与雕塑创作、雕塑史、名家经历相关的内容,学生既可以选择进行理论吸收作为学习方向,也可以选择雕塑创作、人物历史研究作为主攻方向,这使得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毕业生的成材率始终位居艺术类院校的前列[4]。我国各地的雕塑专业教学,也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提供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利用发达的网络、数字技术设备,扩展眼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多元化教学
教学的多元化,是一种理念,借助数字技术,该理念可逐步走向实现。如校际联合教学,该理念最初提出于欧洲,德国各地高校尝试在体育联盟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互通,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未能成行。我国数字技术和网络条件理想,未来可进行更大范围的校际交流。如A地有20所学校开设雕塑教育专业,可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大规模综合教育平台,选取每周一个上午,进行多所学校学生的同步教学,并利用综合教育平台,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远程交流和雕塑知识、技能比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历次联合教学的成果、比赛成果,均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保存,发放给参与学习、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作为分析资料,使相关人员了解自身雕塑专业教学的不足、学习上的不足、管理和组织上的缺失,积极谋求改进。A地的先进经验又可以向B地、C地推广,最终实现数字技术在雕塑专业教学中全面、高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