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8-01-01张小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丽价值观核心

张小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也在农村。农业部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应当充分发挥美丽乡村的载体和示范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美丽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1 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1.1农民群众渴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的迫切需要城市在面临空气质量、生态环境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乡村这块曾经的“净土”也面临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的挑战。

1.1.1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向农村纵深扩张对乡村原有生态造成破坏。近年来,由于受土地制约和城市环境压力等因素影响,很多地方的政府决策者将工业园区建在公路或铁路沿线的乡村。尤其在一些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乡村成了化工、能源、建材等工矿企业的集聚地,乡村原有的植被被破坏,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也给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在城镇化战略驱动下,某些地方政府也热衷于“摊大饼”,在人口规模不具备的集镇大兴城镇化建设,盲目追求城市扩张,“开山填湖”“圈地造城”,破坏了乡村宜居的田园生态。

1.1.2乡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环境构成影响。农民传统耕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农药、化肥数量最大的国家,但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无疑会对乡村的土壤和水质产生污染。另外,乡村生产生活产生的人畜污水、垃圾也无法进行科学处理,以及使用燃煤等非绿色能源所带来的污染也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1.1.3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村落破败不堪和公共设施老化造成脏乱差,影响乡村环境。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乡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很多乡村出现了“人走房空”现象。以笔者家乡湖南省永州市为例,2009年永州市农村现有劳动力271万人,外出就业116万人,占现有劳动力的42.8%。永州与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毗邻,大批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大部分乡村人烟稀少,许多房屋已经倒塌,乡村道路坑洼不平,一些公用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被废弃。这些都给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他们渴望乡村生活环境能得到改善。

1.2农民群众渴望乡村和谐安定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农村出现“空心村”现象。乡村社会的急剧转型和“熟人监督”的缺失,使得乡村原有约定俗成的生活秩序和权威被打乱,偷盗、赌博、人身侵害等违法犯罪现象近年来在一些乡村出现递增趋势,农村安定受到一定影响。2014年1月13日,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某赌博点发生爆炸事件,造成15人死亡,8人受伤[1]。由于乡村缺乏基本的文化娱乐设施,一些村民在农闲季节为了消遣,参与聚众赌博,输钱后变卖家产或借高利贷,债台高筑时往往是妻离子散,甚至自杀或者铤而走险。乡村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6万人(其中独居留守儿童为205.7万),占所有农村儿童比重达37.7%,与2005年的调查估算数据比增加约242万人[2]。人身侵害是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从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乡村留守女童性侵案件中可见一斑。如据媒体报道,广西一名13岁乡村留守女童遭10多名中老年人2年性侵达50次。除此以外,乡村大量的空巢老人缺乏照顾和赡养,农村人养儿防老的传统受到严峻挑战,外出务工导致夫妻分离,引发家庭纠纷等。社会转型中乡村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稳定,破坏了乡村社会的公序良俗,农民群众渴盼回归到乡邻和睦、民生和谐的乡村社会环境。因此,在加强乡村社会管理和治理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文明乡风的形成。习近平主席在农村调研时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3]。

1.3农民群众渴望同步实现小康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宏伟目标。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地区发展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截至2009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仅为54.4%,地区差距悬殊,西部农村最低,贵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13.97%,尚处于起步阶段[4]。没有乡村亿万群众的小康,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梦也不可能变为现实。美丽乡村与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乡村社会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具体体现。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也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当前广大乡村群众都渴望分享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和市场经济的实惠,应该积极回应广大农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关切和期待,将美丽乡村作为农村小康建设的有效载体,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2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以实施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是国家富强的根基,没有乡村的富裕,中国梦就不能实现。贫穷的乡村谈不上美丽,美丽乡村首先应该是富饶的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改变乡村落后面貌必须依靠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产业的转型。我国广大乡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禀赋各异,建设美丽乡村应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在土地肥沃的平原乡村,可以通过土地租赁承包实施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集群发展,依托现代化农业产业打造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西部高原乡村适宜发展特色山地经济,以及依托优美的自然人文风光发展乡村旅游,走多元增收之路,实现乡村群众脱贫致富。荣获“2013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桂冠的贵州省兴义市纳灰村,利用自身独特的“万峰林”喀斯特山地景观、浓郁的布依族文化、优美的田园风光,将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以农业促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农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纳灰村已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和旅游特色商品店等200余家,彻底改变了村民过去依靠传统种植养殖业的贫困面貌,村庄也变得靓丽起来。纳灰村的蝶变表明,只有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发展,实施农业产业转型,设法让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才能实现。

2.2以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教育引领乡村文明和谐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着力塑造乡村群众的“心灵美”,培育和引导乡村群众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农民群众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对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难度最大,必须“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力求重点突破。从乡村学校教育入手,抓好农村儿童青少年重点人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其在农村儿童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发挥乡村学校在农村成人教育中的辐射作用,以举办家长学校和开展成人培训等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给广大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对贵州10余所乡村农民获取生活资讯、政府政策的渠道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占73%,手机占32%,人际传播占19%,书报杂志占6%,电脑占4%。从中可以看出,电视依然是乡村农民群众最主要的文化娱乐载体,在乡村应用广泛并且具有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应当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突出作用,政府出资支持,区分不同对象,开播主题鲜明的乡村频道,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故事,播放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让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启发、受教育。其次也要重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对于少数民族乡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善于运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思维习惯对其进行表述,形成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形式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大众化[5]。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对农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从“慢慢了解”到“感知认同”再到“自觉践行”,营造文明乡风,减少当前乡村频发的违法犯罪和不文明行为,建设“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

2.3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托起乡村美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平等、公正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要围绕乡村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着手。一是要强化乡村民生基本保障服务,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关注、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二是加大对乡村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美丽乡村教育先行”,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学校,解决因学生减少乡村学校撤并后造成的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发挥学校教育在培育乡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国乡村地域广阔、民俗民情多样,乡村是祖国文化的基因,需要加大对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景观文化,引领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线和移动通信乡村全覆盖,并且在乡村书屋的基础上建设乡村电子阅览室和远程教育站点,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使乡村群众不出家门就能获取实时资讯、接受教育。三是合理规划建设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乡村生态文明。优

美的乡村自然环境、宜居的生产生活条件,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乡村精神面貌的改善,促进乡村社会文明、和谐,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丽乡村美丽绽放。

3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共同反映了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载体和示范引领作用,既要打造文明整洁的村容村貌、环境优美的自然生态,又要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乡村群众的“美丽心灵”。

[1] 汪志球.贵州凯里龙场镇发生爆炸[N].贵州日报,2014-01-14.

[2] 周易.205.7万独居留守儿童警示农村未成年人监护刻不容缓[N].中国青年报,2013-08-08.

[3] 习近平: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N].人民日报,2013-07-23.

[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监测报告2010[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 徐魁峰.文化自觉缺失与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J].前沿,2011(16):165-168.

[6] 金建生.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实施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07(6):13-16.

猜你喜欢

美丽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