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校企合作利益驱动因素分析
2018-01-01吴金娇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吴金娇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民办高职校企合作利益驱动因素分析
吴金娇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民办高职与公办高职的体制差异,使其在推行校企合作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根据校企合作的不同层次,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对民办高职与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促进民办高职与企业更为长效稳健的合作路径。
民办高职 校企合作 成本 收益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共有1388所,其中民办高职318所,约占23%。民办高职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分担了教育资源不足的负担,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形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公办高职而言,民办高职因办学资金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建校历史普遍较短、社会影响力不大等原因,在推行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问题。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础和核心因素在于实现利益双赢,只有寻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校企合作才能健康、持续、深入地发展。然而民办高职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它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因此民办高职在校企合作中必然十分重视经济利益,要求合作双方建立合理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机制。
一、民办高职校企合作的层次
(一)浅层次合作
浅层次合作主要是指校企双方根据行业(企业)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在企业挂牌建立实习基地,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
(二)深层次合作
深层次合作一般表现为共建专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能高手组成,负责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定等。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一方面学院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学校针对企业的需要确定科研方向,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企业真正参与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工作中来,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专门用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实习基地,甚或资助学校创办公司或经济实体,企业专家走进校园授课,与学校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
二、民办高职校企合作的利益分析
(一)浅层次合作的利益分析
1.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企业的成本包括各种原材料的损耗、废次品增加的损耗、机会成本(因为没有利用有经验的职工所导致的生产效率的降低)、需要支付给学生的实习工资补贴以及正式雇佣学生后所支付的人工成本费用。企业的收益包括合作期间顶岗实习学生带来的收益、合作培养学生被企业正式雇佣后就职期间的收益。
2.学校的成本与收益:在浅层次合作中,除带队老师的差旅费外,学校基本没有付出成本。同时这种合作下的实习单位较分散、实习时间短且不固定,学校无法取得宣传效果,因此不能带来明显的生源增加。所以,在浅层次合作中,学校的成本与收益可忽略不计。
为分析方便,把企业从投入到获得收益的期间定为[0,N](N≥1),即在[0,N]时段内,企业从接收实习生到实习生在本企业正式工作结束。又假设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分为实习期 [0,n]和正式工作期 [n+1,N](0<n≤N),并用以下字母分别代表各种参数。
C0--各种原材料的损耗、废次品的增加的损耗及机会成本
Wt--支付给学生的实习工资补贴以及正式雇佣学生后所支付的工资补贴
It--学生实习期间带来的收益和学生被正式雇佣后就职期间的收益
C--企业付出的总成本的现值
R--学生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现值
t-时间,t∈ [0,N]
I--折现率
由于企业的投入与收益存在时间差,为便于比较,把收益与成本都折算成现值,这时企业付出的总成本现值为:
学生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现值为:
如果学生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大于企业付出的总成本,企业就乐于参与合作,否则就不愿意,因此均衡条件(即收益正好能弥补成本)可以表示为:R=C。为简单起见,假设正好在t=N时达到均衡,这时有(1)式与(2)式相等,即
把(3)式改写为:
上式整理得:
(5)式右边表示学生正式被雇佣后的带来的收益与所得的工资之差。
由于是浅层次合作,学生实习结束后是否留下为企业工作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企业希望在投入期就能收回成本,即在学生为企业工作的实习期[0,n]收回成本,不愿意用延后的收益弥补前期的投入,因此N=n,则由(5)式可知:
又由C0≥0,因此由(6)式有:
也就是实习期间学生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要大于企业支付给学生的工资及补贴,这样企业才愿意合作。
(二)深层次合作的利益分析
1.企业提供实习基地的利益分析
Ⅰ.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企业的投入除前述浅层次合作的成本外,还包括派遣技术人员担任专职实训教师的成本(这部分培训教师的工资)、场地设备成本。 企业的收益同浅层次合作情况类似。
企业的总收益现值为:
如前所述,在均衡条件下(收益正好能弥补成本)为C=R ,即
整理得:
① 当B≤0时,则
即
(11)式表示企业在学生实习期的收益弥补了校企合作的成本,表明学生实习期间带来的收益足以弥补实习期间的实习工资、实训指导教师的工资、设备场地投资的费用、材料损耗以及机会成本,因此企业愿意进行深入合作。
② 当B>0时,则
即
(12)式说明企业在学生实习期的收益不能弥补校企合作的成本,需要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正式被企业雇佣,并由工作中创造的收益来补充。由于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如果企业的收益期[n+1,N]较短,并在容忍的范围内,或在t>N时段后企业收益巨大,企业愿意深入合作。否则企业不愿意合作,除非学校或第三方(如政府)能弥补这部分成本B,即弥补:
Ⅱ.学校的收益与成本:在深层次合作培养过程中,因为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为学校节约了教室、宿舍、水电、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同时学校从联合培养中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可以增加生源,从而增加学费收入,这构成了学校的主要收益。由于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假定校方在实习基地建设中没有投入资金,因此成本为零。
因此,校企合作的意愿有两种情况:
① 当B≤0时,由于Q>0,校企双方都愿意合作。
② 当B>0时,有下列情况:
如果Q≥B,学校可以把学费的一部分或全部补偿给企业来弥补B,则校企双方都愿意合作。
如果Q<B,即使学校把全部收益Q补偿给企业但仍弥补不了B,则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带有不确定性。此时如果第三方(如政府)能给予一定补贴,则校企合作双方都乐意。
2.学校提供场地的实习基地或校企共同投资建立实习基地的利益分析
如果联合实习基地建在学校,则学校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则减少了这部分投资。
Ⅰ.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在此方式下合作,企业的收益与成本都与前述情况基本相同。
Ⅱ.学校的成本和收益:学校的总成本就是增加的固定资产投入,其现值用F表示。学校的总收益与前述情况类似,为增加生源带来的学费收入,即
综上所述,在学校提供场地的实习基地或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建立实习基地的合作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三、结论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事,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帮助和支持,而是放大、传递双方的共同利益。民办高职和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要想促进校企双方更长效地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应多考虑对方的利益,积极寻求并及时把握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围绕利益结合点设立多样化的合作项目,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也给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合作共赢。
[1]王艳辉,回顾与展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成人教育,2017.11;
[2]郑荣奕,基于利益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教育与职业,2017.4;
[3]曹晔 刘宏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及保障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吴金娇(1976.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学历,副教授职称,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经济、金融、高职教育。
湖北省教育厅教研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552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