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高温天气特征分析
2017-12-29卜思阳吴晓华刘莹王晓杰张志信张凤鸣王优
卜思阳++吴晓华++刘莹++王晓杰++张志信++张凤鸣+王优
摘 要:2017年6月14—15日朝阳县连续2d出现日最高气温>40℃的高温天气,通过对连续2d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低层暖气团的影响,高空有高压脊的趋势,又在西北气流的控制下,辽西地区大气主要为下沉运动,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度高,出现高温,高温天气的出现也与前期气温偏高和降水偏少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高温;副热带高压;垂直运动;朝阳县
中图分类号:P45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203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E11952~12047,N4055~4154),总面积4215.8km2。版图大致呈菱形,南北较长109.1km,东西略窄76.2km。朝阳县地形特点属于“七山二水一分田”。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这种天气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增加森林火灾的发生可能,更会对江河湖海有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气温的变化特征,尤其是高温干旱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如卫捷等指出华北地区的高温天气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出现2个高峰,造成华北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夏季欧亚中高纬度环流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7];史印山等探讨了高温天气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特征[5]。
1 高温天气实况
2017年6月14—15日朝阳县连续2d出现日最高气温>40℃的高温天气,14、15日最高气温分别为 40.1℃和40.4℃。由于前期降水量偏少,此次高温天气对朝阳县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朝阳县气象局准确及时地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2 高温时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
2.1 500hpa形势分析
利用相关资料分析,2017年6月14日20:00 500hpa高空图,500hpa冷涡入海,辽宁西部受高压脊控制,850hpa受西北气流影响,辽西地区大气主要为下沉运动,到了15日20:00 500hpa高度脊南压,850hpa转为偏南气流,依旧为天气晴好,气温升高形势。
2.2 相对湿度分析
影响气温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气的干燥程度,如果大气水汽含量特别多时,水汽的热容量大,大气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升温。说明大气中水汽含量很低,空气干燥,辽西地区大气主要为下沉运动,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度高。
2.3 垂直运动分析
垂直运动对于产生高温天气又是十分有利的,晴好天气,下沉运动加之天空云量减少,太阳的辐射又很强,导致气温迅速上升,而且空气又非常干燥,也是特别容易出现高温天气。
2.4 朝阳县本地气象要素分析
朝阳县13日的气温越高14日高温强度越强,14日白天气温回升起点很高,故14日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而6月14、15日08:00的气温为26.3℃和30.6℃,均>25℃,加之相对湿度值为26%和33%,湿度特别小也利于气温的升高,通过查阅朝阳县降水量资料可知朝阳县14日前5d均无降水,上旬降水偏少,再加上地形的影响,受燕山山脉阻隔,南来暖湿气流不能流入境内,这些气象因素都有利于高溫天气的产生。
2.5 人为影响
近几年来,朝阳县的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这也是产生高温的原因。
3 结语
6月初,辽宁省朝阳县出现高温天气是比较常见的,而分析朝阳县在2017年6月14、15日出现的高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受低层暖气团的影响,高空又有高压脊的发展;在西北气流的控制下,辽西地区朝阳县大气主要为下沉运动,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度高,出现高温;前期的气温偏高,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前期的降水偏少也为高温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市热岛效应、人为影响因素也成为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
参考文献
[1]丁一汇,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1994,20
(12):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