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池市枇杷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12-29张秀云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2期
关键词:河池市发展策略发展现状

张秀云

摘 要:枇杷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水果,枇杷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均有栽培,并大量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之中。枇杷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本文主要对河池市枇杷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河池市枇杷产业发展所的策略。

关键词:河池市;枇杷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6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28

河池市具有发展枇杷产业的丰富资源和栽培生产经验,枇杷生产基础良好,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成为了河池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1 河池市枇杷产业发展现状阐述

河池市是广西亚热带果树的重要产区之一,主要果树有柑橘、葡萄、枇杷、板栗等。截至2016年,河池市果园面积达590km2,水果产量达38万t。枇杷作为一种淡季亚热带水果,凭借其甜美的味道及丰富的营养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枇杷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无论是食用还是药用,其市场的需求量都非常巨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河池的枇杷以其栽培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品质吸引了大量的客商,不少客商直接到当地购买,枇杷果园的采摘活动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休闲体验方式。

近年来,河池市积极引进推广大量的枇杷优良品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环割控冠、配方施肥、嫁接换种等多项现代技术日益广泛地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栽培中精准管理技术日趋成形,枇杷市场需求也日显壮大,大力发展枇杷生产,填补河池水果短板,抢占市场空档,已成为果农致富增收的一项新选择。

但是,由于河池地处石山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精准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枇杷产业发展潜力远未能充分挖掘,发展速度仍然落后。从调查研究看,目前河池市枇杷产业发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持续投入不足,低产果园面积大

现有枇杷园大多数为20世纪90年代种植,因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模式的改进步伐缓慢,种植面积大、挂果面积少的状况一直难以根本改变;果实单产低、品质较差、经济效益不明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枇杷产业的发展。

1.2 服务能力严重不适应

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果农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较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1.3 产业链融合水平偏低

河池市枇杷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还主要停留在生产阶段,尤其是枇杷采后加工和商品化处理水平低,产品附加值开发层次浅,市场竞争力没能有效体现。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尚未完全建立,水果产业终端产业链尚未形成,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刚刚起步。

2 河池市枇杷产业发展策略综述

转变枇杷生产理念,创新品牌发展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在推动河池市枇杷产业发展工作中,应该大力提倡思维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致力于提高科技的应用水平。综合分析河池市的实际情况,引进适宜当地栽种培育的枇杷品种,科学保护当地的枇杷种植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以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发展河池枇杷产业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将“河池枇杷”作为独立的品牌商标,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推广销售,形成市场品牌效应,以提高河池市枇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推动枇杷产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打造枇杷生产、产品展销、媒体推广、销售服务、客户评价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此推动枇杷产业发展,提高河池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 强化基础建设,提升生产能力

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加大对枇杷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引导水果种植大户、水果生产企业加大对枇杷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配备完善的水、电、路、库等基础设施,夯实枇杷产业基础;推广山地果园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栽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果园地力;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和示范,推广果园生草生态栽培模式,增加果园有机肥投入,实现果园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推广水果专用的生物有机肥。加强果园土壤肥力监测与分析,积极引导果农选用水果专用的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升山地枇杷园土壤肥力。

2.2 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发展拳头产品

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科技创新,对不同枇杷品种进行科学搭配,调整其早、中、晚熟的搭配方式,调整枇杷生食与加工产业的搭配,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增加果农的经济收益。

2.3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模式

应着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枇杷产业由原本的种植业生产向种植与产品加工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发展,鼓励发展枇杷旅游观光产业,建设枇杷生态果园,向游客提供采摘、食宿、摄影、观光等服务,通过宣传与推广,形成当地特有的“枇杷文化”,在生态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先进的种植栽培技术推广到每一户种植者。推动枇杷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同专业的生产机构及加工企业合作,提高枇杷生产的组织化与系统化水平,依据现实情况扩大枇杷的生产规模,推动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

2.4 强化品牌意识,形成品牌效应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营销理念,积极推进枇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特色果业提档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枇杷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同类品牌,坚持一个标准、一个质量,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商标标识、统一产地名称,全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枇杷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加强与区内外水果经销商的沟通联系,发展“订单”果业,推进“农超”对接,规范包装、流通秩序,构建相对稳定的品牌化销售渠道;引导枇杷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诚信经营,严格按照果品产地准出制、质量追溯制、市场准入制管理的要求,对枇杷外包装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销售特色水果可追溯制度;通过加强展销推介、借助微商电商平台和举办各类枇杷主题节等途径,宣传、展示、推介河池特色枇杷,提升河池枇杷知名度和竞争力。

2.5 加大科技指导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精准管理水平

加强和完善科技队伍,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枇杷生产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关键,市、县、乡都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科技推广队伍,枇杷生产重点乡、村要建立专业技术协会,培养大量的农民技术员,形成完整的推广网络,对农技人员和果农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广泛推广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开发能力。将最先进的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经济效益。

2.6 加强枇杷产业组织建设,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策略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枇杷产业的组织建设,协调生产、加工与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整合产业链条,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人力资源、技術资源、物理资源等各方面资源,依据市场情况并参考其它地区发展较为成熟的枇杷产业生产模式,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2],,促进产业的协调、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3 结语

河池市的枇杷产业是当地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重点发展产业,推动当地的枇杷产业发展,对优化河池市农业产业结构,推进贫困山区脱贫,带动河池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河池市的枇杷市场需求量巨大,栽培技术水平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此背景下,笔者对于推动河池市枇杷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提质加快发展的策略,将对当地枇杷产业发展有积极的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会良.枇杷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学,2017

(6):1078-1079,1084.

[2]吴宝玉.枇杷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2013(11):

14,31.

猜你喜欢

河池市发展策略发展现状
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简介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河池市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击灾害风险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