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与对策
2017-12-29王朝晖
王朝晖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日益突出。文章简述了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困境;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推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的成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高校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以及行为的实际特点,对其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端正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的困境
有关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在总体上呈现出乐观向上和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当中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理想信仰趋向多元化,政治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与偏颇,功利倾向明显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当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式的局限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在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忽视了与实际相关的教育,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建设曾一度落后于现实,对转型时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没有能够及时地给予正确的理论指引,教学仅停留在一般性的说教层面上,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普遍不高,增大了与现实的距离。
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局限。思想政治教育本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的双向互动过程,它应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德育课本等进行的多层次人际沟通、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处于平等的地位。然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大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传统方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法着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2.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令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抬头,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人性道德的缺失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也给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社会上存在的假冒伪劣、唯利是图、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3.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一些黄、赌、毒、暴力、网络犯罪等庸俗的信息和行为,对辨别能力不强、缺乏社会经验的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其有害,容易造成他们思想混乱,进而迷失方向。网络化不仅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而且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和提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坚持组织领导,不断推进制度建设,真正贯彻落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齐抓共管、专职思想政治队伍结合、全校师生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学校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三个方面上尽可能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2.举办多种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是指引大学生走出校门、迈向社会以及知晓社会的良好方式,这有利提高个人的精神层面,提高思想境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有利于大学生改正以往的观点与看法,汲取新的知识。因此,学校要组织大学生定期参加生产活动、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要利用現代信息网络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方法上实现科学化,使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唯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构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队伍,才能真正稳固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晦涩难懂的理论或者是难度较大的课堂案例采用动画、声音与视频等形式编制而成的计算机软件来加以辅助讲解,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趣味和多样化。同时,要结合高校内外的网络资源,为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应有的平台与工具支撑。
4.改革高校“两课”教学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及社会基本道德准则教育的主阵地。从改革开放至今,高校的“两课”教学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新的情况,目前的“两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大学生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例如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内容重复现象较严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针对性不强等。因此,必须对“两课”教学进行改革。第一,两课”教学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和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如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教育等,以不断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使教学活动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除此之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5.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目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堂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党团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能持续提升文化艺术活动的品位与层次,高校应有计划地按期举行各类学术讲座、辩论会、演讲会、艺术节和大型文艺汇演等文化艺术活动,让高雅的艺术进入校园。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拓展其他多种有效的途径,以期更好地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涌现出的新挑战和新难题。
参考文献:
[1](美)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1865-1917[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柏 璐.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7(3):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