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简风流自此开
2017-12-29张艳
张艳
青简,本名周洁,一位80后上海女子。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职是上海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生,业余时间喜欢旅游、摄影。目前已出版了《二十四节气》、《江南》、《梦里水乡》三本摄影手记或散文。在微博上拥有24万+的粉丝,豆瓣网上有7万+的粉丝。
青简,即竹简,亦是青史、史书、书籍的意思。取名青简,也可能与她的英文名字Jean的读音有关。古人诗词,多有“青简”两字。宋人邹浩在《送薜唐卿赴省试》中,有“绿衣春色知谁共,青简风流自此开”的诗句。杜甫和白居易则各各吟诵道:“云台终日画,青简为谁编?”“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而青简自己则说,她的笔名来自李贺的《秋来》诗:“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青简的“成名”,起始于2011年。那一年,她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制作成二十四节气的图片,上传到博客,没想到很快在网上疯传,网友们给这组作品的评价是“美到窒息”或“美得岔气儿”。国内某知名摄影论坛还将其评为“2011年最受欢迎的组照”。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宣传视频里,用的也是这套“美得令人窒息”的组图。
青简:一开始完全是“无心插柳”,这些作品并非专为这个主题而拍摄的。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日本一个做节气的网站,觉得那些照片挺美的。但是,节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应该是中国特色的风景和它们最为般配呀!我就从自己拍摄了两年多的照片素材中整理、挑选了照片,并配上了康熙字典的字体印章。在我的眼里,这一个个无比简单却蕴含着无数情感的词语,值得任何形式的赞美与怀念。
青简是位地道的上海姑娘。她父亲是中学美术老师,母亲是公司职员。她从小就学绘画、背诗词,在注重培育文化素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青简主要学的是西画,油画、水彩、素描之类的,广泛接触。她也喜欢古诗词,不知不觉中被这种韵律的美所吸引。初中的时候,她就读的卢湾区教育学院附中,是一所以艺术教学为特长的学校。那时候,她就开始尝试着写诗。大学时,她读着医学院,还依然保持着写诗的爱好,而且是写格律诗。她说格律诗有一定的规则要求,蛮有意思,写诗的过程是在意境与格律中寻找那个最恰当的表现点,是体味美感,这于她是极大的乐趣。
青简:可能有的朋友觉得我读医学有点奇怪,其实,报考医学院是出于我自己的喜欢,当然也有父母的支持。我感觉自己的性格中有很强的理性的一面,做事干脆。医生这种沉静内敛的职业,其实很适合我。
当然,摄影只是业余爱好,肯定不会影响我的工作。我的大部分照片是在节假日出去拍的。只有在脱产读研的那几年,利用假期出去过比较长的时间。我的科室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很理解,他们尊重个人爱好,给了我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第一次见到青简,是周日上午的一个读书会上。青简刚刚值完夜班赶过来。她穿一件没有任何装饰的筒裙,戴了一个简单的挂件,“清汤挂面式”的头发衬托着白皙的面庞,一个清清爽爽的邻家女孩。
正如青簡的作品那种洁净克制的美,不喧嚣、不焦躁,却有一种含蓄的热情。
她讲座的题目是“节气与四时之美”。在讲自己的照片时,她不时会有一些用词很克制的评价,她会说,“这些照片不见得拍得有多好,只是在网上,有不少网友喜欢这一类的照片。”讲到自己巧妙地处理实与虚关系时,她会说,“你也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它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但是否喜欢这样的风格,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审美爱好。”
青简的作品有意境。她自己说,拍照时并不刻意地对应一个目标,不会去想要表达什么,而是凭感觉,一定要抓住某个瞬间的冲动。而意境,往往是在事后整理照片时,慢慢沉淀下来的心情,是回味出来的。
青简:我喜欢的风格是简而美。就像我在书中自序里写到的那样:“正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太多不美的地方,所以我们更需要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美也是一种直觉,一种顿悟,所谓“提灯寻影,灯到影灭”,可能等到我们回过神来,它早就悄悄溜走了。
我欣赏的摄影大师郎静山认为,所谓艺术摄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是照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中国画用笔墨,摄影艺术用相机,两者的工具不同,但都是营造美好而隽永的画面,所以是道理相通,技法各异。
相信生活中有无处不在的美,才得以与美处处相逢。我喜欢摄影,拍出这些作品,原本是“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忐忑,如今厚着脸皮拿出来分享,无非是传递给大家我的小小感触:心有美景,处处桃源。
不喜欢逛街,从不泡吧,闲时读书、写作、临帖,或外出拍照。青简喜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她喜欢博物,建筑、园林、书画鉴赏、文学的书都会看。陈从周关于园林营造,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史,高居翰关于书画鉴赏,汉宝德、扬之水、以及现代作家沈从文、肖红等的书籍,她都喜欢看。外出拍照,她也会去看当地的博物馆。
青简:从爱上拍照到现在,我都是在自己摸索,没有专门研究过摄影理论方面的系统知识。若说有什么建议,我觉得还是要多读书,而且是多读摄影之外的书,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等。首先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再掌握一些基本的摄影技巧,就能拍出好照片了。
旅行和摄影的过程并不全然是欢欣与轻松,途中不乏艰苦甚至惊险,曾经在零下30度的雪地上徒步15公里去拍雪景,曾经在崎岖的山路上车子差点冲到河里。
今年夏天,中宣部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了“鸟瞰中国”大型摄影项目,青简和这支摄影团队再次来到舟山群岛的枸杞岛“无人村”。自从青简在无人村的一组照片网上疯传后,这里几乎成了一处胜地,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和“驴友”慕名前来。人们在品味青简在照片里传达的意境,而青简则从照片里回忆起当初拍照时的早起、晚睡、爬山时的艰辛。endprint
青简:都说摄影师“睡得比什么晚、起得比什么早”,是吧(笑)?其实,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是真的喜欢,就会投入很多精力,就不以为苦。
有一次我去苏州,看望一位朋友。在苏州山塘街,正赶上天下大雨。下雨对摄影师并不是一件扫兴的事,大自然往往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美景,所以,我雨天从来不会躲在宾馆里。当时夜色降临,我正走在一座桥上,转眼看到一个建筑、屋檐、古色古香的灯笼的画面,是个极好的角度,非常美!我当然要拍下来。人们这时都在躲雨,在公园的水榭里、在路边的亭子下,我一个人站在桥上,一手拿着送朋友的茶叶和雨伞,一手拿着相机,肩上还背着包。我当时手忙脚乱地放东西、换镜头、拍照片,我想,躲雨的人们当时看到的肯定不是“美得窒息”,他们可能会“笑得岔气儿”,因为我就像个傻子(笑)!
當时抓拍的那组照片,我很满意,淋点雨又有什么!因为当时雨很大,雨珠打在瓦片上,然后飞溅出来的效果,都拍到了。雨水顺着瓦当流下,镜头快一点的画面上,雨水是一滴一滴的形状,而用了慢一点的快门,拍出来的是线状的雨滴。灯光的亮度也恰到好处,非常细腻,非常美。如果当时错过这个瞬间,这一切就无影无踪了。
在“二十四节气”之后,青简陆续做了几个与古典文化有关的系列。“十二时辰”“农历十二月”,依旧是关于时间的主题,通过摄影呈现不同的空间,这些几乎被遗忘的时光的名称,在青简的作品中重新变得内涵丰富,可亲可近。“长短句”系列,以故意做旧、微微泛黄的画面,表现宋词词牌名。“三枝两朵”系列,犹如水墨花鸟画,清淡疏雅,意蕴无穷。
青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爱中国的美。当你漫步在园林的曲径通幽处,耳边传来松风流水般的声音;或是当你驻足在博物馆的一幅画前,脑海中浮现‘潇湘深夜月明时的词句,你都应该为有着如此一个才貌双全的母亲而骄傲。如果你敞开心扉,融入自我,就会进一步发现中国的艺术不仅能提供你美的享受,更能赋予你人生的智慧。
如果能用十二个时辰来走遍中国,
夜半,我会在四明山的古村里望一轮明月;
日出,我要在唐克的黄河边盼一抹晨曦;
食时,我会在禾木村的山坡上看一缕炊烟;
哺时,我会在乌兰布统的草原上拍一种光影;
黄昏,我要在纳木错的湖边等一片晚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