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湿地生境优良转化的特征

2017-12-29崔守斌张翼翔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2期
关键词:琵鹭丹顶鹤生境

崔守斌++张翼翔

摘 要: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抢抓机遇,多措并举,促进了生态的优良转化,成为我国东部黑龙江三江平原众多水鸟的栖息繁育地,也成为名符其实的鹤类保护区。

关键词:湿地;生境的特征

中图分类号:S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08

1 基本情况

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东部,三江平原腹地,总面积20000km2。保护区位于七星河的中下游,低河漫滩,泡沼相连,植被连贯,水源丰沛,湿地生态总体概括为2草1水7分苇。保护区以包括丹顶鹤、白琵鹭、雪兔等国家众多保护类水鸟和兽类及其生活的湿地生态水域系统为保护对象。湿地内有记录的草本植物386种,国家保护类植物有野大豆、乌苏里狐尾藻、莲等;脊椎动物263种,国家保护类动物有水禽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头鹤、白琵鹭、白枕鹤、鸿雁、白额雁、大天鹅、鸳鸯等,兽类有雪兔、狐狸等。保护区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以湿地内发现的众多白琵鹭种群优势促使宝清县于2011年被中国野生动物协会命名为中国白琵鹭之乡。

2 近年内开展的基础建设项目

2.1 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

退耕还湿的项目举措,为湿地恢复抢占了先机。自2005年后,保护区全面开展了湿地恢复与退耕还湿项目,采取清退、置换方式退耕還湿农耕地470万m2,使保护区缓冲区、核心区的人为干扰降为极低。保护区结合退耕还湿项目,引进亚洲开发银行GEF赠款项目,在保护区内进行了湿地恢复、生计替代、野鸟调查、鹤类调查、湿地水文及湿地执法等相关项目,使湿地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得到全方位提升,湿地水资源状况得到改善,植被破碎状态得到修复。

2.2 调剂湿地水资源

项目建设在保护区内建立水生态调剂作用的蓄水池800hm2,蓄水达1200万m?;开掘了引七星河水进入湿地的引水渠1000m,全年引七星河水注入湿地;同时平整约9000m沟渠,添堵湿地水流出的排水口2处。保护区管理局根据蓄水池的运行情况,在围堰上修建了入水闸、分流闸和泄水闸,实时的对湿地内进行区域性水源调剂,确保了项目开展区域水资源的合理调剂。项目的实施,确保了湿地内的局部区域有充足的水源,为众多的鸟类在此觅食、繁育提供了便利。

3 基础建设项目实施产生的变化

3.1 局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蓄水池的修建,调剂了保护区局部区域的水量,使这一区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变化,原有的农耕地在水的作用下,逐步改变为沼泽类湿地,地上植被由原有的农耕地类植物如蒿类、刺菜等代表性植被,被芦苇、小叶樟、狭叶香蒲等类的湿地类型之被取代,较好的恢复到原有的湿地沼泽状态,水资源深度达地表以上30~60cm,十分适合雁鸭类及大型涉禽在此觅食。

3.2 人为干扰大幅减少

农耕地逐步退耕后,保护区实行了管辖面积内的全缘封闭式管理,全面控制了进入保护区的边缘通道,极大减少了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的频次,限制了进入保护区捕鱼、拾蛋的破坏性行为,改善了历史上包片捕鱼、随意捡食鸟蛋的毁坏行为。在鸟类繁育季节,严格杜绝非保护区人员进入保护区内,最大程度减少了人类的各种活动对湿地生境的干扰。

3.3 植被破碎状态得到恢复

自然保护区的退耕还湿和湿地恢复项目,使众多的退耕地与保护区原有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在水资源作用下,形成了现有的泡沼相连、苇草成片的自然生态景观,使原有农业开发时期造成的沟渠遍地、植被破碎的状态得到全面恢复

3.4 成为鸟类生活繁育的重要湿地

经过湿地恢复的项目建设,湿地植被的连贯和水源的丰沛,吸引了众多的鸟类在此繁育和生活。已监测的数据表明,在七星河湿地内繁育、停歇和生活的鸟类包括: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白枕鹤、大天鹅、鸿雁、白额雁、灰雁、鸳鸯及众多的鸭类。适宜的环境,丰沛的水域,丰富的食物,使七星河湿地成为我国黑龙江东部三江平原重要的鸟类繁育和能量补充地,每年多达20余万只候鸟在此迁徙停歇和停留繁育。

4 监测保护区内鸟类种群的变化

4.1 春季白额雁迁徙种群的变化

监测到数量的变化:自有记录以来,经停保护区的白额雁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数据表明,自2012年至今,白额雁的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具体为2012年2.2万只;2013年为2.4万只;2014年为2.6万只;2015年为3.15万只;2016年为5.3万只;2017年春多达15.0万只。

监测到停留时间增长:有监测纪录以来,白额雁种群在七星河湿地的停留时间大多为20d左右,2017年早春,雁类回迁时间由最早记录的4月7日提前到4月2日,最晚迁徙的白额雁为5月16日,停留时间较历年为长。

4.1.1 雁类觅食时间有其规律性

迁徙雁在保护区内停歇休息,在保护区周边农耕地内觅食,主要是玉米地。每日04:30左右由停歇地起飞,约20min到达觅食地,觅食半小时后返回停歇地;中午10:30左右前往觅食地,12:00返回;傍晚17:30左右前往觅食地,19:00左右返回。遇雨天或多云天气,觅食时间会发生明显变化,觅食时间早会变得稍晚,大约在06:00—07:00,返回大约在08:00左右,中午没出现觅食,14:00—15:00便出现觅食情况。雁类对觅食地的环境也非常警惕,往往会有几十只的小群前往觅食地作前期探查,发现异常大群雁便会改变觅食地。

4.1.2 停歇宿营地逐步远离人为干扰

每每发现雁群返回,都会让人类表现出惊喜,越来越多的人会来到保护区观看雁群的状观场景,但这些举动,无疑也会对雁群的生活造成影响,因此,雁群会逐渐改变其群歇地,逐渐远离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在七星河湿地内,雁群最初(4月2—8日)停歇地距鸟类调查路约500m左右,到4月20日左右停歇地距调查路约3000m,到5月初已远在5000m左右。endprint

4.2 白琵鹭繁育种群的监测

七星河湿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白琵鹭在此繁育停歇,提供了优良条件,监测表明:七星河湿地的原始性和特殊性以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优良生境,非常适合白琵鹭在此生活繁育。对白琵鹭进行监测,发现其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4.2.1 繁育的特殊生境选择

白琵鹭选择繁育生境,大多选择有明水面的区域,且远离人类活动频繁区域。选择地明水泡沼面积较小,围泡沼筑巢。选择地一般苇草茂密,但因有泡沼所以通透性好。2011年调查情况表明:白琵鹭最大的繁育地有面积仅为0.5hm2的水泡3处,相距不到30m,在4hm2范围内,有白琵鹭巢穴200多个,最近巢穴相距不到0.5m,可见其筑巢地选择的特性。

4.2.2 种群数量的变化

白琵鹭是一种群居鸟,每每觅食生活都以群体活动为主,多达几十只,少也有几只以上,监测数据表明,白琵鹭种群在七星河湿地内的数量,受繁育生境的影响,繁育地毗邻调查线,易发现,监测到的数量就多,反之就少。多年来的数据如下:2012年525只;2013年1075只;2014年812只;2015年387只;2016年190只;2017年200只。可见,白琵鹭是七星河湿地的繁育优势种群,湿地的优良生境非常适合白琵鹭的繁育。

4.2.3 环志鸟有回归现象

在进行白琵鹭繁育鸟观察时发现,2011年环志鸟“301”返回到保护区内进行繁殖。2014年春季,在进行白琵鹭鸟类繁育利用红外线相机进行全程跟踪过程中,发现了环志鸟返回生育地进行繁育的“301”号,这说明七星河湿地是适合白琵鹭种群繁育的最优良生境。

4.2.4 十分优良的自然生境

七星河湿地植被连贯、人为干扰少、有天然的河渠和密布的泡沼,这些都为白琵鹭的繁育提供了天然的适宜场所。调查中的白琵鹭繁育地,大多距人为活动的调查线超过1000m,苇草繁茂,水面宽阔,为繁育的优良场所。

4.3 鹤类繁育种群的监测

4.3.1 鹤类在保护区监测的情况

七星河湿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鹤类繁育保护区,每年在此繁育和停歇的鹤类多达百余只,监测显示:近年来监测到的鹤类有丹顶鹤、白枕鹤和白头鹤,以白枕鹤和丹顶鹤为多,监测数据:2012年丹顶鹤16只白枕鹤25只;2013年丹顶鹤30只白枕鹤40只;2014年丹顶鹤28只白枕鹤46只;2015年丹顶鹤29只白枕鹤38只;2016年丹顶鹤31只白枕鹤215只;2017年丹顶鹤37只白枕鹤72只。2017年春季,白枕鹤小集群多达72只,丹顶鹤也多达26只。2016年发现白头鹤2只。这些表明:七星河湿地的生境,已非常适合鹤类的生活和繁育。

4.3.2 鹤类繁育体的调查

鹤类对人为干扰非常敏感,筑巢地多选择远离人类活动的苇草茂密处,在泡沼明水面上筑巢。调查表明:在七星河湿地内,已发现的丹顶鹤巢穴6处,白枕鹤巢穴10处,均匀地分布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监测到的白枕鹤和丹顶鹤小集群最多为98只。

4.3.3 鹤类繁育区的变化

鹤类繁育巢穴一般情况下保持不变,大多每年返回到原有巢穴处生活繁育,但监测表明2017年有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鹤类种群的增加和亚种数量的变化,原有的区域繁育巢穴继续存在,毗邻区域又有新巢出现,以核心区为多。

4.3.4 鹤类繁育的生境选择

鹤类是我国乃至全球都在进行保护的种群,其亚种存在的单种数量都处于濒危状态,七星河湿地内无村屯、无常住人口、无往来公路和全缘封闭式管理模式,为鹤类生存环境选择提供了优良场所,适合了鹤类生存的条件。鹤类在保护区內有较好的生活和觅食环境,保护区繁茂的植被及丰富的食物链都为鹤类生存提供了便利,保护区周边大面积的农耕地收割期的遗留物,也为鹤类回迁期觅食给予了丰富的补充。

4.4 湿地内雁类繁育体的监测

4.4.1 监测到了雁类的繁育体。

在保护区内,连续多年监测到了鸿雁和灰雁的繁育体,并且有雏鸟随同。2015年5月下旬监测到鸿雁成鸟4只,幼鸟13只,灰雁成鸟13只;2016年5月上旬监测到鸿雁2只,幼鸟6只,灰雁8只;2017年6月中旬监测到鸿雁成鸟8只,幼鸟12只,灰雁12只。

4.4.2 雁类对湿地繁育生境选择的观察

雁类对七星河湿地的选择,是近年来监测到的最新变化,因为在过去的5a内,在同时间段的同一区域,很少监测到雁类在七星河湿地内的繁育体,特别是母体和幼鸟一起在水域中觅食状况,这表明了湿地的生境也在逐渐的适应雁类的繁育对生境的选择,七星河湿地采取的保护措施和对生态进行的管理措施促进了生境变化,符合了雁类对繁育生境的选择。

5 结语

黑龙江宝清七星河湿地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和国家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的建设,湿地生态向更加完整和优良程度转化,成为我国东部三江平原腹地不可多得的自然内陆沼泽湿地,成为不可多得的重要的野生鹤类繁育地,成为我国重要的白琵鹭繁育地,成为众多水鸟的栖息、停歇、能量补充地和繁育地,保护好此湿地,对鸟类保护和完美诠释湿地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玉,吕宪国,张世奎,杨青.三江平原50a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特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琵鹭丹顶鹤生境
黑脸琵鹭的魔法(上)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2019第三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展入选作品
琵鹭:鸟类世界里的“漫画”者
丹顶鹤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它们如此眷恋着湿地 丹顶鹤与白枕鹤:和而不同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