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佐证
2017-12-29徐海荣
徐海荣
1977年彭阳县古城大队一位姓郑的妇女修挖水渠时偶然发现一尊铜鼎(图一):高23.3、口径17.5、腹径23.5、腹深13.2厘米。敛口,附耳,兽蹄足。素面,腹部有一周凸弦纹,底为弧状。器身上錾刻三段铭文:第一段是“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第二段是“今二斗一升,乌氏”;第三段为“今二斗一升,十一斤十五两”。
从器型和构造特点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汉鼎无疑。此鼎铭文中的“第二十九”,指汉武帝即位的第29年;“五年”指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朝那”“乌氏”指地名。
據考证,铭文为三次所刻,尽管我们无法确定该鼎的最初功能,但至少其附带的一个功能就是作为容器,这在秦汉初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汉鼎上会刻有器物制作年份、地点、容量、重量、监造者、制造者等铭文,也就是所谓的“物勒工名”。那么这件鼎究竟是官府还是民间铸造并使用的器具呢?根据铭文中出现多次刻纹,并且出现了“朝那”和“乌氏”的名称,可以判断是官府的器物。
还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就是第一段铭文“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图二)和第二段“今二斗一升乌氏”(图三)及第三段“今二斗一升十一斤十五两”(图四)中容量和重量的变迁。这种变化应与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磨损有关,因此,“氏”应该是铜鼎的铸造地,而后两次补刻的内容应该是对铜鼎检校的结果(图五)。该鼎的闻名与其器身所镌刻铭文‘朝那和‘乌氏两个地名有关。据专家考证,此鼎先作为乌氏县的标准量器,后至朝那县,也作为标准量具,证实了朝那县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境内。
朝那铭文铜鼎,也为我们揭开了乌氏、朝那两座古城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据《史记》记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起兵攻灭义渠,设北地郡,置朝那县、乌氏县,并沿陇西、北地、上郡边境筑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从此宁夏南部成为秦国直接管辖的地区。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帝国西北边防,下令修筑驰道,在下辖的乌氏县设瓦亭关,朝那县设萧关,成为关中四塞的北面屏障。乌氏县为春秋战国时期固原最早的县级建制。
公元前220年,为加强帝国西北边防,秦始皇开始西巡,首次便巡行陇西、北地,经过六盘山。这是中国封建帝王首次进入宁夏,并见到了他巡行以来的第一面大湖——朝那湫。“只见朝那湫,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然而,水面四周,却不长草木,秦始皇颇为好奇。”当时,有大臣上奏:“此乃异象也,自古帝王在名山圣水前都要祭祀,如此浩淼的水域,在我朝边境之地,不可不祭祀啊!”始皇听后,大喜,即刻吩咐文武百官,在朝那湫开始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祭水活动,以祈愿秦代江山永固,国祚万世太平。朝那湫之祭,拉开了中国封建帝王祭水的序幕。在一年后的泰山封禅活动中,秦始皇将朝那湫列入四大名川之中。秦始皇以后,历代帝王每遇新帝大典或其他军国大事,都要亲自巡狩和祭祀山川,或遣特使专程往山川告祀。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下辖乌氏、朝那、泾阳等21县,上隶凉州刺史都,郡治高平,始筑高平第一城(固原内城)。安定郡因处在关中地区与河西走廊的交接点,是汉朝抗御匈奴的战略要地,也是当时西北重要的军事重镇,安定郡成为宁夏最早的郡州级建制。
汉武帝在位54年间,总共出巡39次,其中有6次出巡安定郡,另有4次旅居回中宫。汉武帝数度巡狩固原期间,曾祭祀过朝那湫。说明朝那湫是先秦汉唐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祭祀地,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湫神”信仰。
朝那铭文铜鼎的出土,既记录了西汉初年固原行政区划的变更情况,也为研究秦汉时期的量制及朝那、乌氏两座古城址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为朝那城地理位置的考证提供了实物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