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猫吃草

2017-12-29林枫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王世襄博物葫芦

林枫

都知道猫爱吃腥,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猫也爱吃草,我们家率先发现这个事的是儿子。

有一段,家里新收养了一只小猫唤作露西,刚来的时候挺活泼,养着养着就不精神了,食量大减。

儿子忽然想起来,说:不如喂点草给它吃吃看,也许是它自己舔毛毛舔的,又吐不出来。

儿子说,以前家里的那只大猫迪娜整天在外面玩,有一回在家里吐出一团东西来,全是自己的毛毛,他注意到,迪娜就经常在外面草地里吃草。

经儿子这么一说,我们都觉得有道理,急忙到外面去拔了些草回来。露西闻见青草的气味,一路小跑地奔了过来,叫声急切,不似平常。得了草,果然是一气儿大嚼,吃一会儿,就抬头叫几声,似乎是说,“怎么不早给我弄草来”,全家人都跟着高兴起来。

猫这个小精灵就是这么有办法,它从不讨好你,只有它高兴了,你全家才能高兴起来,真是了不起的情感大师。

到了下午,露西就开始吐,吐出好多毛团,吐过,大吃了一顿,就恢复了以往的调皮和活泼。想想也是,猫一共能有多大的胃,被毛毛充满了,吃不下东西,怎么会活泼呢?吃了草,胃受到刺激,草又和毛发纠缠在一起,这样才能吐出来,胃清了,精神就回来了。

记得小时候老人家说过,旧时代小孩子没看好,吞下了缝衣针,那时候医疗条件不行、乡下没有医院,不可能开刀动手术,就得让孩子吃整根的韭菜,吃下去把针裹住,随后通过大便拉出来,这样才不会把胃和肠子扎破。民间的智慧真的很大。

孩子不像成年人那么社会化,他的世界很小也很大,孩子们不会过于关注社会,但对自然却保留着敏感,这与生活在荒山大野,天天面对莽原、星空的远古人类是类似的。

其实人的生命历程大致上反映出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精子像浮游生物那么简单,在水中游动着,上亿的精子奋勇争先,只有最强劲的那个能够成功登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激烈竞争的胜出者,都是一个奇迹。受精卵最初也就像一只小蝌蚪,慢慢地演化成鱼形,生存于水中,这和自然的进化过程是一样的,最初的生命都在水里生活,不需要呼吸空气。胎儿经过怀胎十月,渐渐地长出四肢,成了人形。在各个器官中,最后成熟的是肺,肺成熟了,胎儿就会分泌一种酶,刺激宫缩,开骨缝,母亲就要生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分娩的迹象就实行剖腹产,对胎儿是不利的,因为他的肺器官还没完全成熟,这样的早产儿,将来肺部出问题的概率比较高,至少是不很强健,容易得肺炎。再一个,胎儿经过产道的挤压,头盖骨的缝隙才能弥合,这对新生儿都有帮助,上天经过亿万年的设计,使每一个生命现象都有其特殊价值,人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该逆天而行。

孩子来到世上,凭本能生存,饿了就哇哇大哭,这和嗷嗷待哺的小鸟没什么两样。孩子学习自己行动,也是从爬开始的,这和当初的生物进化是同一个过程,人就是从爬行动物最终得到一个机缘而站立起来的,而这个站立的过程,千辛万苦,不知经过多少代努力。孩子通过数月的时间,摔倒了再爬起来,顽强不屈,走过了生命千万年的历程。

幼儿四处爬的阶段,对地面上的东西异常关注,见到大小合适的东西,抓起来就往嘴里塞,实在是出自一种本能。

儿童的思维虽然简单,但是充满直觉和好奇。有时候我就想,孩子提出的一些让成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可能都是远古的人们一再追问的。除了身体经历了生命的整个进化过程,孩子在思维上也映射着人类的思想史和对自然的探索历程。千万别忽视孩子们古怪的提问,那是他们在思考呢!我们今天的大脑就是在这些思考中不断成熟和进化的。

孩子们喜欢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也喜欢所有生命相互沟通、交流的故事,人从一般动物独立出来之前,不就是这样吗?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几个月,牛、羊、狗,鸡、鸭、鹅,加上兔子、马匹、家燕,只要是聚居在一个院里,大家都相安无事,那时候我就注意过它们之间甚至会互相打招呼,乃至谦让。

童话的世界是孩子们深埋心底的遗传,在那个世界里,他们觉得比眼前的现实世界还要来的真实和动人心魄。

孩子们永远会好奇星星挂在天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太阳下山了住在哪里呢?风起了,雨来了,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稍长,他们会问,人为什么要活着?死去的人还知道这世上的事吗?由此我们知道远古的人类为什么要创立宗教,为什么会开创艺术,为什么要追求不朽。

有些事只有孩子们才问,家长们不大愿意被孩子问住,就会敷衍。其实应该知道,孩子们的问,是穿越万千年的光阴替古人追问的,有些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答案。还是留下这些疑问给孩子们吧,他们将来会比我们回答得更好。

有些事也只有孩子才会发现,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污染,没有成年人那么多固有观念的遮蔽,孩子们更具备直觉,这和我们的先祖更类似。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看似无意义,但其实很本质,我们在传授生活经验的时候,孩子们在经历我们的文明史。

在和动物的相处中,孩子们甚至比我们更有优势。

小猫吃草就是一例,我们的思维空间更多地被现实占据了,而孩子们却保持着对自然的敏感和发现能力。

王世襄小时候疯玩,也有过一些趣事。

他父亲是北洋政府的外交官,所以他小时候就读的是为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子女开设的学校,全是英文教学,教师也来自于欧美国家。王世襄迷恋养鸽子、种葫芦,有一回带一只挽扣葫芦去问博物老师,这是怎么种出来的。挽扣葫芦就是将葫芦像绳子一样系上一个扣,这在西方博物学教师看来实在是不可能的事,答不上来。但是有实物在,又不是后天拼接的,说明是可以办到的,这让博物老师大为惊奇。

又一回,王世襄问博物老师,养大鹰的,隔段时间就要喂给鹰一个“轴”吃,这是为什么呢?老师闻所未闻,不能答。“軸”是一种用丝线缠成的一个橄榄形的线团,养大鹰的人隔一段时间就会将上面缠上肉,骗大鹰吃下去,说是不这样大鹰就会死。其实这和小猫吃草是一个道理,大鹰是掠食类猛禽,在自然生态下,无论是逮到小鸟还是兔子、鼠类,都会生吞下去,带着皮毛是难免的,这些东西消化不掉,大鹰就会吐出来,顺便把食道里积存的脂肪带出来。经人驯化的大鹰,平日里靠人饲养,吃的都是肉条,时间长了,食道脂肪不能清除,大鹰就会死。喂“轴”,就是为了模仿动物毛发使之不消化而吐,起到接近大鹰自然生态的作用。博物老师没养过大鹰,自然不知道这个。

至于那个神奇的葫芦,王世襄后来请教种葫芦的神人,才将绝技学到手,原来是要在葫芦长到一定长度的时候,趁其尚未老结,将根系一侧的土剥开,露出根来,取利刃将主根劈开,加上一粒巴豆,然后再将土填好,巴豆是强力泻药,次日,葫芦就拿软了,趁其软,将葫芦像绳子一样挽上扣,然后将巴豆取出,培好土,待其恢复,浇水施肥,使其按时成熟、变硬老结,挽扣葫芦就成了。这在旧时乃是绝技,非嫡传子弟不肯传授,一项绝技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呢!

前些年在临沂乡下的一个村子里,我还见过被供在家祠里的一只挽扣葫芦,视为家族之宝物和神器,因为后来的子孙再也没人能种出这一种葫芦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或变故,先人没有传授这项技能。我们是农耕民族,好多经验却是口传心授,不见于著述的。

少年王世襄在痴迷养鸽子、放大鹰、种葫芦的过程中,也渐渐地窥破了自然的奥秘。深知古人的智慧来自于长期的实践和观察,也不乏大胆地尝试,乃至奇思怪想、天才创造。在他少年时代看似浑浑噩噩的疯玩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和自信,也学会了耐心和不怕挫折,终至于大器晚成,成为世人瞩目的奇才和国宝级人物。其实让他自己说,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又好动的小男孩,好在家庭环境比较宽松,在自己的兴趣中不断长大。在他小时候可以说是眼界虽高却胸无大志,只顾瞎玩。家庭给了他应有的文化修养,兴趣给了他应有的自信和探索的动力,晚年才算在文化的自觉中做了一些事情,完成了他人难以完成的著述,所有成就实在也得益于少年时的瞎玩和不服输的劲头。

我们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我们忽略了孩子的自动自发,家长在替孩子做出的一次次选择当中,孩子的兴趣难以施展,那些好奇天问丧失殆尽,孩子们过早地服从于这个社会的常规和规范,创造能力和发现的能力过早丢失了。

起跑线究竟在哪儿呢?本来就没有。

孩子很可能是被我们的爱心按倒在了奔跑的路上,我们给他戴上了枷锁,这个枷锁就是我们成年人的定见和既有观念。

猜你喜欢

王世襄博物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王世襄不摆谱
京城第一“顽主”王世襄
你不能一个字也不提我呀
宝葫芦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治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