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7-12-29陈晶瑛

成才之路 2017年34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途径

陈晶瑛

摘 要:目前,自主创新战略已从理论层面进入实际运作层面,实现自主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关键和基础。文章从创新型人才素质构成分析入手,构建了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探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以期从理论层面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4-0001-02

一、创新型人才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不同于一般的人才,他们位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组织人才金字塔的最顶端。从自主创新的三种实现途径来看,创新型人才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

目前,自主创新战略已从理论层面进入实际运作层面。本文认为要实现自主創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关键和基础。“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自主创新确立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界定及其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构建和培养途径等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对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合理地培养、引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构成分析

素质是一个人身心特点综合的、内在的、整体的体现,更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良好的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是实现现代化、完成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开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重任的基础和条件。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大都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新型人才,对于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很多不同说法。其中,一些学者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其《创造性才能》和《创造力与创新思维新论》两本著作中,探讨了创造者的特征:对问题的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现或改组新定义的能力、思维强度、洞察力和穿透能力。美国创造心理学家E.I.格林提出创新型人才由以下十个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心理学家巴伦以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科学家共同的人格特质是:高度的自我力量和情绪的稳定性、独立自主的强烈需要、高水平的控制冲动能力、在人际中交往喜欢独处、对矛盾和障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爱好次序和精确。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总体来看,目前对创新型人才素质构成界定没有统一的认识,研究各有侧重。本文根据侧重点不同对现有研究进行归纳分类,现有的界定大致可分类如下:

(1)强调创新型人才一般特质。朱清时曾把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归纳为六点:“广博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敏锐的洞察力、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及易被社会接受的品质,包括诚实、责任感和自信心。”董国强等认为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特质,包括:创新的意识、思维、知识、能力和人格,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特质,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

(2)强调创新型人才某一个特质。著名人才学专家黄楠森指出,创新型人才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本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赵鹏大等则认为创新型人才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具有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具有坚强的创新能力。朱洪波指出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优良品质,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对人类的和平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强调创新知识特质的研究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应了解和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结构,如赵修渝曾指出创新型人才特征指坚实的知识背景、创新的能力才干。王树祥认为创新型人才就是有着创新知识和技能,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探索精神的人才。此外,有些学者强调好奇、灵活和顽强的个性,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等思想品质对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3)强调创新型人才综合特质。周瑛认为,创新型人才特质是由一般特质和创新特质共同构成的。创新型人才的一般特质是指创新型人才首先作为一般人应具备的特质,包括自然特质、心理特质和社会特质。所谓创新特质,是指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增添、设计、创造新知识和新的物质或精神财富的品质及能力。

综合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普遍观点,我们不难推断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应具备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基本素质。

三、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构建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的构成内容体现了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战场,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的构成内容也体现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基本要求。基本素质的构成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育质量以及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时的甄选质量。企业要进行正确而有效的甄选,必须选择适当的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标准,并以科学、公正的度量方法去评价。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内容,即创新人格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富于探索精神;喜欢独立思考;有恒心,有毅力;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创新思维包括敏锐的洞察力,恒久记忆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包括渴望创新,崇尚创新和勇于创新。最后,创新技能包括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因为创新技能必须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技能包括动手能力、操作技能,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归纳和整合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企业所处环境不同,自主创新的程度不同,企业有可能在评价时侧重于其中的一类或几类。一组较能完整地表达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要求的内容,就构成了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新人格(强烈的好奇心,富于探索精神,喜欢独立思考,有恒心,有毅力,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二是创新意识(渴望创新,崇尚创新和勇于创新);三是创新思维(敏锐的洞察力,恒久记忆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四是创新技能(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动手能力,操作技能,信息加工能力)。这个模型就是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类型经过层次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企业若能对各分解的维度进行量化,再权重,则更科学、更合理。endprint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培养高素质并适应自主创新战略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高校、企业和政府责无旁贷,否则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就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1. 企业层面

人才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源,创新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人才,而是站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浪尖上的人,所以成为各组织吸纳的对象,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总是把目光瞄准创新型人才而积极加以引进。但是,引进人才不仅成本高,而且数量也相对有限。要想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除了引进外,更应注重积极培养。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拥有识才的慧眼,善于发现那些具有创新思维、有巨大创新潜力的人才,然后制订培训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培养,或送他们到大学进行深造,或安排他们到关键岗位进行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为他们提供展示创新才能的舞台,创造实现创新价值的必备条件。

2. 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社会的公共管理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是其基本的职能之一。政府应积极出台教育改革措施,强调大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并通过各大媒体宣传,力图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型人才的风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创新型人才相对不足的国家,距离创新型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创新型人才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在总量上仍有差距,而缩小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教育。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并加大投入力度,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 高校层面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障碍,树立正确的创新型人才教育观念,不漠视学生独特的想法,要鼓励学生探寻新事物、新思路,允许他们提出宝贵的质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育他们的创新人格。

(2)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最高价值目标。人才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与其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及创新技能有直接的关联性。高等教育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上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一方面,积极顺应自主创新的时代潮流,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最高价值目标,把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3)基于自主创新战略,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若要适应自主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就必须从根本上大力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类课程可通过设计各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比如招聘模拟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实践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扩展课程教学时空,实现课内与课外互动衔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加工信息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知识传授、创新技能培养于一体,高质量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4)加强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没有良性的创新教育环境,无疑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种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建设,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实验室、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延长实验室、实训室开放时间,加快创业基地建设以及多功能的图书馆建设等;另一方面是软件建设,主要体现为学校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园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基础上成长为一个渴望創新、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塞尔希奥·齐曼.先革新再谈创新[M].单敏,丛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朱清时.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J].决策咨询通讯,1999(02).

[3]黄楠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人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0(01).

[4]赵鹏大.坚持教育改革培养“五强”地学创新型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6(01).

[5]朱洪波.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大学,2003.

[6]赵修渝.关于知识创新的人才素质的研究[J].探索,2003(02).

[7]周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误区与体系构建[D].西安理工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