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识小东

2017-12-29黄超成

美术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四格小东气韵

黄超成

我与小东曾共谋教学及编辑诸事颇有些年,后因工作缘由各自乱忙,虽供职的地点鸡犬之声可闻,每日亦肩擦臂撞的一笑而过,但忙碌得未有如往日般促膝深谈的时光。去年底小东的一本《语华画语》的出版,使我对他格外关注起来。同时,通过对他艺术观点及绘画法理的解读,也对他最近几年来的花鸟画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东谦和温良、文质彬彬,虽笑容可掬,但从不装腔作势,待人真诚,对艺严肃,自认为画画是个辛苦活,画风的洒脱取决于练习的不洒脱,就像歌唱家的美声来源每字每音的不断练习一样。他近年爱画广西本土的山风野色、闲花野草之类。其实,中国花鸟画的题材,也大致如此,但小东的画,使我想看的并不是他画什么,而是画中透出的那股清新高格的气,看他的画使我想到“格调”二字。“格”在中国画里占的位置太重要了,以至于用“格品”来做艺术品高低的评判标准。唐代以来历代评论书画艺术品格就用的四个标准来分析。我一直为中国古代文人对艺术品格的准确分类而自豪,在西方的同时代,西方人还在为如何画得逼真而苦恼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把艺术品与情感、艺术与形式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了。文野之分、品格高低都做了类化,这个事情在西方则是近几年百年的事。所谓“四格”,是中国美学的用语,指“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四格。并依次论说四格的各自特点,认为所谓“能格”是“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形象生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视觉效果好、手法技巧高明。所谓“妙品”就是“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自心付手,曲尽玄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出具体事物的外象、表现出宇宙无限的本体和生命。所谓“神品”则是“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达到入神、传神的境界。

我厌恶现在流行的漫天吹捧的评论套路,我以中国画能、神、妙、逸这“四格”品画对照小东的画作,以为更实在和“国画”些。

小东的画是能品吗?能品的特质是什么?唐代张怀瓘认为能品的特征是“笔迹精绝”、“长于临仿”,但“手不称情,乏于筋力”,虽“状貌似而筋骨不备”、“少有风味”。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相当于此品的“精”与“谨细”视为下等。北宋黄休复继承此说,并进一步阐明其内涵和学级,认为“能格”指的是“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总的来说,唐宋画家们就认为这是属于状情呈貌的一类作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良好的写实技术,能画世间万物,但缺少形式感,气韵和情感。写到这里我深为我们的老祖宗在二千年前就知道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知道画什么和如何画的区别而自豪。小东的画一看而知,从不谨小慎微,所画之物,不拘笔墨,又不离形色,意存而忘景。完全不是“精”、“谨细”和“学侔天功”的东西,不可以此“能”来比对和要求。

“妙品”,指书画艺术的审美意象“得之自然”,能于有限的物象中反映无限的宇宙本体和生命。张怀瓘认为“妙品”的特征是“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自然意远”、“意态无穷”、“筋骨亦胜,意趣飘然”。显然,古人们认为妙品不是以模写情貌为能的品格。“意不在乎笔墨”,小东的画看来有点像此品格,他的画虽也是表现闲花野趣、虫鸣鸟啼之美的内容,但却完全不拘于物之外象,乃是因物成悟,在画画过程中静虑体识其中无所不在的道,进入禅境。所以当然“意不在乎笔墨”。我们可以看到,小东画中元素不多,每一元素又必不可少,只有限制元素的数量才能保证元素自身的表现力,才能表现出“意味”来,而且笔墨越少,对笔墨的要求就越高,这种少就是形式的“多”。少才会有形式的意味和思想的静观,这是小东画作的风格和特色。当然,这并不是说少就一定好,但在形式上,少比多要难得多,小东的画以一种雄健的内力来表现那一小段折枝和半露的怪石,线条非常有张力,可是这种张力又非常内敛。张力是中国所说的“筋骨”,这是中国画技术上最核心的东西。可是“张力”的过度就是“张扬”就是不自然和做作。所以需要恰如其分的控制。使之传到“雄浑”的境界,也是所谓“乐而不淫”。这其实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小东却做得很好,小东的线条常常是外实而内虚;或左右侧虚实相生;或笔与墨形成虚实的关系以缓和线的张力的强度,达到一种中和之美的韵味。这也正如他的为人:思想犀利而性情温厚。我认为,小东的具有“妙品”标准描述的属性。

小东的作品有否“神品”的属性?其实,原来唐代张怀瓘在《画断》是把画分为“神”、“妙”、“能”三品的,已把神品看成是最高的品格,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又加“逸品”,并谓其“不拘常法”等等。所以,实际上,神品已经达到了中国书画的很高标准了。神品被认为是以“任于造化”“稽诸天意”为特征。艺术品只有“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窺其巧者”才能称为神品(张彦远)。所谓“气韵”,是什么?五代的荆浩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型,备遗不俗。”他把“气”与“韵”对举,表示艺术家选取描绘的对象,应当超越形象之外。宋代郭若虚认为作品的“气韵”,取决于画家的“人品”;“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他把艺术家的人格精神提高到审美创造的首要地位,这些古人的解释都非常精辟,但又有些抽象和简单,我看小东是这样理解和认识的:“……我们经常说做出‘势来,其实这都得要以气韵来造‘势的。具体而言就是用笔的路线造成笔势,一笔起引出另一笔,笔笔相生。这是画面气韵生成的手段,而笔势转换的多样,形成了画面的气韵生动。”小东真是融汇东西文化,这种解读是非常具体的,他把古人的“纲”解释成很具体的“目”,并把这个有点“玄”的词汇讲得通通透透。小东如此说也如此做,他的画笔笔相生,形成多样而统一的强烈节奏,这种节奏又巧妙的和造物结合,有时使人分辨不出那是自然造物还是笔墨使然。他的笔墨极洗炼而又精确,我这里讲的“精确”不是“精准”的意思,而是笔墨用得少而恰到好处,夸张而不背离自然的度的把握。这正是所谓:“隐迹立形”、“出于天成”。他的画不象很多花鸟画只是画一种物的概念,或古人、大师的符号,而是通过精微的观察而后把握好法度,再造出新的概念和自己的符号,所以他的作品看起来既有造化之象又超然物外,不空又不俗。正如郭若虚所认为的那样,作品的气韵取决于人品,这个人品不仅是指我们现在认为的“道德”,更是指人的气质,即人在情感方面的反应的类型——知觉的速度、强度、灵活度、敏感度、内在的、外在的等等。小东具有内在的敏锐和外在的灵活,这使得他的画从容自信,内敛的性情使他心静如水,古人说:“心静生慧,静思涵高远”可以克服功利的污染,所以在他的画中,使人看到了很多现代人所缺的“宽”、“闲”和“静”。其实古人的“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都是讲这些类似的道理。小东深谙此种道理,所以点点画画之间无不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理解,也使他的画具有了“神品”的特质。

那么,逸品和小东的画有缘吗?其实神品和逸品在“品质”方面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逸品”要求在形式语言上要有创新,所谓“不拘常法”就是指这个意思,在我看来,小东的某些画法是有新意的,比如,他画野草的方式很特别,一般人要把草的随风摇曳画得变化很多,而小东敢把它们画得近乎垂直的,这种垂直的形式不仅给人一种刚健的生机而又在画面的构成上也增加了和其它形式做对比的因素,然而,一排排垂直线是非常难以处理,搞不好会画得呆板而单调,但小东用通过用笔的浓淡干湿及速度、力度的变化,给予了它们丰富的变化,加之适当的点的元素,更是增加了生趣,小东不拘常法的地方还有他画石的处理。一般人画石总是有一套程式,而他总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来设定石头的画法、强度、质量感等等,在他一幅《疏影流风》中,一大块假山石竟被画成一堆松散的黑土堆,为什么这样画?可是你纵观他的整幅画面才知道他为了对比出挺拔而纤细的竹枝才这样处理的。所谓“不拘常法”就是“不要总是用惯常的手法来表现”的含义,而是要因像施法。类似这样不拘常法的东西在小东的作品中还可以找到很多,如《鸣秋》《山野风色》等作品,都显示出小东不拘常法的灵气。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小东的画有“逸品”的属性。我用这“四格”来做一个尺度来评价小东的画,只是一个角度而已,并不能很全面的评价小东的作品,尤其是他画作中所透出的宁静、空灵及致远的画境。我以为,作品终归不仅是拿来评论而更应是拿来品读和感应的,用自己的直觉去感悟小东的画作,才可以体会小东画中的意义和境界。

猜你喜欢

四格小东气韵
爆笑四格
洗澡
爆笑四格
爆笑四格
爆笑四格
妈妈的爱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为啥总挨骂
香蕉皮的家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