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历险记

2017-12-29洛桑贵布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金橘私塾孙子

洛桑贵布

第三节车厢 远离恶习

憨头是爷爷的心头肉,爷爷非常疼爱他。每当憨头伤心、难过的时候,总会扑到爷爷的怀里撒娇,爷爷的怀抱是憨头最温馨的港湾。

爷爷爱他,却并不溺爱。对这个唯一的孙子,爷爷从严要求,绝对不允许他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爷爷都会语重心长地教导他。

爷爷喜欢在院子里养一些花花草草。在众多的花草里,爷爷最偏爱的就是那盆金橘了。每当金橘成熟的时候,一个个黄澄澄的金橘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灯笼挂在树上,煞是好看。可是,爷爷谁都不让动金橘,谁要是动了它,那就好像动了他的命根子一样,爷爷非得跟他急不可。爷爷说,这金橘只能看,不许摘。一天,趁爷爷不在家,憨头偷偷地摘了几个金橘,悄悄地躲到一个角落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谁知,爷爷恰好这时回来了,憨头想把金橘藏进怀里,为时已晚,爷爷已经走了过来。憨头低着头,不敢看爷爷的脸,只是望着爷爷越走越近的脚。本以为爷爷会严厉地批评他,谁知爷爷却关心地问:“金橘熟了没有?酸不酸?”憨头赶紧如实回答:“爷爷,金橘还没有熟透,还是酸的……”

“傻孩子,不是爷爷舍不得给你吃,正因为金橘没有成熟,我才不让你摘啊!以后想要什么,一定要先征求别人的意见,征得别人同意后,你才能拿,知道了吗?”爷爷耐心地说道。

“爷爷,我知道了……”憨头红着脸,小声地说。

犯小错误,爷爷会耐心地批评、教育憨头;有时候,如果憨头犯了大错误,爷爷甚至还会惩罚他。

当时,在大黑坨村,赌博之风盛行。在村东头的老母庙后边,经常有一群人在那儿聚赌。有一次, 临近中午,爷爷还没回家。憨头自己在家学习了半天,把一篇很难背诵的古文都背得滚瓜烂熟了。这时,憨头感到有些累了,趁表姑上厕所的间隙,他偷偷地溜出了家门。憨头叫上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到老母庙后边玩耍。这里平时都很热闹,常常聚集着一些闲人,有的下棋,有的赌博。爷爷担心孙子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三番五次地叮嘱他,叫他不要去那里玩儿。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对于大人禁止去做的事情,憨头感到新鲜和好奇,特别想去看看。

憨头和小伙伴们来到老母庙后面,这里果真热闹极了。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那里,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打纸牌,有的在打麻将……总之,这些活动表面上看是娱乐活动,实际上都跟赌博有关,输赢会涉及金钱。憨头和小伙伴们个子小,站在后面看不见,便擠到了一个“扔骰子”的摊子前。这些人如醉如痴地玩着,围观的人们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或惊讶或兴奋的尖叫声。

这时,憨头的爷爷回家路过这里,一眼就看到了挤在人群中看热闹的憨头。爷爷二话不说,气呼呼地回家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憨头回家了。他一进门就看到了满脸阴云密布的爷爷,立即认识到自己犯错误了。他胆怯地叫了一句:“爷爷,您回来啦!”

爷爷板着脸,严肃地说:“我回来了,你怎么才回来呢?”

“我读书累了,去那边看热闹去了。”憨头如实回答。

“怎么样?那里很热闹吧?”爷爷一字一顿地问。

“很——热——闹——”憨头小声地、断断续续地回答。

“人家‘扔骰子玩儿,当然热闹!”爷爷铁青着脸,提高了音量,“那些人整天‘扔骰子玩儿,幻想不劳而获,这是一种赌博的恶习!我说了多少次,让你别去那个地方,你竟然忘记了?”

“爷爷,我错了!”憨头低着头,不敢看爷爷的眼睛。

“那你去屋顶翻麻吧!”爷爷虽然爱他,但是,憨头做错了事情,爷爷绝对不会给他留情面。

“是。”憨头不敢违拗,一边答应着,一边朝屋外走去。

当时,恰逢三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地面上,地面腾起一股股热浪。小狗热得直吐舌头,大花猫躲在一个阴凉的角落一动也不动,就连那只最喜欢追逐打闹的大公鸡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躺在石榴树下打瞌睡。憨头家的屋顶上晒着又厚又密的麻,这些麻是用来纺线、织布用的。在大黑坨村,家家户户都种植这种植物,这是农户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憨头从木梯上爬上房顶,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他拿起沉重的木耙,费力地翻着成堆的麻,很快就汗流浃背了。头上的汗水蒸腾着,像早晨萦绕在村头的雾一般。憨头用袖子擦了擦汗水,又埋头继续干活儿。没过多久,憨头就感到手臂酸疼,可是,爷爷没有发话,他就不敢停下手中的活儿。他强忍着腰酸胳膊疼的折磨,继续翻着那些沉甸甸的麻。憨头的表姑看到烈日下的憨头在挥汗如雨,很是心疼。表姑担心憨头中暑,几次过来向李汝珍说情。爷爷虽然疼爱孙子,却绝不姑息他的点滴过错,严词拒绝了憨头表姑的求情。直到憨头把屋顶的麻翻完了,李汝珍才把他从屋顶上叫下来。

爷爷倒了一杯水给他喝,一边慈爱地擦去他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谆谆教导:“从小看大,小时候要是不注意养成好的品德,长大以后想改正不良习惯就难了。赌博是一种恶习,你以后可别再去那里看热闹了,万一染上赌博的恶习,你这一辈子就完了……”

憨头从小接受爷爷的正确教导,牢记爷爷的教诲,勇于改正错误。这些优秀的品质为他以后参加革命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那以后,憨头更加认真地读书,自觉参加劳动,磨炼自己的意志,远离赌博等恶习。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憨头7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

河北乐亭县自古就有良好的读书传统,历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很多。据统计,从公元1706年到公元1876年,全县就出过进士16名、举人142名、贡生226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乐亭县的老百姓能解决温饱、不饿肚子,就会让子弟去私塾读书。endprint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开设在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一种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塾采用私塾先生从教的模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私塾先生自己开办私塾施教,二是被延请施教。私塾先生自己开办的私塾世称“门馆”或“家塾”,即私塾先生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庙宇,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附近学童就读。延请私塾先生任教的私塾又分三种情况。一是“坐馆”“教馆”,即富贵人家独自一家聘请私塾先生在家设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二是“村塾”“族塾”,即由一村或一族聘请私塾先生,择址建馆教其子弟,有的是一村或邻村自愿结合,推举有名望、热心教育的地方绅士为学董,按田亩摊派费用,聘用私塾先生,择址设馆,教育子弟。三是“社学” “义塾”或 “义学”,即由私人或私人团体创办并主持、经营和管理的私塾,聘请私塾先生教育当地老百姓的子女。在古代中国私人所办的“义塾”中,最典型最感人的,当数清末聊城人武训通过行乞所得办的私塾了。

当时,私塾先生大多是乡村里读过书的人。他们中有的参加过县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有的考取过秀才,有的还中过举人。此外,有的私塾先生还曾进入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过。因此,私塾先生的学历、学识不一样,名气也有大有小。

一天,憨头的爷爷对他说:“憨头,你该上学啦,我送你去单先生那里读书吧!”憨头一听要上学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赶紧跑到房间去换上新衣服,跟着爷爷出门了。

爷爷说的单先生是谷宗海家的私塾先生。单先生生于1868年,名叫单占峰,字子鳌。单子鳌中等身材,秀才出身,说话声音洪亮,走路的姿势有点“外八字”。他为人忠厚,人品好,附近的乡亲都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他这来读书。

爷爷牵着憨头的手,来到了单先生的私塾。私塾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憨头的注意力。他想象着,私塾里面一定坐着好多同学,他们正端坐着,手捧着书本在认真地朗读,先生拿着教鞭在里面走来走去……

单先生的招呼声打断了憨头的思绪,憨头一见到单先生赶紧给他鞠躬行礼。单先生和爷爷在交谈着,憨头望着私塾中摇头晃脑念书的同学们,感到特别新奇,这和他想象中的场景是一样的,他真想立即加入其中,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通过交谈,单先生了解到眼前这个老人早年曾做过科举梦,可是这个梦却被现实击碎了。无奈之下,他去东北经商,赚了些钱,后来回到故乡,置办了田地和房产。这个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的小孩儿,今年7岁,爷爷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是他的启蒙老师,把自己早年没有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教他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

单先生慈祥地望着憨头,问道:“你爷爷说你念了一些书,你能背诵《千字文》吗?”憨头一听,当即站直身体,朗声背诵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岁,律吕调阳……”

在单先生和爷爷赞许的目光注视下,憨头流利地将《千字文》完整地背诵出来。爷爷诚恳地说:“单先生,这孩子很喜欢读书,您就收下他吧!”

单先生点了点头,爽快地答应了:“好!”

没等爷爷示意,憨头懂事地向单先生鞠躬行礼。

单先生望着憨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憨头!”憨头脱口而出。

“我没有给他取学名,”爷爷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请先生给他取一个吧!”

单先生捻着胡须,思考了一会儿,说:“名耆年,字寿昌,如何?”

“好好好!”爷爷一边点头称是,一边拉着孙子向单先生行礼。

单先生解释道,上边一个“老”字,下边一个“日”字,念“耆”。“耆年”就是长寿。因为单先生很喜欢这个学生,才给他起“李耆年”这个名字,希望他长寿,所以他的字叫“寿昌”。许多年以后,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在所有的学生中,我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

自此,憨头有了学名——李耆年,他虔诚地行了拜师礼,成了单子鳌先生的弟子。

那时,私塾先生惩罚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体罚。有的学生贪玩儿,对学习存在厌倦的情绪,完不成先生布置的作业或违反了私塾的规定,就会遭到惩罚,要被先生罚跪或被打手板。在上学以前,李耆年接受了爷爷严格的家教,已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对私塾的规定,他能认真遵守。

当时,读书人上学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读的是“四书”“五经”,入学后要先接受一段类似今天的学前班的启蒙教学。入学后,李耆年因为已经掌握了蒙学阶段的知识,就跳级了,和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四书”内容丰富,体现了儒家对人生道德伦理的看法,阐明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如《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五本经典书籍,相传它们都经过了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在学校,李耆年的年龄虽小,求知欲望却极强,读书非常用功。在单先生的指导下,他刻苦学习儒家经典著作,不仅背诵原文,还能“破讲”一些重要段落的意思。在学习中,他熟读经典和史籍,扩充知识,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这些儒家经书中的思想内容给少年时期的李耆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单子鳌先生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勤奋的学生,常常站在教室后面,一边听李耆年背书、破讲,一边不住地点头称赞。

单先生同李家建立了很好的感情,经常去李家家访,和李耆年的爷爷交流,了解李耆年在家的情况。同时,爷爷李汝珍也能了解到孙子在私塾里的表现。

每当孙子回到家里时,爷爷就会耐心地检查他的学习情况,先生指定要背诵的课文,爷爷会抽查他背诵的情况。爷爷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子身上。他要倾尽心血把孙子培养成光宗耀祖的读书人,所以对孙子的要求非常严格。

(未完待续)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橘私塾孙子
金橘膏调理冠心病
久咳不愈喝金橘茶
孙子壵
摘金橘
孙子垚
孙子垚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