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的魔法

2017-12-29闫晗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7年11期

我家乡的人在吃上总是费尽心思。朋友最近收到她妈妈快递来的槐花、海角和山苜楂,后两者都是胶东特有的野菜。槐花是从树上摘下来的,山苜楂生长在丘陵上,海角长在海滩上,一丛一丛的,都是特定时节才有。将它们如采茶一般只掐尖儿,回家用水焯了,再挤干水分,趁新鲜可以吃掉一部分,剩下的装进小袋冻在冰箱里,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化开,可以延长享用美味的时间。

朋友收到的就是这种冰冻的食材,路上它们已经化掉了一些。妈妈跟她详细讲述了这些野菜的来之不易,说现在野菜很稀少,她花了好几天时间采集、加工,然后叮嘱她:“一定要好好地做、好好地吃,不要浪费了。”

朋友前几年刚工作时,妈妈快递来的还是食物成品。家乡的客车不时捎来一纸箱的包子、馒头,各种馅料、口味的都有,每次都够她吃一阵子的。她说工作忙,回家已经累得不想做饭,凑合着吃两口就得了。妈妈心疼她,便每月包一次包子,装进纸箱不远千里地送来。

眼下朋友自己也成了家,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生活更加繁忙。她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抱怨工作累、跟妈妈撒娇的小姑娘,不知不觉中厨艺突飞猛进,成了生活高手。朋友圈里常见她晒出自己做的一桌诱人的菜。烘焙的乳酪蛋糕、蛋挞、布丁精美诱人,蒸出的包子、馒头和她妈妈做的没什么两样,显然没有辜负那些远道而来的食材。

从前看三毛的书,写她结婚后要跟着老公到非洲的荒漠地区去。老妈心疼女儿,于是不断从家中寄去航空包裹接济。她收到大批粉丝、紫菜、冬菇、猪肉干等食品,因而得以在非洲大陆过上了台湾式的生活,甚至家中“中国饭店”开张,食客如云。对这些家乡特产,她信口开河,把粉絲叫作“春雨”,拿黄瓜条当青笋,瞒天过海,颇为有趣。

我发现,天底下的妈妈都一样,善于把爱放进食材,装到包裹里送给远方的儿女。只要是远方,即便是大城市,在她们眼中也和荒漠差不多,一定吃不到家里的美味。于是许多食物在空中飞来飞去,或者和人一起顺着铁路或公路成批而来。

似乎没有什么比食物更适合表达爱、更能治愈一个人的了。会制作美食的人,便拥有了魔法。

和菜头有篇文章说:“什么是奇迹?你妈天天给你做早饭就是奇迹。”想来的确如此—一个人天天吃早饭都不是件容易坚持的事。可总有那么一天,我们这些曾经四体不勤、饭都懒得吃的女青年,也会如我朋友一般,变成一个可以给别人做早饭的母亲。这个变化的过程,恐怕是更大的奇迹吧。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单单有了软肋,还会渴望拥有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