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不走的西班牙

2017-12-29李树波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7年9期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菜市场里,果蔬不是按种类,而是按色彩来摆放的:黄瓜的旁边是荔枝;小红辣椒的左邻是香蕉,右舍是桂圆;火龙果和生姜在一起;衬托茄子的深紫的是旁边盒装豌豆的绿,怕压不住,再在豌豆盒下垫一片硕大的卷心菜叶。这样以美为最高原则,让人把对感官享受的期待陡然调高了。

这里的本地感是如此强烈,你绝对不会像在其他欧洲都市那样,某个瞬间以为自己是在另一个国度。比如,中东版肉夹馍kebab就像星巴克一样,攻占了欧洲各个城市,但是在西班牙,kebab没有立足之地。一切已经物美价廉到了极点,而且还可以只要四分之一份,也就是所谓tapas(小食)。在小馆子里要一瓶酒,不过是在北欧吃一顿汉堡包的价钱。而且关键是,一切都是本地产的。

西班牙的日照强烈,在艺术上也风格清晰,或者是明亮的色彩,或者是强烈的阴影。在烹饪上,这种原则也贯彻得十分彻底,丰富浓郁而且毫不拖泥带水。

最常见的本地烹饪方式是油炸。在安达卢西亚随处可见的 churros,在街面上四面开口的专门售卖亭里制作。它是一种用橄榄油炸出来的大面圈,和油条的口感相似,里面是空心的,外面金黄香脆,是咸味的,没有油条的碱味,通常配热巧克力食用。各色油炸海鲜也是西班牙的经典。海鲜裹上浆一炸,撒点盐,再挤上新鲜柠檬汁,鲜甜香脆,不占肚子,配上白葡萄酒或啤酒,可以不停口地吃下去。

其次是腌制。比如腌橄榄,每个店腌的味道都不一样,有蒜味重一点的,有偏苦的,有偏酸的,但我当时也没分辨出来,只点头如捣蒜般地说着“好吃好吃”就咽下去了。有一种橄榄中间塞了小黄瓜,小黄瓜口感酸爽,吃起来直鲜美到心里去。

腌制的香肠也是家家风味不一样。一定要提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特产—chorizo(辣香肠)。在巴塞罗那吃到的朗姆酒烧新鲜chorizo,真是令我的唇齿都惊艳。脆皮肠衣里面的肉切成粗粒,有肥有瘦,肉质新鲜,不是干chorizo那样的“腊”,也不是德国白肠那样的“泥”,微辣、微甜、微咸,极鲜,伴着朗姆酒的甜香火辣。

在西班牙吃饭,如果说有什么障碍的话,就是它太本地化了。在曾是10世纪全球最大城市之一的科多巴,我们遇见的能说英语的人屈指可数—其中一个是五星级酒店的前台,另一个是弗拉门戈剧院的经理。即使餐馆的门上贴了LP推荐的标志,点菜也得由几个招待群策群力。在毕加索的出生地马拉加,餐馆招待不会说英语,幸好有西文和英文的双语菜单。而到了沿途一个古代要塞小镇,餐馆里连英文菜单都没有了,只能去厨房看着点。

另一个本地化的问题,就是西班牙人雷打不动的siesta(午睡)。从下午1点睡到3点不算长,在有些小镇,人们的午睡可以从1点半持续到4点半,不要说餐馆,连咖啡店和商店都关着门。好的一点是,如果你撑到4点还没饿死,4点到8点便是tapas时间。9点以后开始吃晚饭,10点也许人们才喝完开胃酒。

西班牙是带不走的。一旦尝试过新鲜的腌橄榄、新鲜的chorizo、新鲜的橄榄油、刚切下来的火腿、刚摘下的橙子和柠檬,即使你把瓶装的腌橄榄、真空包装的火腿和腊肠以及罐头腌鱼都带回家,也难解相思。

这也许就是欧洲人都把西班牙当成自家后院的原因之一,他们不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甚至买房置地,安居乐业。西班牙人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地老天荒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