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的艰辛“西游”路
2017-12-29王玉琴
2017年4月15日,知名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岁。杨洁是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制片人。
杨洁1929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从小喜欢看电影,还在《华西日报》上发表过小说《禁闭室的女性》和《他有什么罪》。她的父亲杨伯凯是周恩来总理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同学,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牺牲了。
1958年,杨洁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到中央电视台,3年后专门负责电视戏曲节目,她执导的京剧《香罗帕》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电视艺术加工文艺节目。
鲜为人知的是,杨沽比丈夫王崇秋大14岁。如今在文艺圈或许“姐弟恋”很时髦,但是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组合堪称“惊世骇俗”。
当时,年近40岁的杨洁与刚从部队转业到台里工作的麻城同乡王崇秋相识。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让她感到意外:自己的观点,他能理解;自己的牢骚,他有同感;自己感到恐惧时,他来相伴。于是,他们越走越近。1969年杨导与“小王”结婚时,不少人对这段婚姻能维持多久表示怀疑,没想到他们一牵手就牵了近50年。
1981年11月,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问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当时电视剧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杨洁知道任务艰巨,但还是接下了这个担子。那时日本已经拍出了《西游记》,领导说“只要比日本拍得好就行了”,杨洁笑了:“领导,这要求也太低了!”
杨洁组建剧组,第一个组员就是王崇秋,他担任剧组唯一的摄像师。《西游记》剧中的所有镜头,都是他靠仅有的一台老式摄像机拍摄完成的。
当时,接手拍这样一部神话剧确实需要些胆量,因为剧中要用到大量特技,而那时在我国特技的应用仍是一片空白。杨洁既没听说过三维动画,也没见过威亚,甚至连可参考的有特技效果的外国影片都看不到。于是杨洁坚持在“游”字上大做文章,把中国的名山大川、佛刹道观等通过电视剧推介出去,以弥补特技方面的短板。
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场景,杨洁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各地。当时国内的旅游业还很不发达,九华山、张家界等名胜景点尚未开发,山路奇险无比,上山后又无处餐宿,剧组成员吃尽苦头。实地拍摄时,主创人员多次遇险,有一次杨洁差点儿从山上跌入悬崖,就连“白龙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沟渠的险情。
那时采用的特技手段实在是“土得掉渣”。比如:妖道和孙悟空对打,在地上打、在半空中打,都需要用到特技,却无法实现。剧组只好到野外选择了一块大的空地,又从江苏体工大队借了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10平方米大的蹦床,让两位运动员穿上孙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腾空而起、兵器接触的动作,摄像师仰拍,背后衬着蓝天。
当时的拍摄条件特别简陋、艰苦,一台笨重的摄像机、一台死沉死沉的录像机、几把梯子、一捆绳子,就是《西游记》摄像组的全部家当。但王崇秋是一个特别爱想办法、爱钻研、为了艺术可以忘记生命的人。
在青城山拍摄《偷吃人参果》一集时,他利用房顶和大树,设计了一个滑轮,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俯拍镜头;在张家界拍《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念紧箍咒的一幕,他让助理用梯子把自己扛在孙悟空头顶上不停地转圈,以此拍出孙悟空头痛眩晕的感觉;在武夷山,因为没有平推轨道,他扛着摄像机坐在自行车上,让助理推着自行车,完成了孙悟空和唐僧边走边说话的镜头的拍摄。
当时也没有长焦镜头,需要变焦时,他就跟在演员后面追着跑。在云南石林拍摄“智激美猴王”里公主骑马追兔子的一幕时,剧务买了两只兔子,结果在野地里刚一放开,兔子就一溜烟地逃走了。王崇秋扛着摄像机追着兔子跑,两个技术员抬着录像机跟着王崇秋跑,摄像助理抱着监视器跟着技术员跑,杨洁则跟着监视器跑,10多个人拉成一长串,就为了拍一个追兔子的镜头。最后兔子不见了,大家都累得瘫倒在地上,两个技术员还死死地抱着录像机。
像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在《西游记》剧组的拍摄过程中比比皆是。什么摇臂、高台、移动轨,当时他们听都没听说过,所有的问题都用“土办法”解决:不会吊威亚,就自拉钢丝制作“过江龙”;无法用机器实现人物的放大缩小,就利用视觉的错觉原理拍摄,再一寸寸地抠像……现在看来过时的特效,当时却让无数观众大呼过瘾。
有一次,王崇秋抱着摄像机躺在地上,拍摄沙僧举着禅杖飞过来的仰视镜头,结果钢丝断裂,170多斤重的闫怀礼连同禅杖一起砸了下来,直接把他砸晕了过去……
一天,剧组来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拍摄万马奔腾的场面。王崇秋一动不动地扶着镜头,就怕有闪失。一只大马蝇叮在他手上,虽然很疼,但他始终没有动。到了晚上,王崇秋的手上肿起一个大包,虽然杨洁马上为丈夫擦了药油,但大包还是化了脓,从手臂开始扩散,最后导致白癜风……王崇秋用汗水和智慧,为《西游记》拍摄了一万多个精彩镜头。
《西游记》先拍了3集,在央视试播,这时杨洁却意外地遭到圈内人的质疑。有人说:“国家不该拿這么多的钱让她去游山玩水!怎么还跑到泰国、印度去拍了,国内没玩够?”这些声音传到上面,于是中央派了个调查组到摄制组调查。
3位调查人员跟剧组同吃同住不到一周,就吃不消了——面包常常是霉的,临时入住的寺庙闹鼠灾……调查结果,不但没有发现剧组乱花钱,反而觉得他们太苦。然而《西游记》还是被台里下令停拍,说是预算用光了,不打算继续投钱。
杨洁想自己找资金拍摄,可那时影视作品还没有商业化,很难找到投资人。后来几经“化缘”,最终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慷慨解囊,借给他们300万元,才使拍摄得以继续。遗憾的是,这300万元并没能支撑《西游记》全部拍完。因为物价上涨,除了剧组人员的片酬——仍然是每集每人最高90元、最低30元——没有上涨外,其他的费用都在增加,所以原定30集的《西游记》,杨洁只能忍痛砍掉了《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5集。
有趣的是,在剧组里,和杨洁争论最多的人就是王崇秋,有时候两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争来争去,最后他还是得服从导演。杨洁说:“对老王提出的好的意见,我都会接受。但如果他的意见和我的整体思路有矛盾,我会坚决拒绝。”
一部仅25集的《西游记》,从1982年7月在扬州开拍,到最后完整播出,用了整整6年时间。这对如今的电视剧组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其实这也是个无奈的结果: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还经常“罢工”,不能同时多角度拍摄,效率自然低。
后来日本NHK电视台的导演曾问杨洁:“你们的《西游记》拍摄角度变化那么多,用了几台摄像机?”杨沽重复回答了3遍:“只有一台。”最后日本同行依然无法相信,摇头说:“这是不可能的啊!”
2000年,《西游记》续集再次由杨洁操刀开拍,补上了5集,又加拍了5集。
86版《西游记》堪称神剧,迄今己播放2000多次,是每年学生放寒暑假期间电视重播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足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是拍摄时间最长、拍摄外景最多的一部电视剧;它是唯一一部两次获得金鹰奖的电视剧——播放到11集的时候获奖一次,25集播放完毕后又获奖一次……
对绝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杨洁版《西游记》让他们刻骨铭心。当年万人空巷的追看场景,早已成为数代人共同的记忆。尽管之后不断有《西游记》翻拍新作出炉,却都未能逾越这部经典。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