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医书里的科学画

2017-12-29张璇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7年4期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写意,尽管艺术价值很高,但能够算作科学画的作品并不多,其中最典型的要数本草著作中的植物插图了。这种插图尽管不像西方的科学画那么精细,但用途相同,都是为了识别物种。

本草研究在中国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不过早期的本草著作一般没有插图,唐代以后才开始有编撰者将常用中草药绘图附于书中,以便读者识别药材。唐宋时期的医书插图比较潦草,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可以称为图鉴的本草书籍——《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的作者朱橚是明成祖朱棣的亲弟弟,排行老五。虽然书名里有“本草”二字,但此书的主旨并不在于介绍药物,而是救荒救饥。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可以食用的植物及其吃法,野菜、野果、杂粮一應俱全,插图都依照实物绘制,堪称解救黎民百姓于饥荒的实用手册。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书集大成者,不过《本草纲目》中的配图着实粗糙,可谓速写版的科学画。

清代关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历史上继《救荒本草》之后的第一部真正的植物学专著。作者关其濬是个大才子,曾是朝廷要员,不过让他流芳千古的并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的植物学研究。《植物名实图考》共收录植物1700多种,远多于以往的任何本草著作。书中的植物配图已经具有了现代植物科学画的特点,把物种的分类特征描绘得相当精准,能够据其将不少植物鉴定到“属”甚至“种”。配图中,南瓜叶上的茸毛清晰可辨,葡萄叶上的虫眼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其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状态,达到了我国古代科学画的巅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