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争
2017-12-29唐榕
1919年的清华园里,有一对亲如兄弟的好朋友。他俩不仅天资聪颖,而且都长得高大英俊,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对象。其中,年长两岁的陈岱孙来自福建,而年少的周培源来自江苏。二人相交甚笃,结识了新朋友也会介绍给另一方。
有一次周培源到同学家做客时,发现了一位女子的照片,形象温婉可人。他原以为那是同学的新婚妻子,得知她只是与同学的妻子相识,且尚未有婚约时,心中不由得一阵窃喜。
照片的主人叫王蒂澄。她虽不是名门闺秀,但看上去清秀雅致,性格又豪爽大方,更难得的是她非常聪慧,很有灵性。
善解人意的同学夫妇觉察出了周培源对这位女子的“一往情深”,遂决定找机会介绍他俩认识。后来,周培源与王蒂澄一见钟情。为了让好友分享自己的喜悦,周培源赶紧将王蒂澄介绍给了陈岱孙认识,没想到,陈岱孙竞也对王蒂澄产生了好感。就这样,王蒂澄陷入了“三人行”的尴尬境地,每当众好友离去,只剩下他们三人面面相觑时,谁都不知如何开口。
眼见王蒂澄左右为难,陈、周二人为之心痛。当时正值国家积贫积弱,于是他们商定:两人出国留学,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后,再由王蒂澄做出最后的选择。
陈岱孙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最初,陈岱孙无法适应那里的学习环境,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开始发愤苦读。四年里,除了有两个夏天参加了中国留美学生20天的夏令营外,他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也没过过一个寒暑假。
与陈岱孙一样,周培源也在美国发愤读书。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取得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最高荣誉奖。
完成学业后,陈岱孙、周培源分别被清华大学经济系、物理系聘为教授。此时,婚姻大事已无法回避,最终,王蒂澄选择了周培源。
婚后的周培源、王蒂澄成了清华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回到教室里,周培源可是有名的严师。当时他讲授理论力学,这是一门被学生称为“听讲明白,做题不会”的课。对于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畏难心理,周培源自有说法:“题做多了自然就会了。而且做题好比打猎,要自己打。”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培养起了独立钻研精神,克服了未经思考就发问、一不会做题就查答案的毛病。
生活并非总是诗情画意。王蒂澄在生下两个女儿后患了严重的肺病,当时并无治疗良方,她只好到香山疗养,把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丈夫。周培源虽是一介书生,却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重任。每到周末,他还要骑上自行车,在一条崎岖不平的土路上往返50余里,去看望病中的夫人。
“落选”的陈岱孙仍忠于自己的感情,“山楂树之恋”既是开篇也是终结。此后,他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和周培源夫妇继续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是周家最忠诚的朋友,也是周家四个女儿最尊敬的“陈爸”。
周家的女儿们回忆陈岱孙时说:“在我们眼里,陈爸总是一副模样:高个儿,挺拔的身姿,稳健的步伐,慈祥深邃的目光,喜怒从不形于色。父亲常说陈爸是‘gentleman(绅士)’,学问好,为人宽厚、正直。妈妈说,陈爸有时讲故事,听的人肚子都要笑破了,他依然平静如水,就像什么都没说过一样。我家孩子多,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开销大,钱不够用,经常是陈爸慷慨解囊。”
陈先生讲授经济学概论。这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来自外系的学生常使原本就座无虚席的教室更加拥挤。有学生回忆陈先生授课说:“无论怎样艰深的理论,他总是有条不紊,分析得很仔细,将知识灌入听讲人的脑中。”听陈岱孙讲课是一种享受,无论是谁,只要听过他的课,没有不赞叹他的口才的。
陈岱孙出身名门,家学渊博。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归经济学博士,宋子文还曾请他出任民国政府财政部长,但他只接受了清华大学经济系之聘。从27岁到97岁,他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70年,时下知名的经济学家鲜有不是出自他门下的。
陈岱孙一生没有“绯闻”,尽管他曾是许多女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丈夫。关于他早年的那段“山楂树之恋”,晚年与他接触最多的学生唐师曾——一位曾在枪林弹雨中采访过无数人的战地记者,也始终没敢向先生核实。“我提出过各种天真而愚蠢的问题,可就是不敢核实当年盛传于学生间的这个传说。我相信师兄们所传的是真的。从个人情感上讲,我也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不仅与我内心儿女情长的英雄模式暗合,也更增加了陈老在我面前千钧泰山般的威严。”
(摘自《长沙晚报》,夕梦若林荐)
1.周培源和王蒂澄的婚纱照。
2.1946年6月周培源全家在美国加州的合影。后排左一为大女儿周如枚,右一为二女儿周如雁,前排中为三女兒周如玲。
3.西南联大时期的教授之家。后排左起:周培源、陈意、陈岱孙、金岳霖;前排左起:林徽因、梁再冰、梁从诫、梁思成、周如雁、王蒂澄、周如枚。
4.1938年8月,西南联大的多位教授在昆明合影,后排左起分别为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