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
2017-12-29
1黄觉我付得起
黄觉最近又买了个新镜头和一堆新衣服,他大方地承认,用金钱置换世俗的快乐无可厚非。相反,需要用“下半生的可能性”去置换的婚姻,才是奢侈品。
要不是我粗暴地打断,黄觉可能会玩儿一下午的《王者荣耀》。他穿着一件肉色的外套,绣着一朵很大的花儿。他解释沉迷“玩物”在自己看来并不坏事,而穿成这样的原因纯粹是因为喜欢“跟自己开玩笑。”他嗓音沙哑,回答简吉有力,但并不吝啬解释他表现出来的种种古怪行为。
黄觉在下文中为H
嘿,嘿,嘿!别玩儿了!
H:哦哦,不好意思,最近比较沉迷这个游戏。
不会影响工作吗?
H:还好吧,比如说我拍戏休息的时候,从现场走到我休息的地方一路上我就会一直拿着手机玩儿,基本上都是助理搀着我,跟盲人一样。我以前都没怎么玩儿过游戏,沉迷一下我觉得也无所谓。
容易沉迷某件事情吗?
H:我会对很多事情阶段性地沉迷,但摄影应该是我投入时间最多的玩物了,当然投入的钱应该也是最多的。
所以你是一个器材党?
H:我觉得是,虽然只有一个相机,还不是徕卡,但我买了一百多个镜头。
那真的很烧钱!
H:我觉得用钱去购买世俗的快乐无可厚非。比如哪些世俗快乐?
H:伦理、家庭、亲情、爱情,这些都是很世俗的,还有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好吃的、好穿的。我喜欢一切物质层面给我带来的快感,一切精神以外的东西都算是。
纸醉金迷呗?
H:还真是,我有段时间还真的非常喜欢穿金戴银,真的是大金链子、大玉镯子那种。
你真的觉得那样好看?
H:也不是,这么做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仪式感。就像我第一次从模特转行做演员,第一次挣着“大”钱的时候,我特地跑去青岛自己一个人点了一只大龙虾吃,就是这种仪式感。穿金戴银可能还有一层Cosplay的意味在里面。
那你Cos的是谁P
H:社会大哥啊,直播红人啊,大体部是这种形象鲜明的人。
为什么要这么做?
H:我大概是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有这种转变的,那时候我突然发现之前跟我混在一起的朋友们其实过得都并不好,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社会认同上,都慢慢走向崩溃。我在志趣上跟他们是一致的,但不想也变成那个样子,世俗是一种选择,或者说我决定放弃一些东西。
我没太听明白。
H:就是这样的仪式感,其实是一种跟过去的自己决裂的方式,也有点自己跟自己开玩笑的感觉。你会经常调侃别人吗?
H:那倒很少,谁都知道现在大家的脸皮都那么薄,那么经不起调侃,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只会调侃我自己。
展开讲讲?
H:比如说我前阵子买了一大堆绿帽子,原因就是觉得任何品牌出的绿色的帽子在中国应该都不好卖,但我觉得我要是戴绿帽子应该会挺有趣的。
……那你还挺先锋的。
H:还有比方说我现在身上这件肉色的外套,看到的时候立刻就买了,急迫地想知道我穿肉色的衣服会是什么感觉,没想到还挺好看的。
这些都算是调侃自己?
H:对啊,除了自个儿做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之外,我觉得穿奇装异服会是那种无伤大雅也不会伤害到别人和自己的调侃方式,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反叛和挑衅。
平时穿衣服是你自己搭配还是太太帮你拾掇?
H:我自己,而且我一般不刻意搭配什么,随便乱买乱搭配,穿上什么就是什么。但就是不停地买衣服,我之前在长白山拍戏的时候,在网上代购了上百件T恤。
乱穿还能不难看,你审美挺好的。
H:可能吧,我穿衣打扮方面没有模仿的对象,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审美体系来自年轻时候听的音乐。
你这理论挺有趣的。
H:无论你听的是摇滚、是电子,还是乡村,每个音乐风格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idol。就像我年輕的时候都在听英国的乐队,比如Radiohead或者MassiveAttack这样的乐队。你关注的肯定不光是音乐,你会关注乐手的气质和风格,这些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自己的穿衣风格,你就会去打扮成他们的样子。
买了这么多镜头和衣服,如今有什么东西对你来说算是奢侈品的吗?
H:结婚。虽然说我很喜欢花钱,但对我来说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东西奢侈得让我觉得付不起的。但如果从广义的“交易”上来说,结婚对我来说很奢侈。
为什么?
H:因为最开始我是一个奉行不婚主义的人,结婚对我来说从来都是未知的东西。所谓我“付不起”的,是我把整个人的后半生或者说之后的可能性全部交出去了,所以我觉得奢侈。
那么……是因为爱情?
H:也不是,我跟我老婆是闪电式结婚的。“爱”这个东西是婚后慢慢滋生出来的,不是说当初爱得浓烈所以结婚了,到底是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至少你真的很爱自己的孩子。
H:确实是这样,子女对我来说是一个能够释放百分之百爱的客体,这是我一直都非常确定的事情。甚至在有小孩之前我就觉得我将来一定会把所有的爱给他们,我是克制不住的。
但也别天天在微博上晒娃吧?
H:不工作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不出门,能够接触到的就是家人。你说我有那么多镜头,不能只是放在那儿看着呀,我得拍照啊,那就只能拍家人了。
好吧,最后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伴侣需要具备什么?
H:潘驴邓小闲。
……哈哈哈哈!
H:这五个字已经把一个好的伴侣所需要具备的一切解释得很透彻了,其实这几个字里面你只要具备一样其实就够了。我看你是五样都占了。
H:不敢当不敢当!
2人造人
斯嘉丽·约翰逊
稻穗
本月在国内上映的《攻壳机动队》真人电影版的主人公草薙素子,可能是斯嘉丽,约翰逊这几年接过的遭到抵制最多的角色了。其根本原因是,這部被改编成动画电影后大受好评的日本漫画,已经积累了三十年的人气。让五官性感的寡姐来演一个表情冷酷的亚洲人,原作粉丝们甚至从选角结果出来之后就一直在抵制这个IP的电影版。但斯嘉丽·约翰逊并不在意,毕竟是在目前全世界演员中率先践行“机械化”这种全新戏路的第一人。
电影原作漫画的动画系列是赛博朋克题材中的经典作品,甚至影响了沃卓斯基兄弟,启发了《黑客帝国》等之后一系列的科幻电影。故事设定在未来的日本,全世界被庞大的信息网络连为一体,人类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均可被制造。在这个生化人、仿生人、正常人类共存的世界里,肉眼无法区分他们的不同,身体纯粹只是一个存放灵魂的容器。在这样的设定下,很容易就能牵扯出关于“灵与肉”、“人与器”、“进化与异化”这些让人觉得厉害的命题。
在这个世界里,如何快速辨别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人造人呢?
脱光他们
作为一本男性时尚杂志,这一直是我们在尝试帮助你提高的技能。义体人的裸体非常显眼,他们穿着“热光学迷彩”,就是斯嘉丽穿着的类似“肉色秋衣秋裤”的东西。
记住他们的脸
如果脱光他们对你来说太难的话,就尝试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好了。因为制造生化人的数据库有限,当你频繁地遇到某张熟悉的面孔时,你可能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跟他们喝酒
义体人他们通常可以在十秒之内分解摄入身体的酒精,这意味着他们是喝不醉的。同理,如果一个人几乎不对任何东西上瘾,时刻保持百分百的理性,那他可能是个假人。
与他们讨论终极命题
将人体改造,本质上是人“神话”的过程,人类最终想要摆脱肉身,因为对于肉体的厌恶与对死亡的恐惧是同源的。在这一点上,历经改造的生化人比普通人类会有更多的思考。尝试跟他们探讨“生命的本质”这一类哲学命题,如果他显得更有见解,那或多或少是被改造过了。
远离建筑复杂的城市
其实这跟“在一线城市有更大概率遇到怪人,而在农村大家都很淳朴”是一个道理,改造程度越大的人越喜欢定居在被改造得很复杂的城市。随便举个例子:香港,错落的天际线,贫民窟和摩天大楼无缝对接,暗巷丛生,简直是“未来感”的代名词。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斯嘉丽·约翰逊的机械化之路
1.迷失东京斯嘉丽·约翰逊跟随摄影师男友来到东京,但是男友因为沉迷工作无暇陪伴,于是此时尚且是正常人类的斯嘉丽迷失在东京街头。因为与过气男明星在酒吧萌生情愫,而对这个城市产生好感,为改造之后前来发展奠定基础。
2.复仇者联盟
回国后斯嘉丽被前苏联神秘组织抓去培养成特工,第一步基因改造就发生在这段时间。背叛特工组织“红房”之后,被引荐给已经高调宣称自己就是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后加入复仇者联盟,成为队伍中年纪仅次于美国队长的老奶奶。
5.超体
自我发现之旅并不成功,斯嘉丽重新变回了一名叫做露西的年轻女性。在被诱骗贩毒的过程中,她吸收了大量的CPH4毒剂,让她获得了超于常人的力量:包括心灵感应、瞬间掌握知识。在被改造成了女超人之后,斯嘉丽决定重新回到东京。
3.皮囊之下
在苏格兰高地,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占据了一个漂亮女人的身体,刚好就是从复仇者联盟退伍的老兵斯嘉丽。外星人用这副肉身诱惑男人,然后吃掉他们。但没过多久,外星人居然对自己的人类身体产生了意识,最终导致自己的肉身被毁。
4.她
当自己的肉身被外星人占有期间,斯嘉丽的灵魂依附在了一个叫做“萨曼莎”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中,并成功让一名人类男性爱上了自己。事实上她同时与8316位人类交往,并与其中641位产生了爱情,最终这个操作系统在完成了数次升级之后,决定离开人类,寻找她自身的存在。
为什么人们热衷探讨灵与肉的关系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对于“灵肉”的关系一直被不断探讨,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二元论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最初将“灵与肉”这两者区分开来的哲学家。他们认为,植物、动物和人类共享着生长的灵魂,但只有动物与人类才拥有对应“痛苦”、“喜悦”、“欲望”的灵魂,而理性的灵魂则专属于人类。柏拉图相信轮回转生,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相对悲观,认为三种灵魂均会在肉身湮灭之际随之消散。但最终明确提出“二元论”的是笛卡尔,他认为灵魂并非以物质形式存在,人类的大脑也不是其安息之地。
一元论
提出者克里斯蒂安·冯·沃尔夫认为肉体与灵魂不过是同一种更高等级的物质在世间的不同表现形式。其后,“一元论”衍生出不同的形态:有学者认为“只有精神才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精神创造出的幻象”;也有人认为“唯一存在着的只有物质,精神或看灵魂可被简化至物质层面”。尽管有这些分支,“一元论”在试图解释灵肉关系时所追求的“唯一性”反而让其与宗教的关系更加紧密。
3裸辞者解剖图
夏来
一个猎头告诉Q先生,人才市场有所谓“金三银四”的说法,意味着每年三四月份是职场人的跳槽季。但我们今天逮到到一个裸奔的人,三月辞职之后,四月就没再找工作了。
4
生于20岁死于27岁
Sam
“出名要趁早”在这个仓促的时代显得更加正确。实际上每个人都“生于”20岁,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找到独特的方式来承担这个世界和自身,然后再花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把所有的事隋弄清楚,从各个角度释放对于世界的最初体验。
20CLUB
鲍勃·迪伦
1961年11月20日至22日,20岁的鲍勃-迪伦花了三天时间录制了他的第一张同名唱片,并于次年3月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同年4月,他谱曲填词了著名的《Blowing in the wind》,并于次年被Peter, Paul&Mary三重唱一举唱红,获得当年全美排行榜的亚军。2016年,鲍勃·迪伦凭借这首歌的歌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
勒布朗·詹姆斯
20岁的詹姆斯处在他风头正劲的时候。2004年11月24日,19岁零270天的得分突破2000分,打破了科比的记录。2005年1月23日,对阵开拓者得到27分11个篮板10次助攻,以20岁零20天的年纪成为史上拿下“三双”最年轻的球员。次年1月
21日,詹姆斯在对阵爵士的比赛中拿下51分,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总得分达到5000的球员。
王祖贤
1987年7月18日,由徐克监制,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在香港上映。在片中饰演聂小倩的王祖贤当年20岁。今年初,50岁的王祖贤在微博上发出自拍,被网友戏称跟30年前并无二致。
毕加索
1901年6月24日,还有4个月才正式年满20岁的毕加索第一次在巴黎展出他的自画像《唷,毕加索》。当时一位著名的评论家说:“很显然,毕加索堪称名副其实的艺术家。”而那时,年轻的毕加索刚来巴黎不到一年。
马克·扎克伯格
2004年,20岁的扎克伯格还是哈佛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那年他建立了一个简陋的网站,在上面放上两张男生或女生的照片,让浏览者选择哪一张更加“HOT”。没错,就像电影《社交网络》中拍的那样。
当这个程厚在哈佛校园里大受好评之后,扎克伯格和两个室友用了一周的时间建立了Facebook,之后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泰勒·斯威夫特
16岁就出道成名的她,在20岁迎来了第一个人生巅峰。
2010年的BillboardHot100榜单上,同时上榜了11首泰勒·斯威夫特的单曲。同年第52届格莱美,她凭借《Fearless》一举获得了最佳乡村女歌手、最佳歌曲和最佳专辑在内的奖项并登台演出,还在颁奖礼后失手弄掉了一座奖杯,让她成为那一届最具话题的歌手。
迈克·泰森
1986年的11月22日,20岁零144天的泰森,在第二回台的2分35秒击倒了WBC重量级拳王特沃雷·伯比克,获得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条金腰带,成为拳击历史上最年轻的四大组织重量级拳王。
迈克尔·杰克逊
1979年8月10日,还差19天即将年满21岁的迈克尔-杰克逊发布了他单飞之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OFFTHEWALL》,当即横扫美国乐坛,拯救了当时美国低迷的音乐市场。专辑全球销售七百万张,在BiJIboara上待到1984年才下榜。他也凭借这张专辑获得了第22届格莱美“最佳蓝调歌手奖”,从而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时代。
27CLUB
作为对立的概念,死于27岁这件事在天才音乐人中尤为明显。而且,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死因并非意外或者自然因素,而是死于“才华的衍生物”。
布莱恩·琼斯
“滚石(The Rolling Stones)”乐队的创建者之一。1969年7月3日,他因醉酒而溺死在自家的游泳池中。
吉米·亨德里克斯
他被公认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电吉他演奏者。1970年9月17日晚,他因为过量服用迷幻藥而昏睡不醒,次日早晨窒息而死。
科特·柯本
Nirvana乐队主唱兼吉他手、词曲创作人。1994年4月5日,时年27岁的他因深感自己的音乐不被粉丝理解,在西雅图的家中开枪自杀。
艾米·怀恩豪斯
1983年出生的她在第50届格莱美上获得了五项大奖。
2011年7月23日,她被发现死在伦敦的寓所中,死因是饮酒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