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
2017-12-29
GQ Video
你能在视频中看到徐静蕾最爱吃的菜是醋溜土豆丝,吃完饭的她还玩起了乒乓球,打得很厉害。
我们从徐静蕾的家中“偷偷”拿了件东西,结果还被她发现了。
在黄立行的这期视频中,你能知道黄立行买过最坑爹的东西,我们还给他出了一道“你画我猜”。
运动一会儿之后,黄立行真的坐下来和我们吃了一顿火锅。
Re:Wechat
在GQ的微信公众号我们做了全新栏目的尝试,每周你都能读到我们对当局热议话题的调侃以及有趣的观点,这些话题有可能是一个人物一档节目、一部影视剧,或或者一句话。
《不用大数据,我们来告诉你民谣歌手的套路》:前段时间某档综艺节目让民谣又火了一把,连着听了三天民谣(可能听到了一些假的)后,GQ的编辑们除了轻微痴迷和中度偏头痛之外,还顺手总结出了以下这些“民谣歌手”的套路,让我们手把手地教你炮制出一首标准的、如假包换的民谣。
@一川Jason:民谣大众化有点像伪命题,如果一个民谣歌手认为自己不是普通青年时,就会不自觉地走向文艺青年的道路,但大众审美决定了文艺青年永远只属于少数,因此大众化后民谣歌手就会变得既不是普通青年也不是文艺青年了,直到另一种文艺的少数出现。
@燃烧的牛皮糖:都是适应市场嘛,以商业的角度来做艺术。只可惜我们的大众审美普遍低下,所以做出来的商业化艺术也就质量不高了。
@老佛爷:一切强行的卖情怀都是耍流氓,这就好比我们拍吻戏但是我吃了大蒜,你要配合我表演,不然你就不是合格的演员。
@黑乌鸦的嘴:看完热血沸腾,好想写一首《给朋友圈赵小姐点的第三个赞》。
《北京男子图鉴》:《东京女子图鉴》是最近大火的一部日剧,引得无数在北上广深居住的人们感同身受,不只是因为女主角“坎坷”的情感历程,更透过有关房租、工资、奢侈品价格的精准数字,让大家高呼“终于有人讲出了大实话”。我们选择了当下北京男士生活的19个片刻,希望能为你带来自省,或者爱的契机。
@MichaeIPhi:真的有点儿难过,可我觉得北京还有我爱着的理由。那些一起醉过酒的朋友,那些曾冒冒失失的岁月。
@DarkMoon:越来越觉得,作者应该写一部小说,或者写一个剧本,对了,我一定买正版!
@Janie:看到的越多,越清楚越拉越大的差距。这正是我奋斗7年后毅然离开北京的理由。当我在海边主干道上看到路边公园满面红光的老爷爷在阳光下训练两只白色萨摩耶接飞盘的时候,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再见北京的空气!再见焦虑的生活!
双十一已经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它现在正在以同样的形式影响俄罗斯。这篇《阿里巴巴远赴俄罗斯》,说的正是这样一位俄罗斯人“变成”阿里巴巴人的故事。
@叫我斯基:GQ在内容快消领域,一直是好内容的提供者,这篇内容“干”的程度,应该是基于跨度以年为单位的策划GQ加油,做更好的内容。
@废玉:记得之前搞中国制造的跨境电商是兰亭集势啊,不造现在怎么样了。一方面为中国企业打入外国市场、倒逼进步而激动,一方面为阿里巴巴未来的巨怪模样而害怕。
@SteIlaXu许欣欣:震撼好文——马克在无营销预算情况下,独自一人,敢拼敢冲,依靠阿里巴巴大平台,用智慧与阿里总部团队合作,在俄罗斯让聚划算走进千万家,并倒逼俄罗斯邮政、俄罗斯各大银行服務的发展。
Re:Cover
三月刊的封面人物邓超,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享受做一个怪物的感觉”。这句有趣的话成型于邓超16岁时的心理独自,但没想到的是,这句话成为了这篇封面文章的标题和解读邓超的密码。
@等之超玄箸:这张封面真的好喜欢好喜欢,自然不修饰富有生活气息。
@疯子宅:文章很长但还是一字一句看完了,一个在严肃和疯癫之间游走的“怪物”,能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且享受做这些事带来的幸福,可以,这很邓超,希望多年后的自己也能如此,向偶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