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侯珠与和氏璧
2017-12-29土豆
大家都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文王从楚国人卞和那里得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美玉,并将其命名为和氏璧。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为赵国所得,但被秦国觊觎,因此上演了完璧归赵等精彩的故事。小小一块玉璧,牵动着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其实,在春秋时期的小诸侯国随国,还有另外一件与和氏璧齐名的宝物——随侯珠。传说有一次随侯出行的时候,见到一条大蛇受伤断为两截,因此给它用药救治,大蛇居然就真的康复了。后来,大蛇为了报答随侯,就衔了一颗夜明珠来送给他,因此这颗夜明珠被称为随侯珠,也叫灵蛇珠。
随侯珠与和氏璧名噪一时,被并称为“春秋二宝”。可惜的是,两件宝贝最后都不知所终。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随着随国和楚国的衰亡,这两件宝贝最后都被强大的秦国获得,落在了秦始皇手里,但后面的事情就没有人清楚了。它们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就连它们的来历,很大程度上也都要从野史传说中去探寻。
不过它们的影响倒是一直持续到今天。除了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相关故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词语也和它们有关。比如,成语“珠联璧合”就是源于这春秋二宝,比喻美好的人、事物的结合,用来赞美人的“随和”一词,也是来自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
和氏璧和随侯珠到底长什么样子,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和氏璧的外观还可以勉强根据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玉璧想象一下,随侯珠则争议更大,我们甚至连它是什么材料都搞不清楚。有人说是珍珠,有人说是金刚石,也有人说是萤石,因为随国就盛产这种矿石,并且它真的会在晚上发光。
1977年,湖北省隨州市,也就是随国故地,发现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墓中出土了两百多颗五颜六色的珠子,颜色有湖蓝、翠绿、白色、褐色等,按材质则可分为料珠、紫水晶珠、玻璃珠等。嘿,你可不要小瞧玻璃,这在今天是很普通的材料,但在当时可是很难得呢!这些珠子中间都有小孔,是曾侯乙生前用来做串饰的珠宝。
你可能要问,随侯珠是随国的宝贝,曾侯乙是曾国的贵族,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曾和随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诸侯国的两个名字而已。曾侯乙墓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在春秋时期的曾国(也就是随国),大家比较喜欢用各种各样的珠子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因此,这个地方出现随侯珠的传说就一点也不奇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