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茶远行

2017-12-29陈思蒙余雯婷

安邸AD 2017年1期

“朦胧马背眠,远处淡淡起茶烟,残梦晓月天。”300多年前,松尾芭蕉在他的旅行纪文《野曝纪行》中,写下了这首关于羁旅、诗情与禅心的俳句。在这里,茶烟与旅人相随,构成一幅淡远而隽永的画面。后来,这位俳人还有过一次更有名的旅行,其间的见闻感悟写成了著名的《奥之细道》。有人曾将他走过的这条奥州小道与张骞走过的丝绸之路并提,一条细谧幽微、一条豪壮阔大,但在这两条臻于极致的旅行之路上,茶,都是不可或缺的东方味道。

茶一直是流动的,但流动中的茶给予人心的却恰恰是漂泊中的一份安定。这便是台湾百年茶庄王德传的第五代传人王俊钦跟路易威登进行这次“茶人的旅行箱”合作的缘起——“因为自己走到哪里都会带上心爱的茶具,所以一直想有一只专门的茶人旅行箱,可以不怕碰破茶器,又能坦然展示茶席。”于是他与路易威登一拍即合,推出了分别为33件套与11件套的“茶人的旅行箱”。“前者为全套,后者为便携套,适应不同需求,但都是为了那些想在浮云繁世中好好喝一杯茶的人而准备。”

为了好好喝这一杯茶,千百年来的东方人可谓费尽心思,烧什么炭、用什么水、选什么壶、执什么杯……“道具”种种皆有讲究。而这次,当东方的茶携手西方的箱子,王俊钦为它们找到的“鹊桥”即是——手工精神。王俊钦请来现代艺术家戴宏洋设计雕塑感十足的鼓形金属起炭炉,专程找日本职人手工打造的银壶,凭交情邀台湾制笔名家郭小小特制的用老香妃竹制成的养壶笔……“至于这张由蔺草编成的茶席则是到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家‘三顾茅庐’才得来的,还不得不使出了激将法她才肯出山来编!”当然,王俊钦自己私藏的宜兴老壶也被低调地纳入箱中,既都为爱茶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是茶人之间的彼此尊重吧。

王俊钦自幼跟着爷爷喝家里茶缸中的“大红袍”,那时老人要求家里小孩步行要缓、说话要轻,“所谓好茶,也要品得到那在口中回味无穷的悠长美韵。”他形象地将茶香比喻成美少女,茶韵则如花解语,在旅行途中有人或许期待艳遇,但有人则更愿意有个懂得的人在身边红袖添香。王俊钦是后者,所以他为这只“茶人的旅行箱”准备的也是更加注重韵味的乌龙茶。“这次的茶箱配置是以潮州功夫泡的道具为主,而这种泡法最适宜表现的就是乌龙茶。”他挑选了两岸的6款著名乌龙茶,以美器示之、时光充盈之、手工温度摩挲之,这或许就是我们用现代手法求得的一杯能与古人神交的好茶汤吧。

而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与路易威登的此次跨界合作,其灵感则来源于他自己的收藏。谈起这次的合作初衷,他饮一口茶,兴奋地说:“其实是我提出来的!我一直收藏LV的古董箱子,各种尺寸都有,持续了10多年。在我眼里,它们并不只是箱子,还可以当家具,更是艺术品,我常常看着这些箱子,心生创意的想法,有时会把它们改造成不同功能的香槟箱或化妆台,享受生活中的设计乐趣。”而茶箱的概念,又与他多年喝茶的习惯和感悟相关。“我希望每个箱子打开就是一个故事,而茶正好是这故事的楔子。”在陈幼坚心中,箱子代表旅行,茶则代表东方传统文化,将茶和旅行联系起来,正如丝绸之路的往事。“很久以前,我们满载着茶和丝绸从东方出发,踏上去往西方的旅途,这条丝绸之路既是旅行,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纽带。”何不用茶箱再现这段故事?“茶之旅”茶道硬箱这个创意就这样在他脑中成形。

除了设计,陈幼坚也是多年的爱茶人,做过很多与茶相关的设计。于他而言,喝茶是件轻松舒服的事,不需太多仪式感。因此在设计这款茶箱时,他更注重使用者的身心体验,而不仅是表象观感。他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出发,将茶具、书籍、音乐、香氛、茶点,甚至中国传統桌上游戏……巧妙地搭配在每一个抽屉里,不同的抽屉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我亲自挑选了茶具、音乐,它们代表着喝茶时的优雅状态。”

细细打量这款“茶之旅”茶道硬箱,会发现另一个设计秘密——打开箱子,从正面水平看过去,各个抽屉的线条隐约组成一个“茶”字。陈幼坚坦言,为了构成这个“茶”字,他真是费了不少时间。对于西方的工匠来说,中文字体的结构和比例很陌生,所以抽屉的大小和数量必须经过精密的计算。为此,他亲赴巴黎郊区的路易威登Asnieres故居工坊,和工匠们讨论茶箱细节及选料,反复调整、修改,才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尽管现在看来,这个“茶”字并不张显,倒与他的设计初衷更加吻合——“中文和茶叶,恰恰都是包容和低调的。”而这次中国茶与路易威登的携手,正如同东西方文化在漫漫时光之路中的又一次邂逅、陪伴、一起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