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与探索

2017-12-29辜学斌

先锋 2017年2期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新津县按照“多网合一、多方联动、多元共治”要求,坚持改革、统筹、联动理念,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把基层社会治理做到精准、精细、精致。

第一,注重系统谋划,做优顶层设计。通过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形成了符合新津县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1N34”基层社会治理体系。“1”指“一核引领”,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和带领多元治理主体和基层群众积极融入社会治理;“N”指“N级网格”,结合村(社区)实际科学划分若干级治理网格,推行立体化网格服务管理;“3”指“三类组织”,即做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群众组织,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渠道;“4”指“四个中心”,即整合资源建设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法治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三值守”中心,分类承接具体服务事项,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清单式”服务。二是“2439”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2”指实施“两年两步走”行动计划,即2015年以试点示范、2016年全面建成并常态运行;“4”指实施基础防范、立体管控、高效指挥、综合保障四大工程;“39”指抓实39項重点工作。三是“45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4”指充分整合各级各类社会治理平台资源,健全完善网格“马上调”、村级“及时调”、镇街(部门)“联动调”、县级“统揽调”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5”指广泛动员社会和行政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打造乡贤调解、律师调解、群团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五支骨干队伍;“6”指健全完善源头预防、分级分类、统筹协调、效力确认、基础保障、考核评价六项机制。

第二,注重统筹联动,做实平台载体。通过统筹资源,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健全工作机制,构建了县、镇、村、家庭“四级治理平台”。

一是县级平台抓总。整合应急办、综治办等相关资源以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诉调对接中心、民生诉求会办中心等平台建设新津县综治中心,全面统筹全县社会治理信息数据的收集、研判、督办、反馈,形成指挥大统一、资源大整合、矛盾大调解、民生大服务、执法大协同的工作格局。二是镇级平台联动。整合镇乡(街道)内设机构或部门派出机构,集成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搭建数据信息、指挥调度、法治服务三大平台,实现社会治安联防、公共安全联管、信访稳定联处、城乡环境联创、综合执法联勤、民生诉求联办六大综合职能。三是村级平台落地。以“1N34”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基础,搭建便民服务中心、法治服务中心、“三值守”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四个平台,推动村级治理精细化。比如,普兴镇骑龙社区“法治诊所”、安西镇安西村“杨三哥工作室”、永商镇烽火社区“敞怀工作室”等一批特色个性化调解室的设立,有效促进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村级落地落实,全县8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村一级得到有效化解。四是家庭平台互动。拓展深化“雪亮工程”(即利用农村现有电视网络,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接入农户家庭数字电视终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专群结合,通过实时监控、一键报警、分级处置、综合应用,实现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和群防群治工作无缝覆盖),全面启动“雪亮工程+智慧社区”建设,把“家庭律师”、意见征询、法律政策宣传和便民服务等功能融入有线电视“智慧服务平台”,延伸群防群治范围,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参与社区治理,享受便捷服务。

第三,突出群众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居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居民群众首创精神,切实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

一是坚持社会自我调节。发挥村(居)委会作用,加强村(社区)阵地建设,注重发挥民主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娱活动四大功能,促进村(社区)阵地管理规范化、活动常态化、效益最大化,实现“我的村(社区)我做主”。二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重点扶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同时,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的“三社互动”机制,构建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三是加强社工人才建设。制定全县社会工作培训计划,组织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对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在职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推动“社工+志愿者”联动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构建“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服务”的互动格局。

第四,注重信息监管,推进常态长效。始终抓住信息这个核心基础,坚持把信息的收集、处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运转的关键,全面打响人民战争。

一是抓收集,畅通四条信息渠道。按照“大数据、大共享”理念,依托天网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三值守”活动以及微信、短信平台、手机APP等载体,探索构建视频网格员全天候发现信息、干部网格员“三值守”收集信息、三级网格员全覆盖采集信息、群众网格员全参与上报信息四条主渠道,有效解决了信息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抓推送,完善信息处理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处理”原则,不断健全完善信息分级分类推送和研判机制,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对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研判,根据信息类别和复杂程度分级分类推送处置,实现扁平化管理,真正让信息数据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三是抓激励,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出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信息奖励办法,设立100万元信息奖励基金,对涉恐涉暴等重要线索信息,给予最高5万元的奖励;对一般性社会治理信息,按类型进行积分,积分可在指定商店兑换商品或消费代金券,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新津县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察民情、顺民意、惠民生,就能激发群众活力,让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只要坚持科学施策、开拓创新,破除藩篱、理顺机制,就能有效形成科学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只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就能处理好党委、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