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创业行动升级版 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2017-12-29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先锋 2017年2期

成都市委提出,做好2017年成都经济工作,要牢牢抓住“五聚焦、两深化”。其中一点,就是要聚焦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动能。2016年,成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为2.0,创新创业再出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动力转换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氛围的日益浓厚,“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创新创业、成都都成”城市品牌享誉国内外。

第一,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活高校创新源头。

校院地协同创新全面展开。成都市政府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四川农大、成都理工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科研机构;引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建新型研發机构、科技产业园区。

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深入推进。出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西南交大率先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160余项职务发明分割确权,带动成立高科技创业公司7家,被誉为科技改革“小岗村试验”。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设立10亿元市级专项资金,依托高校院所优势学科、行业龙头企业优势资源,轨道交通、亚信网络安全、大数据、精准医学等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启动建设。

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加快建设。支持在蓉高校院所联合所在区(市)县利用校院内及周边土地、楼宇等,共建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成果转化区、双创集聚区。金牛区环西南交大智慧城初见成效,武侯区环川大知识经济圈、高新区环电子科大“一校一带”、成华区环成都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新都区环三校知识经济圈启动建设。

第二,汇集创业力量,激发人才创新创业。

着力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鼓励在蓉高校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学院、创业俱乐部,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到双创载体创业,2016年新增青年大学生创业者1万余名。

大力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对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在成都领创办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全年新增高校教师领创办企业100余家,带动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000余项。

加快聚集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出台“成都人才新政十条”,设立2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探索实施“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引才模式,开展人才招揽“海外行”“高校行”“城市行”行动,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第三,增强双创承载力,促进双创聚集发展。

国家自创区示范带动双创发展。成都高新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优化“一区四园一城一镇”示范区空间布局,推动“6+4”政策率先全面落地,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设立3个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院校地协同创新、大企业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完善涵盖政务、商务、国际法务、知识产权等双创服务体系,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国—欧洲中心”,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成都科学城高端引领双创汇聚。新引进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重大项目10个,诺基亚全球技术研发中心、亚信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5家科技研发企业入驻,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力带动一批国家顶尖科研团队进驻,加快打造西部创新第一城,引领全市、全省转型发展。

特色创新创业载体蓬勃发展。成都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成都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郫都区“菁蓉镇”大力汇聚创业力量,3个双创载体引领区加快发展。加强街区、社区、校区、园区“四区联动”,环交大智慧城、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电子科大“一校一带”双创载体集聚区加快建设。各区(市)县围绕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双创载体特色区,蓉创茶馆、东郊记忆和明堂文创中心等41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和服务体系。

第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保障进一步夯实。

双创要素进一步开放共享。围绕创新创业需求,升级“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创业天府”云孵化体系,促进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要素互联互通、开放共享,聚集科技企业及团队2.3万家、创业服务机构636家、创业服务产品1784款。

金融支撑能力不断强化。逐步完善“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融资体系,建成规模近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对34家科技中小企业实现投资2.8亿元;成立成都天使投资协会,初始会员64家;创投机构覆盖面显著扩大,16个区(市)县已吸引注册成立创投机构达625家。建立信贷规模达50亿元的债权融资资金池。

知识产权助力双创深化实施。启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印发实施《成都市举报假冒专利行为奖励办法(试行)》,专利执法和纠纷协调力度加大;设立中成天府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与电子科大、中物院等单位共建5家分中心,中国成都(家居、鞋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顺利推进,专利转化和运营力度进一步加大。

第五,深化双创品牌打造,创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菁蓉汇”品牌活动持续深化。举办服务区域“四新”经济的“菁蓉汇”主体活动、蓉漂茶叙,训练营、创享会、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并走进韩国首尔等地。在“菁蓉汇”品牌带动下,全市各类创新创业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日益良好。

“创交会”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盛大举行,3006个项目参加交易,交易额185.1亿元,展示展览实物产品2000余个,吸引社会观众超过7万人次。签约合作设立投资基金5家,成立首期规模400亿元的成都首个政府投资基金——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

双创合作空间不断拓展。设立2亿元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打造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推动中韩签署双方《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韩创新创业园加快建设。加快“中国—欧洲中心”建设,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结对建设姊妹园区,深化中德、中法、中以、中古创新创业合作。

下一步,成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四大基础工作,全力推进职务科技成果“三权”、科技管理“放管服”、创新科技投入三方面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三大重点计划,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