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衣状元”骆成骧

2017-12-29王兴国

先锋 2017年7期

清代唯一川籍状元

1865年,骆成骧出生于四川资中舒家桥。他的父亲是贫苦农夫,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一辈子穷困。9岁时,骆成骧随父亲从资中到了成都,被送到锦江书院学习,书院老师很快就发现骆成骧小小年纪就下笔不凡。据说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在巡视锦江书院时看到骆成骧写出的文章,便断定他日后必然有“大造化”。后来,骆成骧被恩师高培谷推荐到巴蜀名校尊经书院,在那里,他开始师从一代名儒、著名经学家王闿运,学业有了巨大进步。

1893年,骆成骧参加四川乡试得全省第三名,之后入京参加会试却发挥失常,于是在京城滞留并在八旗官学任教。1895年,骆成骧参加会试通过后便接着参加殿试。所谓殿试,就是在皇宫大殿前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状元、榜眼、探花都由皇帝钦点。骆成骧参加此次殿试,光绪皇帝分别出了有关军事、节俭、民生、水利农业的四道考题,骆成骧下笔如行云流水,应试文总共1704字,内容却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提出了四计:一为整军强兵,二为惩治贪官整顿财赋,三为躬行节俭,四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此外,他还提出希望君主能认真致力于变法,赏罚分明,从而变祸为福。骆成骧提出的这些办法不仅引起了考官们的注意,更让本就有变革之意而不愿意继续做傀儡的光绪皇帝十分欣赏,于是,本被置于第三名的骆成骧试卷被光绪皇帝看中钦点为状元,骆成骧也由此成为了清代唯一一位四川籍的状元,在当时的四川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与进步思潮同步而行

19世纪末,时逢清政府国力衰萎,内忧外困,变法呼声高涨。骆成骧与康有为是同科进士,中状元之后,骆成骧与康有为、杨锐、刘光第等维新人士经常在一起商谈变法方案,但骆成骧对变法一事持稳重保守的态度。他曾劝康有为,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事实上,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被屠杀,骆成骧或许因为虽参与变法观点却不激进,侥幸保住了性命,但也因此事件,刚中状元不久的他却再不被朝廷重用。

1906年,骆成骧奉命官费去日本学习法政。回国后,他应邀在广西桂林主持桂林法政学堂。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又调离广西任山西提学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骆成骧父亲逝世,他从山西太原回到老家资中为父亲守孝,几个月后被推举为四川省临时议会议长。之后不久,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重当皇帝,便在各地创办筹安会鼓吹帝制。在西南一带,袁世凯看中了骆成骧的名望,便指派成都知县前去劝说骆成骧出任筹安会会长,没想到却被一向好脾气的骆成骧大骂并赶出门外。袁世凯称帝后,云南护国军与本是袁世凯心腹的四川督军陈宦交战,陈宦虽然是袁世凯手下干将,却也对袁称帝不满,犹豫不决之际便上门请教曾经的老师骆成骧,骆成骧便为陈宦出主意发出三道电报劝袁世凯退位,并宣布四川与袁世凯断绝关系。

呼吁创办四川大学

这一段时日,骆成骧虽然隐居在家,却对社会作出了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22年,骆成骧呼吁在四川高等学校基础之上创办四川大学,并亲自参与筹办各项办学事宜。在创办四川大学的整个过程中,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重“文”的同时,骆成骧还热爱武术,他认为国家应该尚武強民。为了推进四川各种武术活动的开展,他奔波筹款,在成都修建了国术馆,还创办了近代中国少有的、极具巴蜀地方文化特色的“射德会”,提倡人们应该遵守体育竞技道德而不能蛮干。骆成骧常常在“射德会”举办集会时强调,国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绝不只是野蛮打斗之术,应该要让国术符合礼义法度,成为古之圣贤所说的“以此观德行”。

骆成骧晚年一直住在成都,其后半生岁月都在教书育人中度过,他在文化上的贡献影响了整个巴蜀地区,人们将他视为在旧成都拥有很高影响和威望的社会名流贤达群体“五老七贤”之一,并且被尊为“七贤”之首。1926年,骆成骧在成都病逝。按照风俗习惯灵柩要送回老家资中安葬,出殡当天,成都的老百姓自发组织护送骆成骧回乡,一直持续到傍晚。

书画艺术成就斐然

一代状元骆成骧的书画艺术成就也颇值得推崇和传承。作为清代状元和文化名人,他流传下来很多书画墨迹,作品形式与字体风格类别众多,字体以行楷书为主,篆、隶、楷、行、草,可谓五体皆善。

从骆成骧传世书法作品看,他的行书以二王为宗,赵孟頫、董其昌、米芾、黄庭坚都曾在其笔下有所体现;篆书则以《石鼓文》,以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为宗;隶书以汉隶《张迁碑》《华山庙碑》等为取法对象;楷书则以钟、王、颜柳欧赵为取法。这种广泛的学习,使他的书法表现为风格多样,路子宽泛,特别是传统书法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体现了那个时代一位封建士大夫所必备的书法素养。除了扎实地继承传统之外,他也善于集古出新,在融合多种碑帖、多种风格的前提下形成自身书法面貌。他的书法碑帖兼容,阳刚之气与圆融之美兼备,文人气息十足。

以骆成骧留下的几件行楷书作品看,他的基本功可谓炉火纯青,字体匀衡瘦硬,点画爽利挺秀,结字平正严紧,整体风格既有唐代大家柳公权楷书风味,同时又有馆阁体的影响,但经过他的融合后显然较柳体更为俊秀灵动。他也曾深入学习过魏碑,其书法作品中碑味浓郁,对字形笔画的处理与一些传统碑帖都有很深渊源。

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的旧文人,骆成骧的书法并不守旧而是具有苏轼、米芾、赵孟頫等历代文人书法特有的天资纵容,继承传统驾轻就熟,随性写得,自由得体,在谨守中国书法传统造型美、章法美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富有时代新意的笔墨变化,跳出了科举“馆阁体”书风的笼罩而具有了一些活力,其在巴蜀近现代文人书法乃至民国书法史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民国时期四川许多有名望的学者及其书法都曾受到他的影响,近百年来四川一代代有影响的书法家也都和他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