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正确引导 为产业发展强化财力支撑
2017-12-29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贯彻落实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保障,成都历来高度重视发挥好财政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新形势下,成都将全面升级施财之道和聚财之能,推动财政政策供给方式深度转型,着力创新财政政策供给,通过构建“资金投入+政策引导”机制,形成财政政策“组合拳”,为“产业新政50条”落地落实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总的来说,此次出台的围绕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财政政策可以概括为“一加一转一减”。
一、“加投入”,产业支出规模更大
集中财力才能办大事,要壮大产业实力,就必须把该用的钱用到位,发挥好财政支出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因此,未来成都将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主导产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此,在政策考虑上,财政从三个方面着手。
优化产业支出结构。结合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和构建成都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参考借鉴其他发达城市先进做法,综合考虑成都市财力状况和财政收支未来发展趋势,经过科学测算,成都将继续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加强资金整合优化以及新增财力、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进一步向产业支出倾斜等手段,逐年提高产业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力争通过2-3年时间,将全市财政产业支出占比提高到17%,市本级财政产业支出占比提高到20%。具体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全市未来三年,每年财政产业支出的增幅比整个财政支出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预计增幅需保持在16%以上,到2019年全市财政产业支出将达到342亿元。市本级未来三年每年财政产业支出的增幅比整个财政支出增幅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预计增幅在15%以上,到2019年市本级财政产业支出将达到86亿元。
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按照重塑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新要求,为充分释放改革活力,激发产业层次和经营方式重整,均衡财政资源潜力和价值,提振近郊区城市发展的信心,成都将研究制定市与区(市)县财政体制调整方案,合理划分市与区(市)县收入范围,积极构建既能增强统筹能力、又能调动市县两级积极性的财力格局。同时,建立健全市域内税源企业迁移管理机制,规范引导区域竞争,推动区域错位竞争、融合发展。
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引导。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全市部门、单位、集中采购机构依法灵活运用多种采购方式,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生存能力。支持集中采购机构及采购人根据成都市产业发展优势对有关产品和服务实行定点采购,加强对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政策指导和培训,提高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水平。
二、“转方式”,资本引导能力更强
创新就是生命力,创新就是源动力。当前,立足成都发展实际,坚持“跳起摸高”,不断创新财政投资体制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推广使用,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加大财政资金杠杆,不断发挥资金杠杆的“虹吸效应”,多渠道、多领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推动成都财政的“雪球”越滚越大,资本运作的路子越走越宽,最终实现政府与民间资本的“双赢”。具体来讲,将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加快落实1000亿元目标规模的成都发展基金,构建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源、社会资本之间的系统联动机制,奋力撬动5000亿元社会资本投资,聚力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创新创业企业,形成“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基金支撑”的产融一体化发展模式。同时,强化基金市场化运作,研究完善财政投入退出机制,确保财政资金滚动投入、持续增效。
另一方面,坚持“投”“引”结合,积极探索创新财政资金多种引导模式,通过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深化财政金融互动等方式,强化政银、政企合作,不断做大做强财政资金杠杆能力,增强“壮大贷”“科创通”“农贷通”等财政金融产品对产业资本的吸附能力,多渠道、多领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成都市产业发展。
三、“减税费”,企业发展成本更低
成本决定活力,成本决定创造力。创新财政政策供给,在财政资金供给上“做加法”是直接手段,对企业交易成本“做减法”则是间接途径。为扎实做好企业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减法”,成都将始终坚持“放水养鱼”“培育涵养”的政策导向,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确保企业“轻装上阵”,焕发活力。具体举措上,体现在“减税”和“降费”两方面。
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积极落实简并增值税税率工作,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政策,落实企业改制重组、兼并重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税收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特殊困难企业,依法依规享受相关税收的“减、免、缓”政策。
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成都将全力落实取消或停征机动车抵押登记费、环境监测服务费等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取消或暂停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等4项政府性基金,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征范围扩大到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企业。对属于国家和省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項目,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和省规定下限执行。进一步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对清理保留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定期在市政府和市财政局的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下一步,成都将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确定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和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财政金融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通过调整存量支出、安排新增财力、增加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加快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合理减轻企业税费成本等举措,建立财政金融联动机制,优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供给,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产业结构升级的内生动力,全力支持成都产业发展,确保各项产业扶持政策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