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如何有效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12-29潘英丽

先锋 2017年9期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本文从阐述金融的本质入手,探讨金融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条件以及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点领域。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回归本源,先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说起。假定某些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一家之长需要决定扣除吃用和种子后的余粮用来做什么:养猪喂鸡,换头小牛,还是生育第二第三个孩子?三者分别有着提高短期生活质量,提高中期生产能力,提高长远生产能力、实现代际传承可持续发展的三种目标,他将做出一种选择或某种组合投资。在这里,他已经行使了今天复杂金融业的基本职能:一是将储蓄(余粮,也即可用于扩大生产或提高生产能力的资本)转化为生产性投资,二是从家庭的实际需要和福利最大化要求出发进行资本的有效配置,储蓄在家庭内部实现了向生产性投资的转化。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复杂的社会分工。这种分工不仅超越家庭、超越地区,而且迅速超越国界。因此无论从专业知识要求、海量信息处理、投资的规模及其所面临的风险来看,个人或家庭已经不再具有直接投资的能力,必须依赖金融业(或广义的投资服务业)提供中介服务。这就是金融存在的理由。

金融是提供投资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平台,作为中介,金融业本身是分工的产物也是分工演进的一种体现。金融内部分工已经从银行、交易所平台,发展到各类财富管理基金、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提供间接和直接投资服务的众多细分行业,以适应社会生产的复杂分工所要求的专业化优势。但是,金融业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因此变化。通过金融业的中介,社会储蓄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并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和投资期限长短不一的项目中进行配置,直接或间接地满足社会复杂多样的最终消费需求。由于需求与产业分工过于复杂,创新更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探索,投资失败与资源错配也必定会经常发生。因此,金融业必须对风险定价,并将风险进行分级,再分配给具有不同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让其得到与风险匹配的投资收益。同时市场也具有内在的纠错机制,使资源错配尽快得到纠正。与银行体系的风险高度集中不同,股票与债券市场因为参与者众多,并且股权和债权可交易或转手,因而在分散风险方面具有更大优势,更适合高科技、现代农业等高风险行业和大健康、大文化和消费服务业等轻资产行业筹集长期资本。由于参与市场的中小投资者鉴别和监督融资企业的能力先天不足,股权和债券等资本市场XzP74CGwKTwPVZcIBjOx+A==发展对保护小中投资者防范商业欺诈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監管有更高要求。

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理解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这要从广义利息起源或金融业获取收益的合法性基础说起。

西方主流经济学有一个利息的“时间价值论”,由曾任奥地利财政部长的经济学家庞巴维克提出。他认为,人们由于对未来缺乏想象力、或存在意志上缺陷以及生命的短促多变,会低估未来,给现在物品的估值高于对未来物品的估值,因此放款方(相当于借出现在物品)要求借款方还款时补偿相当于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间的估值差价,即利息。这个理论仅仅解释了出让现在物品的一方为何要求利息补偿,却并没有讨论利息来之何方。

笔者本世纪初研究虚拟经济时对利息起源有个重要发现,在此作一简述。什么是资金或货币资本?资金或货币资本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稀缺生产资源的支配和使用权。资金的集中和让渡,可以使更多的社会资源从闲置或低效率使用的状态转移到高效率生产部门中去,从而在社会资源总量不变条件下,新增财富可以在高效率生产部门中创造出来。这个新增财富就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或广义利息,它源起于资源配置的优化。

三个利益集团参与新增财富的分配,一是资源闲置或低效率使用的家庭部门,因为其让渡资源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也因为社会由家庭组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产能有效利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二是金融业通过它的高品质中介服务,实现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这是金融业分享新增财富的合法性基础。金融业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我们说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主要是因为金融业通过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动与配置,拥有引领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向的特殊地位,金融体系的有效性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反之金融的扭曲与低效率则会导致资源错配与耗散,产业结构失衡以及财富的两极分化。三是创造财富的高效率生产部门理应获得新增财富的重要部分,即正常利润甚至包括一部分超额利润。

二、金融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条件

功能良好的金融体系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明确了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明确了金融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中国目前到2022年间储蓄将占全球的25%,远超美国与整个欧盟。储蓄是一国产出扣除消费后的剩余产品,是可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新增资本。如何用好储蓄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先要明确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方向,再发展与经济增长新动能相适应的金融业态和市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制造业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以及与家庭服务消费相关的轻资产行业。这些行业没有抵押品或者存在不确定性风险,需要发展以市场信用为基础、有利于风险分散的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才能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金融业是服务业,必须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当前金融业面临严重的“资产荒”,不知道资金往哪投,投给谁。“资产荒”首先是“好企业荒”,因此经济和金融改革需要在健全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方面发力。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培育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有效投资和有效率的生产都需要企业去组织落实。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与其说是弥补储蓄和外汇不足,还不如说是弥补有效率企业组织的不足。我们在成功利用外资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有效率企业组织的发育和成长,进而降低了内部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有效性。培育好企业,需要两方面的制度变革:一是保护私有产权,使民营资本家和企业家放下包袱,致力于创新、升级和经营可持续的“百年老店”。二是防范商业欺诈,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为好企业做大做强腾出空间。此外,需要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发展社会共享的征信系统,提升市场发现价格的有效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要拓宽产业投资渠道。产业发展的重心是与近14亿老百姓的最终需求相关的消费服务业,包括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等等。消费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销售与消费同时发生,具有个性化和人性化要求。目前面临三类发展瓶颈:市场准入管制、责任界定与纠纷处置机制的缺失,以及具有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的劳动者供给不足。政府需要在放宽对外资和民营资本市场准入的同时,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行业经营标准与行为准则的确立,同时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形成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又保护服务企业合法经营的制度环境。

再次,要实施代际平衡可续型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各类专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既是消费又是投资,对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具有重大意义。建议政府放开生育、补贴二胎;加大中央政府在义务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中的公共支出;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实施专业技术评级制度,促进民间教育与培训产业的规范发展。就人力资本投资和消费的金融服务而言,中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通过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手段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同时需要加快发展劳动和人才市场,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和价值的实现。

最后,金融发展需要好的企业家人才和好的金融投资家人才。好的企业家人才有能力挖掘市场机会,能有效组织人、财、物和技术资源,并且具有锲而不舍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将企业做得“大而强”或“小而美”;而好的金融投资家对产业发展趋势、对人性都有深刻理解,能尽快找到好的企业家,与其形成良好的战略联盟,支持其事业发展。政府应放宽投资机构平台建设,强化投资管理人才的资质要求和投资行为监管,吸引国内外高端金融和投资人才促进金融业和产业投资服务业的发展。

三、成都金融业如何增强吸引力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构筑现代金融产业集群和支撑体系,强化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这给成都建设金融中心明确了建设目标,给出了功能定位,思路清晰,规划可行。特别是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法,既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又深切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伦敦金融城在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报告中提出的14项指标(如图),对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政策选择具有参考价值。金融中心通常是一个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市场高度集群发展的城市,政府吸引金融机构集聚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政府应致力于法治环境和诚信体系的建设,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政府要破除金融资源财政化使用的意图,将立场从帮助企业筹集廉价资本转到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上来;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秩序,构建有效的破产机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大幅度消减行政环节,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吸引好企业和高端人才云集,资金和金融机构服务才会积极跟进,金融和产业才能实现相互支持的良性发展。

第二,致力于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适当控制城市地价和房价,促进公寓租赁产业化发展,实现公寓房与CBD交错布局,减少通勤与交通压力;实施房屋租金的价格调控和合同的标准化实施,以此促进人才流动和私人定制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提高金融中心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能力,促进網络技术、会计、律师、投资咨询、猎头公司等社会中介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促进优秀人才市场的发展和城市消费产业的发展,使成都作为中国宜居城市再上新台阶。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大省的省会和宜居城市,成都可引入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民营教育和培训产业的发展。将教育与旅游、休闲和度假等相当消费服务业结合起来,把成都建成各类人才的集训和集散地;积极推进人才战略,营造自由开放、文明有序的经营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环境,促进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吸引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人才发展其各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