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17-12-29伟,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参量经济区子系统

易 伟,马 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四川 遂宁 629000)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易 伟,马 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四川 遂宁 629000)

本文对成都经济区经济复合系统、协同研究体系、协同研究模型进行了构建。采用熵权法对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程度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并分析得知: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序参量对经济协同度影响较大。最后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抓住经济协同影响关键,引进和培养高科技以及职业技能人才,合作分工、加强协作,构建环线高速公路、铁路等建议。以提升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度。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模型;熵权法

成都经济区作为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首位经济区,在四川省的经济版图中居于核心地位。2015年经济区GDP达到19126.43亿元,以四川16.7%的土地,44%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7%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分别是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经济区的3.7倍、3.8倍、8.3倍和40倍。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视成都经济区的发展,2016年2月19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召集了经济区内8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就经济区的更好更快发展作了交流和部署,其中提到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1]。经济协同是城市群协同的一个方面,下面拟就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研究模型构建、协同水平测度以及协同度提升建议。

1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研究模型构建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研究模型构建,首先需要选择有关指标构建协同研究指标体系,其次需要构建协同测度模型。

1.1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研究指标体系构建

成都经济区由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资阳地理位置相邻的8个地级市组成。由于行政管理上的不同,每个地级市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而成都经济区则是8个地级市的融合系统,因此,在进行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分析时,可以将成都经济区经济系统看成一个复合系统,8个地级市则是构成这个复合系统的子系统。

从内容来看,区域经济系统由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构成。区域经济生产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生产要素主要由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三项构成。现代的所有产业都离不开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它们分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区域经济成果是三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国家统计局将我国的行业按产业划分为三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经济活动反映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质量也是区域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一般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等指标反映。

进行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研究指标体系构建,则需要选择相应的统计指标。根据统计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可比性、可获取性等原则,在进行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研究时,人力资源采用年均常住人口指标、资金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技术采用科技研发经费指标反映,但由于统计数据的残缺,此处没有选用技术指标,因此反映经济生产要素的指标实际选用了年均常住人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两个。第一、二、三产业分别采用其增加值表示。经济发展质量则由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组成,因此,成都经济区经济系统协同研究指标体系由9个指标(计量分析时称作序参量)构成。见表1。

表1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研究指标体系

1.2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度测度模型构建

协同度测度的方法有灰色关联度法、熵权法等,本文采用协同度测度使用最多的方法——熵权法,对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度进行测定。利用熵权法测定协同度需要构建测度模型,其构建主要分三个步骤:总(复合)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各子系统有序度测定以及总系统协同度测定。

1.2.1 构建经济区经济总系统数学模型

成都经济区由8个地级市组成,每个地级市形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子系统,成都经济区经济总系统即由8个地级市的经济子系统构成:C={C1,C2,C3,C4,C5,C6,C7,C8},其中C表示成都经济区经济总系统;C1,C2,……,C8分别表示成都、德阳、……,资阳等经济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由年均常住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9个序参量反映。

1.2.2 对经济区经济子系统有序度进行测定

采用熵权法对经济区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测定,首先需要对序参量进行标准化即无量纲化处理,其次计算序参量的熵和熵权,最后利用熵权和标准化序参量值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

1.2.2.1 对序参量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序参量进行标准化即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最大最小值法,二是离差标准差对比法。本文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对原始序参量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其中Cmax、Cmin分别是各序参量在考察期间的最大值、最小值,cij是序参量原始值,cij是序参量标准化值,显然 0≤cij≤1。

1.2.2.2 计算序参量的熵

子系统Cj中n个序参量中第i个序参量的熵计算公式为:

1.2.2.3 计算序参量的熵权

子系统Cj中n个序参量中第i个序参量的熵权计算公式为:

1.2.2.4 计算子系统有序度

序参量对子系统的贡献,与序参量的数值大小有关,序参量数值越大,其对子系统的有序度贡献也就越大。除此之外,序参量具体的组合形式(即序参量的权重,前面计算的熵权),也对子系统有序度的贡献有关。本文采用常用的线性加权求和法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

子系统Cj的有序度计算公式为:

1.2.3 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定

成都经济区8个地级市中,成都是唯一的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理位置居于经济区中心,经济规模占经济区的一半,人口占三分之一,经济实力超强,对经济区内其它城市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有必要对成都与经济区内其它城市的经济协同度进行测定,因而此处对成都经济区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测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成都与经济区内其它地级市的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进行测定;第二部分,对经济区内所有地级市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进行测定。

成都与经济区内其它地级市的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定公式为:

其中:δ=1或-1,当所有子系统的有序度都随着时间增加时,δ取值为1;当有一个子系统的有序度随着时间变化下降时,δ取值为-1;

0表示基期,1表示报告期,μ1(Cj)、μ0(Cj)分别表示子系统报告期和基期的有序度;

Cj分别代表 C1、C2、……C8;η 表示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

整个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取值范围为:-1≤η≤1,η的取值越大,说明系统的协同程度越高。

2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水平测度

本文选取2005-2014年的指标数据,对成都经济区2005-2014年的经济协同水平进行测度,数据来源于2006-2015年四川统计年鉴。

2.1 成都经济区各地级市序参量的熵权

首先利用公式(1)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带入公式(2)和(3),其中 m=10,求得序参量的熵和熵权(见表2)。

表2 成都经济区各地级市序参量的熵权

由表2可见,成都经济区内各地级市序参量的熵权高低不一,反映了在地级市经济系统有序度的贡献上,同一种序参量在不同地级市经济有序度的权重上有区别。对经济系统有序度影响最大的序参量是财政收入,其次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最小的是第一产业增加值,此外年均常住人口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也较小,这也给提高经济系统有序度提供了方向:应该更加关注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当然其它指标也需要关注,因为它们共同促进经济的有序发展。

2.2 成都经济区各地级市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

将各地级市序参量的熵权带入公式(4),计算各地级市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见表3)。

表3 成都经济区各地级市经济系统的有序度

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反映了经济由无序向有序的变化过程,有序度越接近于1,表明经济的有序发展越高。由表3可以看出,成都经济区内8个地级市的有序度都越来越高,表明8个地级市的经济有序程度都在上升,并且所有地级市当年的有序度都高于上一年的有序度,表明各地级市的经济协调程度综合起来年年都有提高。

经济区内经济有序度表现最好的是成都和雅安,成都的经济有序度由0上升到1,表明在考察期内,成都的所有序参量都获得了增长;雅安的经济有序度由0.039上升到0.985,上升幅度较大,2014年居于经济区第二。

图1 成都经济区各城市经济系统的有序度

2.3 成都经济区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

2.3.1 成都与经济区内其它地级市的经济协同度

将各地级市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带入公式(5),计算得到经济区核心城市成都与其余地级市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见表4),由于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均随时间正向变化,所以δ取1。

表4 成都与经济区内其他地级市的经济协同度

成都与经济区内地级市的经济协同度总的增强,但波动较大。2006年至2014年成都与经济区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协同程度,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中间波动较大(见图2和图3)。成都与经济区内地级市的协同度在考察期内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年至2012年,此阶段地区间协同度震荡上行,协同度由低点0.043振荡上升到0.15左右,其中成都与德阳上升到0.172,成都与雅安上升到0.153。第二阶段是2012年至2014年,各地区间协同度出现下滑趋势。

成都与雅安的经济协同程度相对较高,但近期震荡较大。成都与雅安的经济协同程度,在经济区内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尤其是2008年至2012年期间,成都与雅安的经济协同程度同比几乎最高,由此表明成都与雅安经济的协同程度较好,经济系统较协调,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看到,成都与雅安的经济协同程度,2013年下降到0.074,出现大幅震荡,究其原因,2013年雅安财政收入比2012年下降7.278亿元,下降了24%。

图2 成雅、成德、成绵、成遂经济协同度

图3 成雅、成乐、成眉、成资经济协同度

2.3.2 成都经济区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

将经济区内各地级市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带入公式(6),δ取1,计算得到成都经济区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见表5)。

表5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度

2006年至2014年,经济区经济系统协同度最大值只有0.135,平均值为0.089,由此反映出成都经济区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程度不高,经济协同性不好。

成都经济区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和成都与经济区内各地级市经济系统的协同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见图4),2006年至2012年震荡上行,2012年至2014年处于下滑趋势。

2006年至2014年经济区经济协同度有两次低点,一次是2010年,另一次是2013年。2010年经济协同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降低。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6个地级市,占经济区地级市数量的75%,最高增幅降低了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5个地级市,最高增幅降低了24个百分点。2013年经济协同程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财政收入和人均GDP增幅的降低所致。2012年,四川省的财政收入大市成都、德阳、绵阳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比上年分别降低15、34、23个百分点,此外还有2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增幅降低15个百分点左右,仅有眉山、雅安增幅增加了5个和1个百分点,而雅安在2013年财政收入则大幅下降,由2012年的30.2亿,降低到22.9亿,降幅达24%。由此可见,经济协同度的增加,与经济系统指标增长幅度的上升密切相关,因此,要促进经济协同程度的提高,需要促使经济增长速度的协调上升。

图4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度

3 成都经济区经济协同度提升建议

成都经济区内各地级市经济系统有序度逐年提升,表明地级市经济指标总体不断壮大。经济区经济协同程度震荡上行,表明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增幅并不是一直增加,而是出现了较大波动。成都经济区想要提升区域经济的协同度,需要经济区内各地级市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经济区经济协同程度,促进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

3.1 紧抓经济协同影响关键,促进经济区经济协同程度提高

经济协同程度的计算,序参量的熵权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权数作用,熵权越大,序参量对有序度的影响就越大,因而对经济协同程度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计量分析所使用的9个序参量中,其总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常住人口以及第一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协同影响大的序参量发展越快,其对经济协同的提升就越明显。因此,经济区内各地级市应专注关键,促进经济区经济协同程度提高。

3.2 注重高端人才,促进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是人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调整,国家在推进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创新创业,都离不开人才,因此经济区经济要获得快速、协调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人才的聚集可以“外引内联”,一方面要大量引进国内外及海内外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则需要自己培养。四川省绝大部分大学和职业院校都位于经济区内,因此,经济区一方面在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另一方面应该出台措施鼓励区内大学和职业院校培养更多、更优的人才,从而促进经济区内技术的创新、转化和应用,促进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3.3 强化协作,促进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四川省政府对成都经济区经济发展规划了“一核、三轴、一环”,对经济区内各地级市的产业发展考虑各自优势和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布局,经济区内地级市应该紧紧抓住自己的优势产业,结合经济区产业布局,完善区域合作的政策协调和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产业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同时四川省政府应该协调相关省级部门、地级市政府,成立成都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委员会,统一协调经济区发展的资金、政策,对于经济区发展偏弱的城市,给予重点倾斜,从而促进经济区经济的一体化。

3.4 加紧环线路网建设,促进经济区流通速率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目前成都经济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基本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放射性布局,经济区内各地级市除雅安外到成都的距离均在一小时之内(成雅铁路通车后,成雅也能一小时互通),这样的交通分布利于各地级市与成都的联通,利于成都向经济区内各地级市的辐射,但是经济区内环形线路缺乏,经济区内环线上地级市的交流困难较大,成本较高,经济协同程度较低,因此应该加强经济区内环线地级市间的互联互通,进行环线高速公路路网的完善以及环线地级市间铁路的建设,促进经济区内人员、物质的快速流通,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经济质量。

4 结论

成都经济区作为四川经济的核心区域,在四川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区经济的协作水平越高,则经济的发展越协调、越能持续。研究发现:就研究时间段而言,经济区内各地市经济有序度在逐年提高,经济区内地市间、经济区内协同度都在逐年上升,表明经济区内经济发展越来越协调,经济持续发现的能力在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经济区内经济协同程度总体还比较低,到2014年才0.116,协同水平还很低,当然,这是经济区目前的发展水平、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结果。经济区经济要协同、更好、更快发展,需要在关键要素、高端人才、区间协作、路网建设等方面着力提升,以实现成都经济区乃至四川经济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1]张宏平.王东明主持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座谈会强调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OL].[2016-02-19].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60219/000649380.html.

[2]李琳,刘莹.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哈肯模型的分阶段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4(9):1603-1616.

[3]崔治文,赵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2):28-32.

[4]彭耿,刘芳.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协同度的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4(10):39-45.

[5]聂法良.城市森林协同治理体系的协同度评价指标及应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2):173-179.

[6]范厚明,马梦知,温文华,等.港城协同度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9).

[7]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4):51-55.

[8]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统计年鉴2006-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5.

Research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Chengdu Economic Zone

YI Wei,MA Li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uining Sichuan,629000)

This paper constructs economic compound system,collaborative research system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model in Chengdu economic zone. It adopts entropy method to calculate economicsynergy degree of Chengdu economic zone.By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we know that financial income,per-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affect economic synergy on a large extent.Finally,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seize the key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introduce and cultivate talents of high-tech and vocational skills,work in cooperation with a due division of labor cooperation,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construct loop line highway and railway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synergy of Chengdu economic zone.

Chengdu Economic Zone;Economic Cooperation;Model;Entropy Method

张隆辉

F127

A

1672-2094(2017)05-0024-07

2017-05-17

本论文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四川区域物流协同研究”(编号:17SA0177);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课题“四川省经济活力研究”(编号:15SB0258)的研究成果

易 伟(1976-),男,四川安州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马 莉(1977-),女,四川高坪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参量经济区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环形光的形成与参量的依赖关系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含双参量的p-拉普拉斯边值问题的多重解
锁定放大技术在参量接收阵中的应用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