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的关系

2017-12-29段彩彬许晓辉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独生子女问卷

段彩彬,周 会,许晓辉

(1.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2.沈阳医学院)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的关系

段彩彬1,周 会2,许晓辉1

(1.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2.沈阳医学院)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运用修订的就业心理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就业认知评价量表,对669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就业认知评价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1)就业心理压力与就业认知评价和社会支持两两相关;(2)家庭支持和威胁性评价对就业心理压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威胁性评价在家庭支持和就业心理压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受家庭支持、威胁性评价等多因素影响。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

就业心理压力指由内在或外在刺激引起的,对个体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心理感受。也即学生在就业情境中许多内外在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1]。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趋向大众化,大学生就业模式也由包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出现就业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就业焦虑[2]。不少学者均对就业心理现象开展调查,但单独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论述却很少,因此,探讨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缓解高校就业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就显得尤为必要。

社会支持指来自于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个体免受不利环境的伤害[3]。范瑞泉等[4]指出,女生的支持利用度和倾诉求助的得分比男生高。唐燕等[5]则从年级角度出发,指出大四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最多,其次是大一、大三、大二。李丽敏[6]则实证探讨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由此可见,社会支持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从多个因素来探讨其相互间关系的则较为少见。

就业认知评价是指针对压力事件对自身健康的意义而对压力事件及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评判的过程。伍明辉[7]将就业认知评价分类为威胁性评价、挑战性评价、胜任力评价。还有学者探讨认知评价与压力的关系。Rodney等[8]发现挑战性评价、次级评价对压力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而威胁性评价对压力则有显著的预测效果。伍明辉[7]则进一步指出,就业认知评价在就业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然而,关于就业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就业心理压力的关系却较少有学者探讨。本研究欲从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等多因素出发,探讨其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进而构建数学模型,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辽宁省5所高校抽取大四女大学生800名,由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量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69份,有效回收率为83.6%。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卷 依据湖南师范大学舒晓丽[1]的硕士学位论文中设计的调查问卷,结合当前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正式问卷共20题,分4个维度。个人因素(7题);家庭因素(7题);专业因素(3题);学校因素(3题)。问卷采用五级评分,包括“压力全无”、“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较重”、“压力严重”五个等级。从轻到重依次记分1分~5分,问卷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3以上,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3,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2.2 社会支持问卷 依据西南大学李丽敏[6]的硕士学位论文中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女大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修订。正式问卷共15题。其中包括:学校支持因素(8题);家庭支持因素(4题);朋友支持因素(3题)。问卷采用五点计分,包括“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5个等级,分别记为5分~1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63。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2.3 大学生就业认知评价问卷 依据广西师范大学伍明辉[3]的硕士学位论文中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3]。正式问卷共17题,分为三个维度。挑战性评价(7题);威胁性评价(6题);胜任力评价(4题)。问卷采用五级记分,包括“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5个等级,分别记为5分~1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45,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运用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人口学特征 采用t检验从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师范生三个人口学变量上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差异,结果见表1。文史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理工专业的女大学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的就业压力(P<0.01);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非师范生的就业压力(P<0.01)。

表1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s)

表1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s)

注:**P<0.01

?

2.2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和就业认知评价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学校支持和家庭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就业认知评价的威胁性评价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胜任力评价呈负相关(P<0.05),而与挑战性评价不相关。就业认知评价的威胁性评价与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胜任力评价与学校支持、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

2.3 就业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的偏相关分析 以社会支持总分为控制变量,计算就业心理压力与就业认知评价的偏相关系数,得知就业心理压力与威胁性评价呈显著正相关(r=0.386,P<0.01),与挑战性评价和胜任力评价相关不显著;以就业认知的威胁性评价为控制变量,计算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偏相关系数,得知就业心理压力与家庭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159,P<0.01),与学校支持和朋友支持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因此,女大学生就业认知的威胁性评价和家庭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关系是直接的,而就业认知的胜任力评价和所获得的朋友支持与就业心理压力的关系可能是间接的。

表2 就业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和就业认知评价相关分析(r)

2.4 社会支持和就业认知评价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就业心理压力为因变量,家庭支持、威胁性评价为自变量,采取分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三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见表3。社会支持因素中的家庭支持因子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同时显著正向预测就业认知评价中的威胁性评价因子。在进一步控制威胁性评价因子后,家庭支持因子仍显著负向预测就业心理压力,标准化回归系数为β=-0.121(P<0.01)。因此,威胁性评价在家庭支持和就业心理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模式图见图1。

表3 威胁性评价的中介效应检验

图1 模式图

3 讨论

3.1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差异分析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女大学生在毕业生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据统计,女大学生2003年为80万,占总毕业生数的38%,到2009年人数已达到1 082万,首次超过男生人数,占51.35%,之后每年都在递增。这使得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的严峻。国内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就业难,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高于男大学生,有的甚至出现焦虑情绪[9]。一方面,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就业歧视,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所代表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层女性,对职业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当就业期待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出现时,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逐渐增加。然而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的就业心理压力还是有差异的。

文史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理工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这与崔继红[10]、伍明辉[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社会对理工专业的人才需求远高于对文史专业的人才需求,并且理工专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而文科专业的职位其不可替代性要远低于理工专业的职位。这使得文史专业的学生在求职时会面对更多的潜在的竞争对手。这无疑增加了文史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理工专业的女大学生在理工科的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于文史专业的女大学生在文史专业的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的多。物以稀为贵,人才同样如此。

非独生子女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的就业压力。本研究显示,独生子女在就业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非独生子女由于要与家庭的其他兄弟姐妹分享整个家庭的支持,而在就业时,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里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无疑使得非独生子女体会到更多的就业心理压力。

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非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据调查显示高考生源大省山东报名人数从2008年的80万开始快速下降,两年降幅接近20%,2010年报名人数仅为66万。可见初高中的生源数在下降,相应的会使社会对教师的需求下降,留给师范毕业生相应的职位也会大幅下降。这无疑增加了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3.2 威胁性评价在家庭支持、就业心理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由表2、表3可知,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相关显著,其中偏相关分析发现,就业心理压力与女大学生就业认知的威胁性评价、家庭支持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与就业认知的胜任力评价、朋友支持是间接的。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威胁性评价在家庭支持、就业心理压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家庭支持可直接负向预测就业心理压力。即家庭提供支持越多,则就业心理压力越少;反之亦成立。家庭支持还可通过威胁性评价间接预测就业心理压力,其中家庭支持正向预测威胁性评价,进而正向间接预测就业心理压力;反之亦成立。用X1代表家庭支持,X2代表威胁性评价,Y代表就业心理压力,构建中介模型函数关系式如下:Y=0.112X1+0.447X2。

因此,女大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心理压力受到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家庭方面:特别是父母亲在给予子女就业帮助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和程度,适当的家庭支持有助于子女就业心理压力的缓解。学校方面:首先应制定合理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就业,降低学生的就业认知威胁性评价,进而降低就业心理压力;其次学校在对女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注重培养她们合理的就业认知评价,端正就业态度,帮助她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教师应多方面、多角度教育学生,改变其对就业的不良人认知;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深入认识就业工作,对降低学生威胁性就业认知评价有积极作用。学生自身方面:应努力学习,多与父母、教师沟通思想,探讨自己对就业的认知,及时更正自己的不良认知评价。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工作,多去企业锻炼,了解就业形势,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理性选择第一份工作。

4 结语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业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业认知评价和社会支持只是其中两个因素。就业认知评价在社会支持和就业心理压力的中介作用值得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深思,对于同一事件的认识评价不同,所导致的行为结果也不同。故女大学生在就业心理压力方面进行自我调试之外,还要依赖高校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另外,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其它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全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学校就业指导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1]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以长沙地区大学生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段彩彬,张冰,许晓辉,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沈阳大学学报,2017,19(2):205-209.

[3] Sarason BR.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working models of self and actual others[J].JPers Soc Psychol,1991,60 (2):273-287.

[4]范瑞泉,陈维清.医学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47-48.

[5]唐燕,史文.重庆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特点[J].职业与健康,2007,23(9):687-689.

[6]李丽敏.重庆市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压力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7]伍明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认知评价与就业焦虑的相关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8]Rodney V.Nurse stress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on in people with dementia:its relationship to hardiness,cognitive appraisal and coping[J].JAdv Nurs,2000,31(1):172-180.

[9]段彩彬,刘春雷.就业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3):129-131.

[10]崔继红.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D].长春:吉林大学,2010.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and Employment Cognitive Evaluation on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DUANCaibin1,ZHOUHui2,XUXiaohui1
(1.Department of Students Affairs,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2.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and employment cognitive evaluation on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Methods: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mong 669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scale,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employment cognitive rating scal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or employment cognitive evaluation and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was evaluated by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Both of social support and employment cognitive evaluation were related with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Family support and threat assessment have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Threat assessment plays a mediatingrolebetween family support and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Conclusion:The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of femalecollegestudentscan beinfluenced by family support and threat assessment.

femalecollege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employment cognitiveevaluation

R844.5

A

1008-2344(2017)05-0418-04

10.16753/j.cnki.1008-2344.2017.05.012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No:16JDSZ1017);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No:JG17DB445);2016年度沈阳农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

段彩彬(1987—),男(汉),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E-mail:duancaibinhappy@126.com

2017-06-08

(杨秀梅编辑)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独生子女问卷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问卷网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通过图片看内心
问卷大调查
独生子女需要的是保障而非奖励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