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河岸带植物资源调查与健康状况评价
2017-12-29杜红玉宋雪珺田晶晶蔡永立
杨 璐 ,杜红玉 ,宋雪珺 ,江 洪 ,田晶晶 ,蔡永立
(1.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黄浦江河岸带植物资源调查与健康状况评价
杨 璐1,2,杜红玉1,2,宋雪珺1,2,江 洪1,2,田晶晶1,2,蔡永立1,2
(1.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河岸带植被是河岸带结构与功能的核心,摸清河岸带植物资源状况是对河岸进行治理、修复和绿化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根据黄浦江流经的行政区,将其江河岸带划分为3段:市区段、近郊段、远郊段,分段调查了河岸带植物资源状况,包括植物种类及群落特征,并结合QBR指数法评价分析了河岸带植被质量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黄浦江河岸带植被共计177种,分别隶属于74科129属,市区段植物资源种类最丰富,共120种,隶属于59科97属,占总种数的67.8%;其次是近郊段104种植物,隶属于53科88属,占总种数的58.8%;植物种类最少的是远郊段。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群落共计158个,可归纳为6大类型:香樟群落、响叶杨群落、落羽杉群落、垂柳群落、女贞群落、池杉群落,以香樟群落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分为4种类型:乔、乔-灌、乔-草和乔-灌-草,其中二层结构居多。根据评价打分结果,黄浦江河岸带植被质量总体状况一般,远郊段质量最好,市区段最差。造成植物资源分布和植被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利用强度、硬质化程度、绿化水平和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根据调查情况,本研究系统地反映黄浦江河岸带植物资源现状与特征,从而为其河岸带综合治理、修复改造和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种类;植物群落;植被质量;评价
河岸带是指位于河流与陆地交界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区域,包括高低水位之间的河床以及高水位至被洪水影响的高地区域,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1-2]。河岸带植被是河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物种类和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格局以及生境等与河流和陆上高地有较大差异[3-4];也是河岸带结构与功能的核心,发挥着过滤、屏障和护岸以及调节微气候、提供有机物质和栖息地、生态廊道等重要功能[1-5]。黄浦江是上海市的地标河流和重要水道,然而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人为改造和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河岸带硬质化、自然植被破坏,对黄浦江沿岸植被的生境和河岸带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影响[6]。
目前,有关河岸带植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样性[7-9]、植被类型与组成[10-11]、植被空间格局与环境关系[12-15]、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16-17]、群落演替与机制等方面[18-20],部分学者对上海地区河岸带植被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如周昭英[21]对上海地区河岸带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植物群落组成,徐洁思[22]从植物配置的角度对上海市河岸带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罗扬[23]对上海苏州河上游河岸缓冲带的植被模式进行了探索和评价,左倬等[24]对上海青浦区河流滨岸带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左俊杰[25]以上海滴水湖为例对河岸植被缓冲带进行了定量规划研究。而针对黄浦江河岸带植被的研究较少,也缺乏有关植物资源现状方面的研究。然而,摸清河岸带植物种类、群落类型和分布、植被健康状况等植物资源现状,对黄浦江河岸带治理、修复和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总结前人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26-28],本研究通过航片预判与实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对黄浦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河岸带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整理和分析了植物种类及群落特征,并结合QBR指数法(Qualitat del Bosc de Ribera,in English, ‘Riparian Forest Quality’)[29]从植被总覆盖度、覆盖结构、覆盖质量3个方面对河岸带植物资源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市区段、近郊段和远郊段的植物资源状况,旨在系统地反映黄浦江河岸带植物资源现状与特征,从而为其河岸带综合治理、修复改造和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上海市地处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黄浦江是上海市的地标河流,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宝山11区,至吴淞口注入长江,是一条兼具自然与城市特征的河流。河流全长113.4 km,河宽300~770 m,流域面积约2.4×104km2[26]。所在区域为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 ℃,近年来(2005―2012)年均降水量1 266.6 mm,降水天数130 d(上海市统计年鉴2006―2013)。
本研究根据黄浦江流经的行政区,结合前人的研究[6],将黄浦江分为3段(图1):市区段、近郊段、远郊段。市区段为吴淞口至龙华港汇流点,该段人为开发利用强度大,土地利用复杂,规划建设了多个沿岸景区、城市绿地和滨江公园,集航运、景观休闲、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北端靠近吴淞口沿岸的工厂、码头、军港、居住地等有所增加。近郊段为龙华港汇流点至大泖港汇流点,下游主要经过闵行开发区、吴泾化工区,工厂遍布,公园绿地零星分布,上游分布较多农田,郊区化现象逐渐增强。远郊段为大泖港汇流点分别至淀峰、红旗塘省界和胥浦塘省界的3条支流,沿岸以人工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农田耕地和自然村落为主,流经朱泾工业园区,有部分工厂、码头、水产养殖塘,郊区化现象明显。
1.2 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1.2.1 调查范围
本研究参照《河道管理条例》和河岸带宽度相关研究文献[30-32],通过上海市卫星图片(2012年,分辨率0.6 m)和Google earth影像预判,确定黄浦江河岸带植物资源调查的宽度为30 m,具体分为有堤防和无堤防两种情况,对于有堤防的河道,调查范围是防汛墙以外30 m的范围,无堤防的河道,调查范围是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以外30 m的范围。
1.2.2 调查方法
图1 黄浦江调查分段Fig.1 The study reaches of Huangpu river
(1)根据卫星图片和Google earth影像,测量黄浦江岸线(两岸)长度,判别黄浦江沿岸有植被覆盖的区域,测量在岸线方向上的植被覆盖距离,在卫星图片中进行标记和编号;(2)对卫星图片标记区域的植被进行全面踏查,设置大小为100 m(平行于河流)×30 m(垂直于河流)的样带,调查共计选取样带241处,对每个样带进行GPS定位并记录,以便于对与卫星图片中不匹配的植被分布情况进行调整;(3)具体样方设计为草本群落2 m×2 m,灌木群落5 m×5 m至10 m×10 m,乔木群落为5 m×5 m至20 m×20 m,调查记录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主要优势种、伴生种和其他种类,以及典型植物群落的组成、类型和结构;(4)对样带植被总体质量进行评价。
1.3 植被质量评价方法
总结前人对河岸带评价的研究参考文献[33-36],结合QBR指数法,从植被总覆盖度、植被覆盖结构、植被覆盖质量3个方面对河岸带植被质量进行评价。咨询相关专家意见,选取有代表性、操作性强的具体评价指标,确定打分方法,构建河岸带植被质量评价体系和对应的质量等级(表1,表2),对样带内植被质量状况进行评分,获得相应的健康质量评价等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种类现状
调查发现,黄浦江河岸带部分区域植被覆盖情况与卫星图片存在差异,一些航片中的标记处实际仅有孤立的几棵植物,故只记录植物种类,不设置样带、不计入群落类型。调查在市区段、近郊段和远郊段分别设置样带39、81和121个,记录黄浦江河岸带种子植物共计74科129属177种(表3)。
按河段划分,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市区段120种,隶属于59科97属,占总种数的67.8%;其次是近郊段104种植物,隶属于53科88属,占总种数的58.8%;植物种类最少的是远郊段。按生活型划分,木本植物共计56科130种,包括乔木34科65种,灌木25科59种,竹类1科2种,藤本4科4种;草本植物有25科47种。分析表明,市区段和近郊段绿化水平较为完善,如滨江公园、城市绿地等,园林绿化物种较丰富;木本植物资源丰富,草本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可能原因是城市绿化更加偏重对乔木、灌木的规划和种植。
2.1.1 科级统计
根据修晨和欧阳志云等[37]对科、属的统计方法,将调查记录到的黄浦江河岸带74科植物根据所含属数划分,含10属以上科定为大科,中科(含5~9属)、小科(含2~4属)和单属科(表4)。其中,大科有2个,即蔷薇科(Rosaceae,10属/16种,下同)和禾本科(Gramineae,10/10),仅占总科数的2.7%,其二者在属的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两科累计20属,占总属数的15.5%。中科有3个,即豆科(Leguminosae,7/12)、菊科(Compositae,6/6)和木犀科(Oleaceae,5/9),占总科数的4.1%,累计18属,占总属数的14.0%。小科有16个,包括百合科(Liliaceae,3/6),木兰科(Magnoliaceae,3/6),忍冬科(Caprifoliaceae,3/4),桑科(Moraceae,3/4),小檗科(Berberidaceae,3/4),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3/3), 柏 科(Cupressaceae Bartling,2/5),锦葵科(Malvaceae,2/5),葡萄 科(Vitaceae,2/2),莎草科(Cyperaceae,2/3), 杉 科(Taxodiaceae Warming,2/3), 夹竹 桃 科(Apocynaceae,2/2), 松 科(Pinaceae Lindl.,2/2),无患子科(Sapindaceae,2/2),杨柳科(Salicaceae,2/2),樟科(Lauraceae,2/2),这些科占总科数的21.6%,累计38属,占总属数的29.5%。单属科数量较多,有53科,占总科数的71.6%,累计53属,占总属数的41.1%。结果显示,黄浦江河岸带的植物种类比较集中于少数几个大科和中科,而大多数科只有少数属和种或者单属单种。
表1 河岸带植被质量评价评分Table 1 Evaluation of riparian vegetation quality
表2 质量评价等级表Table 2 Grades of quality evaluation
表3 黄浦江河岸带基本信息及物种构成统计Table 3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riparian plant of Huangpu river
表4 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科级统计Table 4 The composition of family of riparian plant species in Huangpu river
2.1.2 属级统计
调查共记录黄浦江河岸带有植物129属,按照所含种数划分,含4种以上属定为大属、小属(含2~3种)和单种属(表5)。其中,大属有6个,均含有4个种,分别是黄杨属Buxus,槐属Sophora,木槿属Hibiscus,女贞属Ligustrum,槭属Acer,圆柏属Sabina,累计含24种,占总种数的13.6%。小属有26个,占总属数的20.2%,共累计56种,占总种数的31.6%。单种属有97个,占总属数的75.2%,共累计97种,占总种数的54.8%。结果显示,黄浦江河岸带植被以单种属和小属为主,尤其单种属占了绝大部分,属的组成较分散,植物组成较复杂。
表5 黄浦江河岸带植物属级统计Table 5 The composition of genus of riparian plant species in Huangpu river
2.2 黄浦江河岸带群落特征概况
调查共记录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群落158个,市区段、近郊段和远郊段群落类型数量相近,其中市区段样带数量最少,但其群落类型较其他两段更为丰富和多样化,而远郊段远离市区由于多农田、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等,沿岸群落类型在相当长的距离上变化不大,群落类型相对单一(表3)。
2.2.1 群落类型
对植物群落进行归类整理,由于偶见种数量少、体积小、对生境影响较小,故将优势种和伴生种相同、仅偶见种有差异的群落归为一种,共计117种。依据组成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型和群落立地自然生态条件,归纳出6大类群落类型,为香樟群落、响叶杨群落、落羽杉群落、垂柳群落、女贞群落、池杉群落。依据群落内优势种数量(1~3个优势种)进一步划分出13小类,如“香樟+垂柳”为2个优势种的群落,即属于香樟群落大类中的第二小类(Ⅰ-2)(表6)。
(1)香樟群落Ⅰ。该群落是黄浦江河岸带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植物群落,在市区、近郊、远郊3段均有分布,共计58种,占植物群落总数的49.57%。其中,有2个优势种(如“香樟+垂柳”)的群落达28个,仅有香樟一个优势种的群落有25个,二者占群落类型总数量的45.30%,3个优势种(如“香樟+广玉兰+日本晚樱”)并存的较少,仅有5种。
表6 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群落类型统计Table 6 The types of plant community of riparian in Huangpu river
(2)响叶杨群落Ⅱ。主要分布于远郊段和近郊段,尤其以远郊段居多。该群落共计25种,占植物群落总数的21.37%,仅次于香樟群落。主要优势种有香樟、女贞、落羽杉、无患子、垂柳。
(3)落羽杉群落Ⅲ。主要分布于近郊段和远郊段,共计11种,占植物群落总数的9.40%。主要优势种有女贞、香樟、合欢、垂柳、无患子。主要伴生种为紫荆、紫叶李、金钟花、海桐、珊瑚树、夹竹桃、构树、狗牙根、麦冬。
(4)垂柳群落Ⅳ。该群落以市区段和远郊段居多,共计10种,占植物群落总数的8.55%。主要优势种有香樟、乌桕、桑、朴树、无患子、落羽杉、柿。
(5)女贞群落Ⅴ。该群落在市区、近郊和远郊均有分布,共计7种,占植物群落总数的5.98%。主要优势种有池杉、香樟、落羽杉、垂柳。
(6)池杉群落Ⅵ。该群落以市区段和远郊段居多,共计6种,占植物群落总数的5.13%。主要优势种有香樟、女贞、广玉兰。
2.2.2 群落结构
调查记录的158个群落在层次结构上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乔、乔-灌、乔-草、乔-灌-草。二层结构(乔-灌、乔-草)共计116个,占总数的73.5%,可见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以两层结构为主。其中乔-灌结构的有108个,占68.3%;乔-草结构的有8个,占5.13%。而在层次上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3层结构较少,记录到23个,仅占群落总数的14.53%。
调查发现样地内靠近黄浦江岸边多以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为主,远离黄浦江岸边多是乔-草或乔-灌结构。样地总体植被覆盖度一般,其中乔木覆盖度相对较好,但优势种较少且单一,多为人工林;灌木盖度较低,市区段灌木种类相对较多,其他段种类较单一;草本覆盖度低,多为野生杂草或人工绿化种植。
调查显示乔木层优势种主要有香樟、响叶杨、女贞、构树、广玉兰、红枫、雪松、落羽杉、池杉、落羽杉、垂柳、水杉;灌木层中,紫叶李、小叶黄杨、桂花、海桐、八角金盘、红花檵木、圆柏、夹竹桃、火棘、云南黄馨、金钟花、紫荆、紫薇、雀舌黄杨为主要优势种;草本层中,麦冬、狗尾草、狗牙根、马尼拉、白车轴草、稗为主要优势种。
2.3 黄浦江河岸带植被质量评价
从航片图测量结果可知,黄浦江河岸带林地长度占河岸线总长度的51.8%,其中远郊段林地长度占比最大,达66.0%,近郊段、市区段依次减少。分析原因是市区段、近郊段人口密集,人为活动和对河岸带的开发利用强度较大,虽然分布有公园、绿地,但硬质化程度远高于远郊区,土地利用复杂,沿岸常被工厂、居住地、码头、军港等建筑用地占用。
对241个样带植被质量健康状况进行打分,结果显示,86.6%的样带植被健康状况处于良和一般水平,即质量等级2和等级3,分布于等级1和等级4的样带较少,只有少数几个样带植被质量很差,处于等级5。总体而言,黄浦江河岸带植被质量健康状况一般,平均得分为57.4分,处于质量等级3,市区段、近郊段和远郊段均处于质量等级3,为一般水平,其中远郊段植被质量评分最高,且总盖度、覆盖结构和覆盖质量各项平均得分均高于其他两段。各段的样带得分质量等级分布情况和总体质量等级分布情况相似,等级2和3所占比例子较高。
具体来看,总盖度平均分为23.6分,远郊段、近郊段和市区段的该项平均分依次降低,可以得出黄浦江河岸带植被覆盖度和连通水平总体情况较好,而远郊段和近郊段明显优于市区段。覆盖结构总平均分为15.6分,从远郊段、近郊段和市区段的该项平均分依次降低,可见黄浦江河岸带植被覆盖结构总体情况较差,且远郊段、近郊段和市区段的该项平均分依次降低,与群落调查结果对比,市区段虽然群落类型丰富多样,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但由于多为公园和绿地植物造景,其乔木和灌木并非大面积种植,二者覆盖都较少,因而此项得分偏低。覆盖质量总平均分为18.1分,其中远郊段和市区段该项得分高于近郊段,结果显示,黄浦江河岸带植被覆盖质量总体水平一般,远郊段乔木群落多沿河连续分布且覆盖河岸带边缘,市区段乔木层优势种种类较多,因此均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评分(见表7)。
3 结论与讨论
3.1 植物资源总体特征
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物种丰富程度一般,整体生物多样性低,乡土植物少。经调查共记录到植物74科129属177种。木本植物共计56科130种,包括乔木34科65种,灌木25科59种,竹类1科2种,藤本4科4种;草本植物有25科47种。植物种类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大科和中科(蔷薇科、禾本科、豆科、菊科、木犀科),而大多数科只有少数属和种或者单属单种。植被属的组成较分散,以单种属和小属为主,尤其单种属占了绝大部分(小属26个,占总属数20.2%,单种属97个,占总属数75.2%),植物组成较复杂。
表7 黄浦江河岸带3段植被质量得分与等级Table 7 The vegetation quality scores and grades of three reaches of Huangpu river
黄浦江河岸带群落类型较少,群落结构单一。记录到植物群落158个,共计117种,群落类型相对集中,可归纳为6大类型:香樟群落、响叶杨群落、落羽杉群落、垂柳群落、女贞群落、池杉群落。其中香樟群落是黄浦江河岸带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植物群落,共计58种,占植物群落总数的49.57%,在市区、近郊和远郊段均有分布。群落结构有4种类型:乔、乔-灌、乔-草、乔-灌-草。占总数73.50%的群落以两层结构为主(乔-灌、乔-草),可见大部分群落结构层次简单,而在层次上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3层结构较少。整体上上草本层比例低,大部分仅在防汛墙边缘及绿地边缘覆盖度较高;灌木层缺乏,虽然乔-灌结构较多,但集中在人工配置群落层次丰富的市区段,而近郊和远郊段,灌木层比例较低,且应用种类较少,多为路两侧呈单排种植,绿地内部几乎没有灌木。
黄浦江河岸带林地长度占河岸线总长度的51.8%,河岸带植被质量总体健康状况一般,平均得分为57.4分,处于质量等级3。在调查的241个样带中,86.6%的样带植被健康状况处于质量等级2(良)和等级3(一般),分布于等级1和等级4的样带较少,只有少数几个样带植被质量很差,处于等级5。黄浦江河岸带植被覆盖度和连通水平总体情况较好,总盖度平均分为23.6分,植被覆盖结构总体情况较差,平均为15.6分,植被覆盖质量总体水平一般,平均为18.1分。
黄浦江河岸带整体得分较低,主要源于人为活动对河岸带造成的影响。具体原因分析有:一是黄浦江沿岸修筑有硬质化的砌石或混凝土堤岸,以及防汛墙、防汛通道等防洪工程,破坏了河岸带原有的自然生境,使植被生长受到影响,导致植被覆盖度、连通性降低,河岸带质量下降;二是河岸带是典型的开放系统,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植被组成和群落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对河岸带生境造成影响。这与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38-39]。
3.2 各河段植物资源差异的原因分析
市区段、近郊段和远郊段对比,林地长度占岸线比例最高、植被质量评分最高的是远郊段,近郊段、市区段依次降低,且总盖度、覆盖结构和覆盖质量各项平均得分远郊段均高于其他两段。植物资源最丰富的是市区段,记录到植物120种,隶属于59科97属,占总种数的67.8%,其次是近郊段104种植物,隶属于53科88属,占总种数的58.8%,远郊段植物种类最少。群落类型数量3段相近,6大类群落类型在3段均有出现,但分布情况具有差异,例如香樟是常见的绿化树种,香樟群落在各段均有大量分布,响叶杨是常见的造林树种,其群落主要分布于远郊段和近郊段,尤其以远郊段居多。
研究发现,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规划建设和人为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开发利用强度对河岸带沿线占用情况有影响。市区段人口密集,人为活动和对河岸带的开发利用强度较大,土地利用复杂,河岸带分布有滨江公园、城市绿地等,但硬质化程度远高于远郊区,除了绿化区域外,沿岸常被工厂、居住地、码头、军港等建筑用地占用,近郊段和远郊段的郊区化现象逐渐增强,人为开发利用强度减弱,人工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农田耕地居多,因而市区段林地占河岸线的比例明显低于近郊和远郊段。
(2)硬质化程度不同对河岸带覆盖和连通性有影响。近郊段和远郊段河岸带硬质化结构少或防汛墙低,植被覆盖和连通性较高,而市区段多亲水平台、高防汛墙以及防汛通道,植被连通性较低;同时,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带来的植被覆盖、种类和组成结构的变化,远郊段以水源涵养林、人工防护林居多,体量大且连续,植被覆盖较近郊和市区段多,近郊和市区段沿岸有较多码头和商业建筑,滨江公园和绿地分散,植物造景的乔木和灌木体量小,覆盖度相对较低。
(3)绿化水平和人为干扰不同对植物种类、群落分布有影响。虽然市区段沿岸林地比例较低,但市区段绿化水平更为完善,公园、绿地相对较多,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均匀繁多,同一样带内常出现多种群落,且人工配置的群落层次丰富,其群落类型较其他两段更为丰富和多样化,这与李晨然等[39]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似;近郊段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较市区小,较远郊段大,中度干扰假说认为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生物多样性[40-41],包含植物种类因此也相对较多;远郊段远离市区,沿岸林地比例大,但多为水源涵养林和人工防护林等,植物体量较大但种类相对较少,沿岸群落类型在相当长的距离上变化不大的现象较为常见,群落类型相对简单化。
3.3 河岸带植被恢复改造建议
长期的城市化建设、防洪工程、农业开垦等人为活动对河岸带植被产生负面影响,造成黄浦江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河流环境。因此,为了对河岸带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恢复,使其更好的发挥功能,建议根据黄浦江河岸带上下游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植被恢复改造。具体建议如下:
(1)远郊段自然化。远郊段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弱、土地利用变化相对较小,对河岸带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采用恢复、还原的办法,使河岸带自然化,提高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能力。
(2)近郊段乡土化。近郊段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强,景观功能需求较大,可以增加乡土树种的种植,乡土植物在适应当地小环境方面更具优势,对本地的气候、土壤环境、水位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3)整体多样化。植物种类多样化,适当丰富草本层的植物种类,草本自我恢复能力强,可采用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加以应用;同时,丰富乔木和灌木种类,提高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多样化,采用不同类型植物配置,提高观赏性;结构模式多样化,建议多采用乔-灌-草的典型群落模式种植,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提高河岸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4)荒地恢复化。调查中发现郊区河岸存在部分荒地,建议恢复植被,可种植多年生的乡土植物,其适应能力强、可建立较稳定的植物群落,营造良好的河岸带生境,同时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1] Naiman R J, Decamps H. The ecology of interfaces: Riparian zone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97(28):621-658.
[2] 郭怀成,黄 凯,刘 永,等.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J]. 地理研究, 2007, 26(4): 789-798.
[3] 刘以珍,张祖芳,蔡奇英,等. 赣江河岸带植被的数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7): 965-971.
[4] 夏继红,严忠民. 生态河岸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3): 252-255.
[5] 张文丽,夏会娟,张 远,等. 东辽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数量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14,33(5):1142-1149.
[6] 田晶晶. 黄浦江河岸带生态健康评价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7] 韩 路,王海珍,于 军. 河岸带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环境学报, 2013(5): 879-886.
[8] 赵鸣飞,康慕谊,刘全儒,等. 东江干流河岸带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J]. 资源科学, 2013, 35(3): 488-495.
[9] 牟长城,倪志英,李 东,等. 长白山溪流河岸带森林木本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规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5):943-950.
[10] 刘以珍. 赣江河岸带植被特征[D].南昌: 南昌大学, 2010.
[11] 吉久昌,郭跃东,郭晋平,等.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J]. 生态学报, 2009, 29(3): 1587-1595.
[12] Stockan J A, Langan S J, Young M R. Investigating Riparian Margins for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Plant-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in Northeast Scotland[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12, 41(2): 364-372.
[13] 孙晓涛,陈传胜,肖 波,等. 植被过滤带拦截径流和泥沙效果的模型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4):96-101.
[14] 江明喜,邓红兵,蔡庆华. 神农架地区珍稀植物沿河岸带的分布格局及其保护意义[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11):1373-1376.
[15] 赵锐锋,周华荣,钱亦兵,等. 塔里木河中下游湿地及周边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探[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6): 955-960.
[16] Suzan-Azpiri H, Enriquez-Pena G, Malda-Barrera G.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Mexican baldcypress(Taxodium mucronatumTen.) in Queretaro, Mexico[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7, 242(2-3): 243-249.
[17] 廖忠明,郭晓敏,黄红兰,等. 贡江下游硬头黄竹河岸带群落结构及其分布[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5): 1313-1318.
[18] Hedl R, Kopecky M, Komarek J. Half a century of succession in a temperate oakwood: from species-rich community to mesic forest[J].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2010, 16(2): 267-276.
[19] 郭跃东,郭晋平,张芸香,等.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环境梯度格局和演替过程[J]. 生态学报, 2010, 30(15): 4046-4055.
[20] 高润梅,郭晋平.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的演替分析与预测[J].生态学报, 2010, 30(6): 1564-1572.
[21] 周昭英. 上海地区生态河岸带的理论与构建[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2] 徐洁思. 上海市河岸带植物配置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3] 罗 扬. 苏州河上游河岸缓冲带植被模式的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4] 左 倬,由文辉,汪冬冬. 上海青浦区不同用地类型河流滨岸带生境及植物群落组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20(1): 116-121.
[25] 左俊杰. 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6] 何逢斌,夏江林,胡忠辉,等. 南岳衡山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0):49-53.
[27] 晏 丽,廖博儒. 武陵山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34(10): 51-55.
[28] 杨贤均. 武冈云山景观植物资源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27(5): 87-91.
[29] Munn A, Prat N, Sol C,et al. Asimple fiel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riparian habitat in rivers and streams:QBR index[J]. 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2003, 13(2): 147-163.
[30] 张以晖. 黄浦江河岸带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水质响应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1] 夏继红,鞠 蕾,林俊强,等. 河岸带适宜宽度要求与确定方法[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3): 229-234.
[32] Lee P, Smyth C, Boutin S. Quantitative review of riparian buffer width guidelines from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 70(2): 165-180.
[33] 高润梅,石晓东,郭跃东. 山西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稳定性评价[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6): 491-503.
[34] 李春华,叶 春,赵晓峰,等. 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 2012, 32(12): 3806-3815.
[35] Sirombra M G, Mesa L M. A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riparian forests in subtropical Andean streams: QBRy index[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2, 20(1): 324-331.
[36] 汪冬冬,杨 凯,车 越,等. 河段尺度的上海苏州河河岸带综合评价[J]. 生态学报, 2010, 30(13): 3501-3510.
[37] 修 晨,欧阳志云,郑 华. 北京永定河-海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的区系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 34(6): 1535-1547.
[38] Richardson D M, Holmes P M, Esler K J,et al. Riparian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lien plant invasions, and restoration prospects[J].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2007, 13(1): 126-139.
[39] 李晨然,晏 海,宋爱春,等. 城市河岸带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26(6): 1530-1535.
[40] 孙儒泳,李 博,诸葛阳,等. 普通生态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1] Connel J. Diversity in tropical rainforests and coral reefs[J].Science, 1978(199): 611-612.
Investigation and health assessment of riparian vegetation of Huangpu River, China
YANG Lu1,2, DU Hongyu1,2, SONG Xuejun1,2, JIANG Hong1,2, TIAN Jingjing1,2, CAI Yongli1,2
(1.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2. Shanghai Key Lab for Urban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Eco-Restoration, Shanghai 200241, China)
Riparian vegetation is the core of the riparia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riparian vegetation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riparian management, repair and greening. According to the borough Huangpu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river riparian zone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aches: downtown, suburb and outskir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lant species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ach, and evaluates the health quality of riparian vegetation by QBR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otally 177 species which belong to 74 families and 129 genera in this zone. Plant species in downtown reach is signi ficantly richer than others, which have a total of 120 species belonging to 59 families and 97 genera. It accounts for 67.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Then, the suburb reach has 104 species of plants, belonging to 53 families, and 88 genera, and it accounts for 58.8% of the total. While the plant species in outskirts is the least. There are 158 plant communities, which can be grouped into six major types:Cinnamomum camphoracommunity,Populus adenopodacommunity,Taxodium distichumcommunity,Salix babylonicacommunity,Ligustrum lucidumcommunity, andTaxodium ascendenscommunity. Among them, the number ofCinnamomum camphoracommunity is the maximum. The structure community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tree, tree-shrub, tree-herb, and tree-shrub-herb. And the two layer structure is the most. The health assess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ondition of riparian vegetation of Huangpu River is generally. The outskirts reach is the best, while the downtown reach is the worst. The differenc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resources and vegetation health quality are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tensity, hardening degree, greening level, and human disturbanc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is paper re flects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angpu River riparian vegetation resources systematically, and provides a scienti f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riparian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renovation, and greening construction.
Huangpu river, riparian zone; plant species; plant community; vege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757.2
A
1673-923X(2017)08-0072-09
10.14067/j.cnki.1673-923x.2017.08.013
2016-02-28
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12231205300)
杨 璐,硕士研究生
蔡永立,教授,博士;E-mail:ylcai@geo.ecnu.edu.cn
杨 璐,杜红玉,宋雪珺,等. 黄浦江河岸带植物资源调查与健康状况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8):72-80.
[本文编校:文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