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英语课堂上合作性教学的探索
2017-12-28胡鹏
胡鹏
【摘要】现如今,英语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学好英语也成为了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必修科目。因此,在高考角度来讲,学好英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总体考试成绩;从学习意义的角度来讲,学好英语有利于拓展学习领域,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国外更多的先进技术,成为高科技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合作共赢
中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应试教育,但是,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只满足于教学成绩的提高,还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开始注意教育方式的创新,着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为此,合作性学习开始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实践证明,合作性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关于如何将合作性教学带入课堂中进行如下分析。
一、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课改所提倡的合作性学习,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新的教学方向将“合作”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具备很多优点:将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自主地解决问题等。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合作的理念,使得: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通过合作互助的方法转变成“共同发展”。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基础比较不扎实的学生可以向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组员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同时,合作性学习也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灵活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愿意向老师讨教,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将合作融入到教学中
1.课前合作预习。只有提前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才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无障碍的接受教师所教内容,进而再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在学习《Christmas》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可以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可以就这几方面进行分工:查找课文生词,例如“postal、accelerated、method、issue”等;了解圣诞节习俗、产生背景;划出不理解或不会翻译的句子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能够掌握课文内容,之后再结合教师讲的知识点进行综合理解,真正地理解课文的重点。
2.课堂合作学习。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这一学科的灵活性,采取小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Great scientists》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令学生四人一组,每一小组介绍一名科学家,并对其事迹和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述,由一名小组成员上讲台进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各抒己见,参与到课堂中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词汇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锻炼了上台演讲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课文场景还原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既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例如踊跃参加课堂活动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品,这样做增加了课堂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合作复习。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无论掌握的程度如何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巩固,毕竟复习也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这时,小组成员就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例如可以在小组内可以建立相互考察的形式,能够做到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疑点难点进行统一地讨论与总结,这时掌握知识较牢固的学生要耐心的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使整个小组共同的进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及时地消化知识点,扎实基础,避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从而造成对今后学习的困扰。
三、教师的职责
虽然合作性的英语学习提倡将课堂交给学生,但是教师仍然起到了主导课堂发展方向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尽量找一些能使学生产兴趣的话题,可以促进组员间的团结,使其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教师也要注意添加一定的课外内容进行辅助教学,担任起组织活动的职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此外,在探究的过程中,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在教育和塑造人格的过程中,若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合作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取长补短,树立信心,使个性素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展示,为英语的学习铺平了道路,在某种程度也减轻了学业负担。同时对高中生团队意识的增强、为人处世的经验积累都有了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有思想,有担当,真正的契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潘芳.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沈丽.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J].新课程(中学版),2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