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探索

2017-12-28张冰锐

卷宗 2017年3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高校

张冰锐

摘 要: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发展不断加速的今天,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关于微载体的使用,帮助人们传播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使得这一传播方式标上了鲜明的时代标记,从而具有更强的感染效果,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学。通过这一载体一定可以使得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深入影响每个学生。因此我们在此对这一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

互联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他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移动互联网不断的发展,为高的教育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也提供了新的载体。我们可以跟着时代的发展及时学习新的技术和手段,改变原来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手段单一效率较低的单一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对高校学生心理的分析和社会大环境的分析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可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1 基于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概念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的趋势,也是互联网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成果。主要是要求我们在新的时代技术和思维下完成自己思维模式的创新。根据研究发现,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只是浅层次的结合,在这一工作的开展中,只是简单的对互联网新技术的简单应用,过程也十分单一,远没有达到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思维产生冲击。要想借助微载体一定要建立在微文化的基础上,首先微文化是在上个世纪末产生的,属于新型文化内容,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发展的大概历程为通过微博开始出现,然后经过微信不断得到发展,现在有微电影,微小说等等不同的新形式。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借助新媒体运用微技术开展工作。微文化的载体为微博、微信。他们的兴起也是有着时代的背景,移动网络的不断成熟移动设备的不断的到应用,微文化开始兴起,并且不断得到人们重视,同时他们也将新的血液注入传统文化中,使得他们更富有个性,也改变了人们被动接受文化的现状,也使得人们对传播的信息的认识更加深刻。

在微文化的背景下,信息的功能变得异常强大,人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了解到各种信息,同时信息的碎片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碎片化。文化的传播本来就有潜移默化的特性,微文化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互动也在不断的增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网络本身也有弊端,通过网络传播的文化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微文化中的不良因素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響,由于微文化的碎片化也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共存或者相互的冲突,这也容易使学生困惑或者受到侵蚀。

高校在借助网络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弊端和优势,顺应发展的潮流,借助新技术新思维的优势的同时也要防止他产生不良的影响,充分发掘微文化这一载体的价值,让他传播出更为有效和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脱离。我们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防止自己的单一思维,去除内循环模式的弊端,要把不同的媒体和技术进行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各种途径都有,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破原有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由于它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的同时也实现了大众实践,成为大家都可以实践参与的多元交流平台。互联网是微文化传播的载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这一工具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发展,现在的学生都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长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新的载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新技术,同时这种教育模式符合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微载体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有投入感,可以更快的参与带思想政治的学习中。

微载体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广泛,微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教育平台。在现在的生活中学生使用微信微博的频率非常高,在思想教育中通过微文化的方式传播更有时代特征,也可以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良心互动,学生的学习可以更加积极,老师在和每个学生的互动中也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

微载体的形式还可以把交互化学习落到实处,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老师一般是主导地位,学生从学习的主体变为附属,十分被动,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获得知识并且按照自己选择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就完成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

3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一直强调使用者的体验满意度,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也要强调学生的体验,要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具体来说,便是针对社会热点,针对不同的学生等实现学生的高度体验,学校要充分使用微载体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完美的平台。

3.1 强化微载体在思想政治的运用,让这一技术可以更好的融入我们的教学生活。由于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形式,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实现更新形式和内容都也变得更加丰富。在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在尽心思想教育中还不能实现完全的渗透,有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老师还是继续运用自己以往的教学,不能适应微载体教学,甚至持怀疑态度,认为不仅无益甚至有害。同时也有老师是自身的能力问题对这一技术的使用并不成熟。

3.1.1 与时俱进,首先应该明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模式必须实现改革和发展,推动云教学的发展,运用微载体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得到发挥,并且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高校不会因为使用互联网教学便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使用这一技术一定可以使得学生资源共享,开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3.1.2 全面布局,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中,一定要灵活掌握社会的热点和时事,通过观察学习感兴趣的热点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利用充分调动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现在所开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很少受到学生的欢迎。平时学生也不会去主动学习,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便是学校不能进行全面布局。学校一定要立足整体,主动接受新的事物和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运用,使用立体化教学将思想将平台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平台,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便利学习方式。

3.2 坚持创新,创新运用教育微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的兴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充分发挥论坛和微信的作用,不时对国家大事进行点评。要主动做一些微活动和公益以及广告,通过这些多变的形式宣传思想政治的先进思想。

4 小结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有所排斥,因此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的思想模式下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教育的学习中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1):114-119.

[2]刘宾.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研究[J].丝路视野,2017(15):50-50.

[3]潘燕.互联网+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分析[J].考试周刊,2016(80):154-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高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