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制作劳技课的“以小博大”初探
2017-12-28马华亮
马华亮
摘要:劳动创造知识,这正是国家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设置劳技课的初衷。然而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一些学校片面重视文化课,而对于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意识、个性得以显现的劳技课,却存在一定的抵触。如何在有限的劳技课堂中,通过“小制作”教学活动,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劳技课;小制作;初探
初中劳技课不仅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广泛的多学科知识,而且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意识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劳技课的开展却受到诸多抵触并存在许多问题,如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宜劳技课的初衷,又如一些学校片面重视文化课,对于劳技课程开展存在抵触态度,在课程课时设置上未达到新课标标准。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劳技课课堂中,树立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小制作”劳技课教学活动,有效推动学生成长,达到“以其小,成其大”的教育效果,是劳技课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 识别小制作教学误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劳技在我国是一门传统课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劳技课虽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当前劳技课的课程改革进程明显落后于其他课程,导致劳技课堂教学总是难以跳出传统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圈子,总是局限于种植、养殖、手工、烹饪等传统项目教学。其实劳动技术课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在传统优势课堂教学基础上,可以引进多种课堂小制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劳技课成为学生的最爱。同时课堂小制作的引进,必须坚持走学科整合之路,积极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融合,真正使劳动技术课成为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学习劳动技术、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学科。例如,试想一下在《仿刻姓名》一课中,如果我们把这个小制作步骤中的每件事情都以手把手的方式教学生,或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地完成《仿刻姓名》小制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发现发展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机会呢,劳技课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初衷又如何实现呢?
弗洛伊德曾说过,“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地方,必然是具有自然发展空间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即将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当然这种留给学生自由,并不是放任自由,课堂教学要在为学生创造“自由”时,把握教学的流向,给予课堂教学恰当的“规范”。那么此时,我们可以在《仿刻姓名》小制作课堂教学时,在让学生充分了解印章雕刻、造型的基础后,再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可能每位学生手中制作的姓名印章在形状、大小上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是学生可凭着青少年活跃的思维,借助《仿刻姓名》小制作,想象出不同类型的姓名印章,例如:书法特长学生将书法应用于雕刻,而绘画特长的学生则有可能为印章雕刻出美轮美奂的印边。所以,劳技课课堂小制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在学生实践制作中,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制作出教师要求的翻版,翻版制作只会凝固学生思维,扼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传统教学翻版,也无从给予学生“充满生命的活力”的课堂。曾经在《仿刻姓名》小制作课中,有一个同学制作好姓名印章后,在印章侧壁画上了龙的形象。当我试着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时,那位同学说:“我认为我是属龙的,这龙就是我性格的另一种象征,我要将此印章作为我形象的代表。”这些想象造型应用于课堂小制作就是一种创新。如果劳技课上我们教师让学生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步骤去做,那么这种具有想象力与生命力的印章就不会出现。
二、 正视小制作实践错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需要实践,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需要实践,技术实践活动是劳动技术科的生命。学生可以通过小制作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观察能力,形式解决问题能力。学生从劳动技术课的小制作中获得受益,体现在以课堂制作过程为载体,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就是学生对小制作过程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小制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根基。在劳技课小制作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自己思维进行制作,要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成功与失败的教训,从而以小制作、小挫折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例如,在进行小制作时,学生难免会遇到失败,那么此时学生就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思考小制作的难点,吸取成功经验与教训,让自己能够在实践的失败中坚强起来,真正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进行小制作时,难免会出现操作错误。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出现小制作错误时,给予学生巧妙的分析与引导,不仅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个体的态度及情绪,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正确认知小制作错误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蔬果雕刻时,部分学生对于蔬果雕刻所应用的雕刻原理理解得有不到位的地方,导致作品制成了次品。当教师见到学生的这些错误时,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方面看待此次品中存在的一些“闪光点”,可以以温和的语气说:“请同学们都停停手中的工作,我们来看看这位学生的造型作品,蔬果雕刻的整体构造非常漂亮,虽然上面的颜色、条理不符合本次小制作的要求,但是老师还是能发现这个作品的独特之处,所以老师希望他能够继续坚持,使之作品更加独特,我相信他也不会让老师失望,能够顺利完成制作。”在这种温和的语气中,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够再次激发这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其进一步思考小制作过程,最终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劳动技术课堂小制作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类错误,但只要我们教师正视了学生小制作错误,挖掘了错误中的“闪光”之处,那么学生必能获得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 重视小制作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
劳技课小制作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向课外延伸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些教师认为劳技课课外小制作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但从实际教学结果可知,课余进行适当的小制作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产生影响,而且还能使学生劳逸结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学生在课余能够自我独立创新完成一项小制作,心里会充满成就感,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会更加自信,这正好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课外小制作可开拓学生视野,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有局限,课堂中很多小制作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收集材料,从而培养和维护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课后给学生一个较低难度的劳技课作业,如制作创意笔筒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利用各种材料如超轻彩泥、油漆、颜料等,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笔筒,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劳技课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空间。
总之,劳技教育永无止境,小制作在劳技课中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学校在进行小制作劳技课教学时,不仅要思考学生在进行小制作活动中获得的受益,更需要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更新劳技教学理念,以期“以其小,成其大”,从而谱写劳技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杨长兴.对初中劳技课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数字化用户,2016,13(33):163-164.
[2]郭瑞秋.浅谈劳技课篆刻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4):236-237.
[3]董玉珍.上好勞技课细节很重要[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2016,21(6):183-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