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2017-12-28田永芳��
田永芳��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小学艺术类课程的教学重要性不断提高,这也间接地要求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改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及能力。对此,为了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小学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小学美术;语言艺术;教学方法
引言
在新课标对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之下,美术教学越来越突显出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于艺术的学习和创造都是有无限的天赋的,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其学会欣赏和观察,挖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引导和决定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在语言具备一定艺术特色、气息的情况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才能够更加积极和主动。对此,探讨小学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一、 规范语言,促使语言通俗易懂
叶圣陶先生认为,人说话能力较差时不仅会导致他在社会中吃亏,同时还会间接导致社会受到损失。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是对语言的基本型要求,这也是美术教学课堂中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在语言当中追求艺术反而忽略了准确性,便会导致“舍本求末”,无法体现相应的教学作用。教师所说的每一个词、每一段话都需要让学生听清、听懂,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榜样。在点拨以及解答的时候,需要直接,让学生能够一听就懂。另外,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通俗易懂,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并简化,尤其是对于一些美术当中的专业术语和知识点,需要教师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成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此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冷暖色调”的教学当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直接说“冷色调”、“暖色调”,如果直接说会让学生感受到空洞,从而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先拿出两幅画,让学生通过观看画的方式交流对温度的感受,通过询问学生“通过观看两幅画,你是否能够感受到哪一幅画的温度更热呢?”通过这样的语言技巧,让学生以通俗的温度概念去理解冷暖色调,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 通过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知道找到自己兴趣所在,做喜欢的事,就能做到最好,而且很愉快。美术的学习有时候是枯燥乏味的,当学生对于课程或某些东西有了兴趣,就会投入全部的精力来干好这个事情。所以学习和乐趣是分不开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老师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忽,板着脸,所教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在这方面教学中做到最好。比如,在学习三原色进行色彩的调试时,教师事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如教师先进行色彩的调试演示,并说出一些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的语言,如“看,在我的魔法之下,颜色改变了,我只需要用三种魔法颜色就能够创造出其他的颜色,你们想试试吗”。通过语言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调试混合,这样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对美术课程更加感兴趣,这样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动手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这一种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当中的教学应用广度相当大,再例如在橡皮泥教学塑造的时候,教师可以预先演示一个自己的作品,并通过语言描述这一作品,让学生渴望能够塑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会非常热情地塑造属于自己的形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创造,通过不同的色彩使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够得到很好的鍛炼。
三、 通过语言,创建学习氛围
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环境是每个艺术者的追求,营造这样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其艺术感。美术教育是一种塑造与审美的特殊文化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还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因此,教师应该倡导学生没有拘束地创造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重视每个学生的创作,给予支持和鼓励。学生在没有限制的环境下,在一种自由放松的气氛下进行学习,就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而言,参与创作与鉴赏,会有自我实现的成功和喜悦,使学生体会和沉浸到艺术学习的氛围中去,最后能力全面得到提升,对美术欣赏和审美都有所提高和帮助。
例如,在绘画“重复的格子”时,在学生乱画格子时,如果大声呵斥并不能带来教学和引导效果,反而会导致课堂氛围紧张。对此,我们可以说“你的格子好像不太听话,喜欢抱在一起打架,快分开他们吧”,通过这样的语言,从幽默语言基础上为学生进行指导,一方面能够改善师生关系,让一些胆小的学生消除对教师的心理恐惧,从而更好地改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知识点、技巧的记忆与理解有一定的优化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个“度”,不能因为想要幽默而进行幽默,必须要将幽默与课堂教育目的相结合,以此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便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有着许多的技巧。教学课堂当中想要语言做到优美且生动,不仅需要有知识素养与语言技巧,同时还需要对于教学本身有较高的热情。只有教师真正对教学投入热情,才能够促使教学语言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打动学生的思维和心理,与学生之间形成共鸣,并促使学生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廉.美术课堂上语言的“趣”与“美”——浅谈美术课堂的语言艺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23(11):131-131.
[2] 王静.论课堂语言艺术在美术课图像欣赏导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月刊,2016,5(3):150-150.
[3] 李国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及表现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6,32(4):174-174.
[4] 王丹凤.浅析高职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0(9):143-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