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
2017-12-28蒋勇
蒋勇
摘要:计量单位虽然是小学数学一个很小的方面,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此部分内容直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但是这部分内容很容易被忽视,一是因为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取代了过程性体验,二是因为过程准备繁琐而使体验停留在表面,最终使得计量单位离学生虽近又远。本文笔者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关于计量单位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计量单位;思考;体验
新课程特别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计量单位的教学最能直接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因此对于此部分教学内容应该尤为重视。但实际教学却是相反的,关于计量单位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结合大量实际教学案例和对学生的随机访谈和成绩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 重视概念的识记而忽略本质的体验。
2. 教学准备繁琐,教师“删繁就简”。
3. 关注计量单位的得分,忽视学生感受。
4. 忽视计量单位的价值体现。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思考,在反思中前进,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关于计量单位的教学的方向和策略。
一、 权衡轻重——明确教学侧重点
让学生亲身体验计量单位的大小,体会计量单位的价值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应重点关注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关于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虽然也是此部分内容的重点,对学生来说并不能算是难点。在教学计量单位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定位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以《克与千克》的教学为例,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关于重量单位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对生活中的轻重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也积累一些关于计量单位学习的经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课的三个教学重点是:一是体验1克的轻重;二是体验1千克的轻重;三是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根据以上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过程应当重点放在学生关于克与千克的体验活动上,让学生充分感受1克有多轻,1千克有多重,寻找一千克的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而关于克与千克的进率,则是可以一笔带过的内容。关于《千米》的教学也是这样的,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感受一千米的长度,在体验中让学生领悟:千米是用来测量比较长度路程,如:铁路、公路、河流等。而关于千米和米的换算不需要过多的强调。总之,关于计量单位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重在体会计量单位的价值,这是教学目标的本质。
二、 简化设计——让体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关于计量单位的教学,往往要准备很多教具,在课堂上要设计很多体验活动,因此,很少有公开课展示这部分内容。但实际上计量单位的教学设计可以很简单,只需要教师站在学生角度,想一想怎样使学生对计量单位有深刻的体验,让学生的体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为了呈现给听课者。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为例,笔者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首先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1克的大小,明确这一重点后,本课的教学就尤为简单,教学设计也只有体验1克的大小这一条主线。教具准备很简单,一个天平,1千克的黄豆,1个鸡蛋,1个苹果,1个橘子。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 先让学生拿起自己的橡皮掂一掂,再拿起同桌的橡皮掂一掂,哪个重?第一次体验活动,物体的重量是可以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的。
(二) 橡皮到底有多重?需要用测量重量的秤或天平来称一称。橡皮大约是10克左右,让学生体验10克的重量,并說一说感受,为下面1克的认识做准备。
(三) 1克有多重呢?测量几粒黄豆大约是1克,让学生先预测,再来验证,结果应是4粒黄豆大约是1克,分发黄豆,同桌两人分得四粒黄豆,用手掂一掂,反复感受,说一说体会。
(四) 寻找身边的1克的物体,比赛谁找的最准。
(五)分别体会一个鸡蛋、苹果、橘子的重量,并分别称一称重量,增强生活性体验。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只需要站在学生一旁,观看学生的体验,在关键处加以提问就可以了,没有精彩的设计,但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体验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才是真课堂,真教学,真教育。学生事前没有准备学具,但学生在自己的身边还是能找到很多1克重的物体,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三、 多样性体验——促进计量单位观念形成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操作性体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实现多种感官的统一,体现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求知,领悟计量单位学习的价值。不同计量单位的学习需要多种体验活动,常见的几种体验活动有:看一看,量一量,掂一掂,称一称,猜一猜,估一估等。
有时,同一个计量单位的教学需要多种操作性体验,如《千米的认识》教学:
估一估1千米有多远;量一量你的一步有多长,算一算大约要走多少步才是一千米;想一想10个一百米有多长;走一走1千米,数一数走一千米要走多少步,记录走完一千米要用长时间;说一说走完一千米的感受,累不累等。通过以上全方面多角度的体验,学生会得到一些数据:一千米大约要走1500步左右,要走上15到20分钟,这是对一千米的数字上的体验;还有一些体会:连续不断地走完1千米,会有些累,这是感性认识。通过以上的体验学生会简单地推测,从哪到哪大约有一千米,这段路大约有几个一千米,实现技能的提升,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践得到的信息去思考、判断,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计量单位的观念不仅得以形成并且实现了有效的巩固。
四、 结语
虽然关于计量单位的内容并不多,考试内容也相对简单,但是计量单位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有些计量单位的学习还促进着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我们,不能放松也不应放松每一个教学点。谨以此文,提醒各位同仁,计量单位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加强关注,注重学生计量单位观念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数学学习的本质性的价值,共同努力,使学生实现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