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2017-12-28周美娜

考试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策略

周美娜

摘要:高职教育应该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振“工匠精神”离不开高职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来尽快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职;工匠精神;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而“工匠精神”就是对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最好诠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职业,而是当作事业,不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报酬、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了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这种宝贵的职业精神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阐述引导,并在具体的实习实训操作中得以强化训练,同时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

一、 高职学生普遍缺少“工匠精神”

1. 缺少“工匠精神”的表现

首先,在学习上缺少兴趣,缺少钻研精神。“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对学习不感兴趣,更不热爱学习,只求期末考试能够及格,能够拿到大专毕业证。这不仅仅是高职存在的问题,在其他大学也是普遍现象。然而作为一名高职学生为了适应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打牢知识的基础,文化课与专业课同样重要;更何况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看分数,更重要的是自学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高职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没有了知识作为支撑,那么他们的职业生涯又能走多远,走多久?

其次,享乐思想严重,缺少踏实的实干精神。高职学生的消费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除了吃的、喝的、穿的花样不断翻新,日益丰富以外,手机等高档电子产品充斥着学生的课外时间,班级中有苹果手机的不在少数,但是最让老师们头疼的是学生不能抵挡手机的诱惑,一部分学生甚至上课都在玩手机。也难怪,各种好玩的不断升级的游戏、各种夺人眼球的综艺节目,连成人都抵挡不了诱惑,更何况没有高考压力的学生呢?因此考试临时抱佛脚,平时不认真,这种借机钻营的思想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到了打扫宿舍和班级卫生时学生马虎应付检查,只要不扣分就行了,怕苦怕累、蒙混过关、得过且过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宿舍卫生搞不好,教室卫生搞不好,读书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其他重要的事了。班级中找不到几个可以当班干部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相互推诿,能够偷懒的不会主动去做。能干事,会干事的,想干事的学生干部真的不多。

以上两点說明高职学生距离未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相差甚远,高职学生无论从学习上还是思想上距离“工匠精神”都相差甚远,这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深思的。

2. 原因分析

首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功利的,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考大学,为了找好工作,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想法。可是读了高职这个希望就破灭了,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高职就随便他学成什么样子,只要在学校里不惹事,不被处分,毕业了找个工作就行。有的家长虽然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可是不知该如何再去给孩子定个目标,他们感到困惑迷茫。

其次,学校的原因。学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要取得专业技能证书;另一方面是期末考试及格这种检测手段,要保证全科及格,如果不及格至少给两次补考机会,学生们也借机放松了对学习的认真态度,无论上课还是作业都是在蒙混过关。

二、 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

1. 是高职学生必备的素养,与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市场中要想有竞争力,除了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他身上要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如对职业的尊敬、热爱,对企业的忠诚,对产品的精益求精,面对困难能够克服,对行业的钻研以及创新。而这些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在校期间对“工匠精神”的学习与实践。

2. 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代表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毕业生的良好社会声誉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3. 是国家与社会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要求

“工匠精神”追求产品的卓越品质,是治企之本,是振兴中国制造业的动力之源。当今世界工业强国如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产品质量、做工精细考究,其原因是企业的精品理念和人员工作的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态度。这些国家的从业人员常将本职工作的好坏与个人荣辱相联系,即便是十分不起眼的工作也力求尽善尽美。其实,这归结于这些国家职业教育中对准职业人灌输的职业精神教育。

三、 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为例,谈谈具体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 从班级层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1. 建立良好的班风。在班级中形成“严谨、求实、团结、拼搏、创新”的班风,那么学生身处其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对自身的要求也自然提升。班风使学生们严格要求自己,团结进取。同时班主任通过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尤其是主题班会)向学生反复强调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价值,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endprint

2. 学习观看视频《大国工匠》。利用班级的自习课时间每周播放一集《大国工匠》并写观后感进行交流。把大国工匠作为自己终身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3. 在日常的常规活动中培养。在值日卫生、集体活动等一切活动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值日工作是检验学生是否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对优秀的学生要大力表扬,成为学生身边学习的榜样。

(二) 从学校层面积极开设各项活动

1. 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例如手工制作、书法绘画、毛衣编织等形式多样的社团,并且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使学生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意识到专心致志、精益求进的精神的重要性。完成一个作品很容易,但是完成得好确实是不容易的。这种不易就是对人的“匠人精神”的要求!

2. 举行有关“工匠精神”的各类比赛。例如“工匠精神”故事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利用学校的公告栏、海报定期加以宣传,在环境上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长期的“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3. 学校评选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从而为学生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工匠文化氛围。树立学习的典型和榜样:技能训练、学习成绩、专业课学习方面。

(三) 积极利用各类社会资源

1. 走进著名企业参观。例如,当地的“沙钢集团”这个世界五百强的民营企业,了解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员工的工作现状;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对员工的工作责任要求,通过参观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體会。

2. 请毕业生来谈自己的工作感受。

毕业生从踏上工作岗位到胜任工作这期间走过的一段心路历程一定对在校学生有所触动,他们的经验教训是很鲜活的,同为年轻人,年龄代沟不大,比较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和帮助。

3. 请学生家长或用人单位的领导到校讲课。

这既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方法,也是利用社会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既然来学习这个专业,那么大部分家长都是从事相关行业的,或者有亲戚在从事这个行业。作为行业内部人士对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应该能够谈得比较具体,也能够举出一些生动的案例。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高职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使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26.

[2]张永新,林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23-25.

[3]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104-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Passage Four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