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遭质疑 宜家撤广告
2017-12-28
2017年10月中旬,有不少网友发帖称,宜家最新推出的名为“轻松庆祝每一天”的电视广告很让人失望。而失望的原因则是,在广告中出现了一句“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的台词。很多网友认为这句台词很不恰当,广告所呈现的内容并非“轻松庆祝每一天”,且传递了不恰当的价值观。
该广告从一家三口气氛尴尬地坐在饭桌前吃饭开始,女儿叫了一声“妈”,母亲突然摔下筷子,扭头对女儿不满地说:“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随后,门铃响起,进来一年轻男子。女儿上前挽着该男子向父母介绍:“这是我男朋友。”听罢,父母一改之前的态度,转为一脸欣喜,立即使用宜家家居产品,重新布置好餐桌碗筷,对女儿的男朋友笑脸相迎。
10月24日下午,宜家家居发布了相关声明。声明称,宜家已通过消费者反馈了解到大家对近期电视广告的反应。宜家对该广告所传递的错误印象表示诚挚道歉,并已经与各播放平台进行了积极沟通,会尽快撤下所有广告。
借势营销也应负社会责任
广告蹭热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像宜家新推出的广告一样,它击中的正是当下中国单身群体的焦虑,广告所传递的价值观,也处处体现着中国父母对儿女婚恋问题的担忧。任何事物只要经由大众媒介平台进行传播,就一定会形成某种印象、造成某种后果,对于倚重卖点和看点的商业广告来说,这种特性体现得尤为明显。而作为一种品牌营销渠道,想必宜家这条广告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他们想要的效果。但从内容传播的角度来说,如果其只顾借势营销,而不顾广告所传递的价值观会给用户留下什么印象、得到什么评价,必然很难达到商业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性统一。
目前的问题,不仅是讨论宜家广告内容是否涉嫌歧视,更加值得强调的是,用户的实际反馈,也应当成为商家制作广告的重要参考。毕竟,一则广告好不好,不是看它名气有多大,吸引了多少眼球,而是看用户对它的实际评价如何、有多少差评。除此之外,我国《广告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市场的竞争,并非没有边界,品牌营销也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任意妄为。一家真正在乎自身形象的企业,不会让一则广告砸了自家招牌。商家在借广告制造卖点时,应该以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为基准,以不违反相关法律为底线,同时还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说到底,广告传播是一种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应该尊重现实、通达人心。
创意时代可别弄巧成拙
广告是增强商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好能让消费者过目不忘、印象深刻,这让商品的生产销售者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以前不少广告为了让消费者记住,喜欢采用信息轰炸的传播方式,这在当下已经极为少见。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审美水平、文化水平等都在逐步提升,信息轰炸式的广告只会让消费者心生反感。
消费者在对商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商品广告也有很高的期待。充满创意元素、满载艺术气息的商品广告,在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保持品牌的良好形象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创意就是要积极打破常规、不落窠臼,但是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表达方式,一定不能同时让其心生恶感。宜家这句“再不帶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的广告词之所以令人反感,就是因为其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很可能导致公众加深对单身族、“剩女”的偏见。
在社会文化整体进步的今天,大众对广告的创意也越来越挑剔,传播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内涵的广告,消费者也越来越不买账。艺术性强、画面唯美、寓意深刻的广告,才能获得消费者青睐,才能让消费者印象深刻进而对品牌产生信任和好感。广告应传递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应正视消费者审美情趣的提升,而不是让创意的思维信马由缰、无所敬畏,更不要企图通过故意炒作来提升商品销量,否则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