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发布《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公约》
2017-12-28
2017年9月,一个名为“家长群里的戏精们,你们够了!”的帖子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众多网友表示,见过家长群里的家长疯狂夸老师的、发鸡汤文的、推销产品的、炫耀孩子的、晒工资的,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齐上阵的……不止一名网友回复道:“奥斯卡欠他们一座小金人。”
针对类似现象,2017年10月上旬,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发布了《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下文简称《公约》)。《公约》中规定,班级微信群内杜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红包、集赞等与学校、学生无关的内容;杜绝群内通报点名、批评学生、公布成绩或排名等。此前,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局也发布了类似的微信群管理通知。
班级群立公约回归教育初衷
建立班级微信群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有之举,中小学班主任、老师,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给学生布置、考核家庭作业和发布通知,同时探讨教育课题、孩子的教育问题和班级管理问题等。应当说,这是个方便之举。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班级微信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渐变味,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广告、拉票、集赞,扰乱了班级微信群应有的秩序;有家长为了小事在班级微信群里吵架,或者为了个别问题在班级微信群里刷屏;有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商业推销;还有一些担任群主的班主任、老师,把班级微信群当成了自己为所欲为的私人地盘,只要家长稍微反驳班主任或老师的观点,就有可能被踢出群……
如此的班级微信群,偏离了家校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引起了很多老师、家长的反感与不满。究其根源在于,班级微信群缺少规矩和有效的规范管理。本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出台《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明确了入群人员范围,对老师和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的言行举止以及所发布的内容提出了要求,这实质上就是给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立规矩,为班级微信群中各方在群里的言行举止提供了参考标准。班级微信群应当回归到老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初衷上来,发挥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网络平台。
教育局给班级群立群规应推广
在微信平台上,各类班级群、家长群极大便利了家校之间的交流,但又因“全天候在线”而让人“为群所困”。诚如一些网友感慨,“老师吱个声,家长刷爆屏”“班里有事需要办,家长争着去表现”。新媒体时代,如何避免被微信群“绑架”,让沟通更有效、更科学,值得深思。
在某種程度上,班级微信群乱象所反映的,其实是年轻父母们与老师之间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问题。如果走得太近,老师是否还能保持廉洁从教?是否还能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对老师来说,适当保持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距离产生美,这种美里包含着老师的师德、能力还有尊严。
家校沟通,创新一直在路上,微信群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应用。利用新媒体建立家长群,其初衷在于及时交流信息、帮助孩子成长,客观上也有利于增强学校与家长的互信。但运用任何沟通工具,都离不开参与者的共同维护。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不妨都制定一个微信群群规,倡导有用而高效的沟通;也可尝试选择其他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规避低效等问题。只有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良性互动,才能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刷屏”“爬楼”“冗余”等难题,还交流沟通以清朗环境,还家长与教师间以适当距离。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以前,老师发布通知时,是在大黑板上挂个小黑板;今天,人们交流的渠道和手段都更加丰富了。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忘记:家校沟通最可贵的是用心,无论怎样创新,都应坚守一切为了教育的初心。